庄子

打开经典怎样读庄子

发布时间:2020/1/25 15:56:13   点击数:

什么是《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里的寓言故事

常言道:“入世用儒,出世用道。”可见道家学说对国人思想的影响力之大。经过年的文化融合与思想沉淀,道家思想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之中。而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当首推庄子。

望洋兴叹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庄子·秋水》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直流的水畅通无阻,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在这个情况下河伯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伯转变了原来欣然自得的表情,面对海神若仰首慨叹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况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浅陋,伯夷的道义微不足道,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寓意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通过了河伯的“小”与海神的“大”之对比,阐述了一个道理,我们做人做事时刻要保持谦卑之心,用谦卑恭敬之姿去面对生活。

怎样读《庄子》

《庄子》有多种读法。首先可以把《庄子》当作文学经典来读。唐宋“古文运动”就是提倡用先秦的诸子散文、史传散文,来扫荡六朝绮靡浮华的文风。《庄子》是诸子散文中之翘楚,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汪洋恣肆的文风和高妙的艺术境界,为历代文人所崇尚不止。唐代作《庄子音义》的学者陆德明云:“庄生弘才命世,辞趣深华,正言若反,故莫能畅其弘致。”清代学者王先谦称其文字“奇绝”。

还可以把《庄子》当作大思想家的著作来读。《庄子》中的深刻思想和精湛分析令人拍案叫绝。但《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篇三部分,各篇思想不同甚至相反。要整体把握《庄子》思想,就必须了解《庄子》的作者和成书的过程。《庄子》在《史记》就有记载,《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中有关于《庄子》的论述或引文,由此可以断定《庄子》文本流行于世不会晚于战国晚期。学界一般认为现存《庄子》是西晋时期郭象编辑而成,并进行注释,内篇代表《庄子》的主要思想。《庄子》亦可以当作与柏拉图著作媲美的哲学经典来读。从伦理学来说,《庄子》把儒家宣扬的仁义、道德统统指斥为锁在人们身上的桎梏、刑罚,称孔子和儒者为“天刑”者,即受到天和自然的惩罚。这是因为《庄子》“全生养身”思想,与儒家的“杀身成仁”、“知其不可而为之”思想完全相反。《庄子》的这个思想,与儒家思想形成了互补,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古代文人士大夫所遵循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儒道两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从知识论来说,以《齐物论》为代表,《庄子》所论及的世界是否可知、语言与事物的关系等问题,极为深邃。《庄子》认为,语言作为能指,是不能与所指之物完全符合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因此,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上来说,语言是无法把握世界的,世界是不可知的。《庄子》还有历史学特别是学术史的价值。例如“六经”之说就是始见于《庄子》。《庄子》描绘的人物有多国诸侯,以及著名的子产、季咸(巫咸)、孔子、老聃、杨朱、列御寇、惠施和孔门弟子等,虽大多属于“寓言”,但亦可为学术研究参考。当然,无论文学的、思想的、哲学的、历史的,这几种读法都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可以综合的。在欣赏《庄子》绚烂文采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为领悟其深湛的思想和哲学而震撼,为意外发现历史人物的踪迹而惊喜。包头微学习郝秀娟、苏悦选编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你还可以查看以下文章:

这所高中聘用教师:全是硕博士,清北占一半

《我爱你中国》——这里是内蒙古

优秀







































治疗白癜风抹什么药
怎么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770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