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背石逍遥奘园庄子问答合集

发布时间:2019/8/20 18:18:23   点击数:

奘园群庄子问答合集。

01

师:你呢,现在还处在庄子“逍遥游”的境界。

徒1问:师父,您这话听着美,实际是骂人的吧?请问什么是逍遥的境界?

答:我以前经常骂那些个谁谁谁,以为自己比旁人逍遥,实际上,是比别人背了一块重很多的石头而已,上书二字。

徒1问:师父,那我的石头是什么呀?

师笑而不语。

徒2问:那逍遥是要丢掉的吗?

师:是呀,所以逍遥也要丢掉,石头也要丢掉。

小编:后来一直琢磨我的石头,大概是:我一直会努力给自己创造一个环境,空闲时间越多越好,见的人越少越好。

事多了,人杂了就会心烦。这样按练庄子来说没问题,不想见的人不见,不想做的事不做。

可是毕竟人很难左右自己的环境。比起,是更耗能量的。

,我总想着给自己这样的环境,如果达不到,是万万不会开始下一步的。这样自以为逍遥,实际上给自己加了一个大负担。如同背有一块大石头。

不如豁出去,事来则应,不要那么的保障。就像海里学习漂浮,瑜伽休息术一样每块肌肉都放松,其实是真的可以漂浮起来的。只是我有那么多怕,不敢把自己交付给大海,交付给大宇宙。

(禅宗观机逗教,此处为师父针对个人开出的药方,如有更多讨论或者疑问请在下方留言。)

02

我:师父,其实我庄子受用很多呀,代偿反应,不辩论,承认事实,顺势而为,庖丁解牛的达人训练。

答:那你想想看,历史上有没有依照庄子治世的?

我:没有。

师:就算是文景之治,也是依照的道家之学,而不是庄子。所以,庄子只适应于个人,没有大机大用。

庄子的作用是给几千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一个精神后花园。毕竟无论外境如何坎坷忐忑,精神的后花园是属于每个个体,谁也剥夺不了的。

最典型的是这样的意境,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很难的。

03

问:请教禅师,禅宗如何看待情绪?如何化解情绪?

我现在是用庄子方法在承认事实,同时也想了解禅宗的方法。

答:五蕴皆空,其中受想行识四个都是偏主观精神层面的,情绪是这四个哪一种里独立作用还是综合作用的产物?

哪一种情绪可以像天空的云一样永恒遮蔽天空?

天空既然没有永存的云,感知也不存在某种恒常不变的情绪,所以,禅宗是在了然之后的作为:慧日朗照,浮云自散,智观生起,情绪安存?

04

有同学在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提问,点击蓝字跳转:庄子之禅与禅宗之禅的本质差异

问:庄子的体悟是无限趋近于圆,但是归根到底不是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想了很久都没想明白?能不能举一两个例子,想知道。

答:有限数字的无穷大(但仍然可以计算出来)平方立方,跟无穷大相比,前者有为有限有量有穷尽,后者无为无限无量无穷尽。

问:还是不太理解,是不是说庄子的体悟可以提升境界,但始终差了那么一点点,达不到完满?有没有例子可以举一下

答:有个能悟(能幻)的能,有个所悟(被幻)的所,认知就还在能所二元认知层面,打破能说对立的二元认知,无能幻无被幻,而又清清明明,不在有为,不堕无为,所以自然顺世思想还有待提高,因为不究竟。

问:无能幻无被幻是什么意思?

答:有个观察者,有个被观察的对象,这个观察者说我非常客观的观察了“你”(被观察的对象),你说这个陈述客观的观察是主观还是客观?

所以,佛法最终的认知是“一切唯心造”。但是这不是思量境界,而是实修亲证境界。

05

徒:怎么会有这么美的诗!

我之前最喜欢苏东坡的行香子,“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可是,我看这首

会觉得更提气,更喜欢。

师:是的,你多读读《古尊宿者》语录,读上部都差不多了,读完回来再看庄子,你就明白了格局的不一样,会更喜欢禅家的大气和通透。

奘师









































白癜风专家研讨会
初期白癜风能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710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