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巴拉巴拉,老子开讲第三季自保之道下
自保之道
《道德经》第59章:抠门的人,后来都咋样了《道德经》第62章:最贵的东东
《道德经》第63章:
“三无”出马,助你干票大的
《道德经》第67章:“道”妈送来三件法宝
《道德经》第70章:一堂自习课
《道德经》第71章:一种大病
《道德经》第73章:天网恢恢
《道德经》第76章:生于软,死于硬
《道德经》第78章:AB面
《道德经》第81章:识货
▼
抠门的人,后来都咋样了
治理国家、修养身心,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爱惜精神、节省智识。
正因为“吝”,才能早早积德;不断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胜任,既然他什么都能胜任,就无法估计他力量的极限;无法估计他力量的极限,他就能拥有智慧与福德,拥有智慧与福德,如能合于“道”,就可以获得长久。根基稳固,所以长久永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屏幕上,亮着本堂课的主题:
抠门的人,后来都咋样了?
招来了众多大大和精英们的不屑:
切,这种穷人的话题,有啥好聊的…
抠门,不就是因为没钱么,
各种蹭饭蹭车蹭Wifi蹭赠品,
最后还能咋样,越过越穷呗…
个别瓜众启动了辩证思维:
在下觉得吧,抠门未必是因为穷,
有些大人物把钱袋子也是捂得贼紧,
逢年过节给员工发福利?不存在的。
心血来潮想装装逼、积点德,
就给每人发一根临近保质期的辣条,
丢尽了有钱人的脸…
1
上课铃响,老子上台开讲:
一提到抠门,我们通常想到的,
就是各种蹭,各种吝啬,各种铁公鸡,
听起来非常地不受人待见。
但,抠门这种操作,不能一棍子打死,
在某些方面,老朽就建议各位,
必,须,要,抠。
哪些方面必须要抠呢?
治人事天,莫若啬。
治国安民和修养身心这两方面,
必须要吝啬,必须要抠。
听到这里,瓜众心里开始打鼓了:
治国安民要抠?
意思是说,用辣条奖励功臣?
修养身心要抠?
意思是说,萝卜就包子,延年益寿?
……
老子感受到了台下的辣条包子味,
立马以正视听,纠正误区:
治人事天,莫若啬。
吝啬什么呢?吝啬精神和智识。
也就是说,
要爱惜精神,多多储存生命力,
要节省智识,尽量不做无用功。
如果用这种抠精神、抠脑髓的方法,
修养身心,能保你长生不易死;
治国安民,能保你江山久不倒。
2
瓜众们纷纷表示理解无能:
抠了这么一把,
就能长生不死、江山永固?
老湿,偶们读书少,您快接着讲。
老子点点头:
的确,这里面有几个弯儿,
如果没转过来就容易懵逼,
老朽就带各位把这些弯儿遛一遛吧。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精气神是我们的生命之力,
但这生命之力,并非源源不绝。
每个人的精气神,都是金装限量版,
从出生开始,用一点少一点,
用完就翘辫子。
所以,得抠着点用,省着点用,
早早地收敛好精神、积蓄好元气,
早早地把根基整扎实。
只有根基扎实了,德才能积起来。
重积德,则无不克。
当一个人具备了深厚的德行修为,
做起事来就会各种得心应手,
可谓攻无不克,没啥不能胜任。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对于一个攻无不克的人,
你能摸透他的能力极限所在吗?
你摸不透,因为他没有极限。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当一个人的能力无可限量时,
他就能统摄自己的精神世界,
不断收割智慧与福德。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当他的智慧与福德越来越充足,
他的精神就会回归于“道”妈,
他的所作所为,
无论治国安民,还是修养身心,
都能经得起时空的推敲和考验,
合天地而长存,历古今而不变。
3
老子遛完了弯,又敲了一遍黑板:
这个“啬”,或者说“抠门”,
说到底,就是一门打根基的技术活,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及早储备、厚藏根基,
为了长远而做好打算。
这就好像一棵树,
根基养扎实养深厚了,才能拔地而起,
才能不可动摇,才能长青不败。
治国安民,也是这个道理。
国家的根基在哪里?在老百姓那里。
各位大大们脑袋里的智商,
与其用来YY鬼点子恶搞老百姓,
自己拔自己的根,
还不如省下来,充值自己的精气神,
换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各位大大们钱库里的银子,
与其拿去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祭祀,
与其拿去“烧”在战场上,
还不如省下来让老百姓吃饱穿暖。
毕竟,立好国之本,护好国之根,
你的基业才能长久啊。
而修养身心,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声色犬马、激情狂喷的岁月里,
在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角逐中,
多放纵一晚,多阴谋一把,
生命力就往外多泄漏一段,
多克制一把,多谦退一步,
生命力就往根部多储藏一段。
所以得悠着点,固本藏源老哥稳,
不要过快过猛地把老本儿提前拼完,
这样,你的生命才能长青。
当然,想过把瘾就死的人另当别论。
今天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
老朽简单地再总结一下:
治人事天,莫若啬。
别看不起铁公鸡,看不起吝啬的操作,
治国安民时,修养身心时,你,必,须,要,抠!
老子宣布下课了,
瓜众们的手机屏保上,
已经多了一条座右铭——我抠~
4
[大白乱入]
老子下课了,大白又带着饼干来了~
本章,老子安利了他的“抠门观”:
要想活得久,活得好,
得学会抠门,养好生命之根本。
这个生命之本是啥?
用道教内丹学的术语来说,
就是人体“三宝”:精,气,神。
那这“精气神”又是啥?
精子?气场?神态?
大家知道,任何一套理论,
都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
尤其是那些流传几千年不倒的学说,
往往是N代人N种思想的合体,
“精气神”这个概念,就是如此。
1.“精气神”的来龙去脉
“精气神”的渊源,
最早可以推到先秦的哲学和医学。
说到哲学,首先要提的,
必须是华夏智慧的万经之王《周易》。
《周易》在系辞里就提出了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意思是说,精气聚合则万物生,
而当精气离开物形,变为游魂,
万物则由生而走向死。
这是“精气”这一概念首次出街,
被推上了哲学的高度,
来解释生命的产生与消亡。
老子的《道德经》,则更进了一步,
他说,婴儿之所以骨弱筋柔,
但生命力爆表,是因为“精之至也”。
所以,修养身心的关键在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即专精守气,把气调至柔顺,
达到婴儿的那种状态。
他还说,心神要合道,才能轻灵从容,
因为“神得一以灵”。
稍后的庄子,继而提出“精神”一词,
“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
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
描述道德修养高到成仙的“至人”,
整个精神境界,好似鸿蒙初开的状态。
后来,百家争鸣中崛起的医家学派,
机智借鉴了《周易》和老庄的哲学概念,
于是,精神、精气这些热词,
又成了医家术语里的香饽饽。
比如,《黄帝内经·素问》就有提到: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意思是说,
阴气和平,阳气固密,精神才在状态;
阴阳不调,精气则随之而竭。
再接下来,这些哲学和医学理念,
成功引起了道教的注意。
经过重新排列组合,二次开发,
“精气神”理论重装出炉,
并作为道教内丹学压箱底的养生学说,
开始在中国历史上发光发热,
时至今日,依然热度不减。
那么,“精气神”到底是啥?
大白带各位童鞋快速走一个~
2.解码“精气神”
精
这里的精,各位别想歪,
不是男人们那种蝌蚪状的产物哈。
道教内丹学认为,
精,是一种非常精微的物质,
是人体生命的本原的能量,
是整个人体组织的“隐形地基”,
人因为有精,才有生命,
才能生长出血液器官骨骼毛发等等。
精足则生命力强,精亏则生命力弱,
精是不可再生资源,
在人出生时,它的量就定好了,
人体内部的一切活动都要耗费精,
用一点少一点,一年更比一年少,
当精被掏空了,人也就挂了。
气
“精气神”的气,
也不是指我们吸入肚子里的空气。
道教内丹学认为,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也是一种非常精微的物质。
我们一切的一切生命活动,
包括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输送,
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等,
都要靠“气”这种动力来推动。
简单而言,
气足,生命活动就蓬勃,
气虚,生命活动就萎缩,
气运行不息,生命就是进行时,
气停止不动,生命也就到头了。
精与气,一静一动,一阴一阳,
动静兼合,阴阳相济,
从而达致人体生命活动的平衡。
神
道教内丹学认为,
“精气神”的“神”,
是人体意识知觉、内体运动等
一系列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外在表现,
这种表现主要包括
面部的神态、眼睛的神采等状态。
精和气,我们是观察不到的,
那如何能知精气是否还在线呢?
由“神”而知。
目光炯炯、神采安详的人,
生机必然旺盛,精足气旺、五脏调和;
目无光彩、心神涣散的人,
生机必然枯竭,精亏气虚、五脏紊乱。
所以,《素问·移精变气论》就说了: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读到这里,
“精气神”这三者的互动关系,
我们也就能基本梳理清楚了。
“精”,是生命的能量,
“气”,是促使能量运动的原动力,
“神”,是能量运动的一种外在表现,
三者是一环扣一环,
精足气就旺,气旺则神焕发,
反之,精亏气就衰,气衰则神涣散。
“精气神”,谁是核心人物?精。
所以老子才说,
“精”这玩意儿是根基,得省着点用哦。
好,饼干分享完,
大白老师下堂课再来打卡。
▼
最贵的东东
“道”,是万物的庇佑。善人以它为宝,不善之人也把它当做护身符。
嘉美的言论可以取悦于人,合礼的行为可以博取尊重。不善之人,有什么理由被放弃呢?因此,拥立天子、册封三公,虽有拱璧驷马的荣华富贵,还不及得“道”来得可贵。
古人为何重视“道”?不就是因为能求善得善,免于贪欲的祸患吗?所以,“道”受到天下人的贵重。
本堂课的主题,
非常适合炫富装犊子——
最贵的东东
首先是大大们一声吼:这还用猜?
天子之位,九五至尊,
史上最贵,没有之一!
而够不到天子之位的精英们,
聊的都是自己够得到的值钱东东:
那啥,筒子们听说了么,
Z国那旮沓这几天出了块上等好玉,
有脸盆那么大,门那么厚,
通体晶莹,不带一丁点瑕疵,
值好几座城池,号称“玉中土豪”…
1
[大白乱入]
本堂课有几处理解难点,
涉及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干货,
在老子开讲前,
大白老师我先带大家快速充个电。
1.三公
据《周礼》记载,
西周的“三公”一职包括三个官职:
太师、太傅、太保。
主要工作是辅助天子管理国家大事,
居百官之首,位高权重。
是周天子的首席顾问团。
进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纷雄起,
为了配合争霸的需要,
各国大佬们都出炉了“首脑”一职,
通常泛称“相”或者“执政”,
作用相当于周天子的“三公”。
坐上“首脑”这把椅子的人,
平时是行政首脑,战时为三军统帅,
集三公之职于一身,位极人臣。
到了战国,战争成为制霸的主旋律,
为强化战斗力,各诸侯国把军政分了家,
行政配一个老大,统领百官,
称为“相”(楚国称“令尹”),
军事配一个老大,统领军政,
称为“将”。
将相搭配干活,构成当时最高权力中枢,
这俩人加起来,也相当于“三公”。
总而言之,贯穿整个周朝,
三公,或者“三公体”,
就是文武百官中的第一重量级人物,
其权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拱璧和驷马
拱璧,是一种特大号的玉璧,
大到需两手拱抱才能Hold住,
所以叫拱璧。
周朝的玉文化相当蓬勃,
几乎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
祭祀、封赠、婚聘、敛葬、装饰等,
玉都是鲜亮的“主角”之一。
比如祭祀,用的礼玉就达六种之多:
璧、琮、圭、璋、琥、璜,
分别祭祀天、地、东、南、西、北。
这其中的璧,为礼天玉器,
呈扁平圆形,中间有一圆孔,
因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
所以就用这有圆孔的璧玉来敬天。
除了祭祀,
天子大大例行觐见、册封或赏赐时,
璧玉也是豪华的“主角”之一,
如果赏你一块大大的拱璧,
就代表你这人、这功劳,领导认了。
看完拱璧,再来看看驷马。
古代的马式跑车,分为四个档次:
一人一马,称为骑,
两马一车,称为骈,
三马齐驱,称为骖,
四马并驾,称为驷。
[成语“驷马难追”即源于此。]
之前我们了解过,
四马战车是当时战场的制胜装备,
事实上,除了黄沙疆场,
驷马也是社会中最拉风的高配版座驾。
驷马座驾通常顶着大盖,装修豪华,
有的还设置了四面的木制屏风,
打造更舒适、隐私性更好的乘坐体验。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车辆,
只有极富极贵之人,
如天子、诸侯、公卿等,才有资格乘坐。
因了这样的奢华属性,
驷马座驾也就成了册封或赏赐时的
豪华“主角”之一。
史料记载,在周朝,
“拱璧+驷马”,
是册封、赏赐或进贡时的政治礼遇,
其逼格非常之高。
举行这种仪式时,顺序也很有讲究,
需先上拱璧,再上驷马及其他珍宝,
所以该仪式也称为“拱璧以先驷马”。
以诸侯国卿大夫的册封仪式为例。
诸侯国的某些卿大夫,
需由周天子亲自册封,以示地位高贵。
进行册封仪式时,
先由天子赠赐玉璧,相当于下达任命书,
然后,由周天子下面的重臣,
赠送驷马和束帛等珍宝,以示庆贺。
这两波赠礼,即表示你这位卿大夫,
已得到周天子的认证:
本天子看好你哟,辛苦啦,加油干!
好,三公、拱璧、驷马,收工~
接下来,请老子登台讲课。
2
老子走上讲台,微笑开讲:
老朽要聊的这个最贵东东,
各位都没见过,
但它无比尊崇,是万物的庇佑,
让天下万物得以生生不息。
上了这么久的课,
瓜众们此刻终于集体智商上线:
是大道!是大道!!!
老子点点头:对!就是大道。
不明觉厉的大道,万物的保护伞。
道者,万物之奥。
[奥:庇护,隐藏之处。]
有德性的“善人”,
视大道为排行第一的至宝,
一辈子都以追上它为最高目标;
而德性境界欠费的“不善之人”呢,
也无不例外,也需要“道”的保护,
也都拿“道”当作护身符似地供着。
所以说,大道是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这下瓜众们就纳了闷了:
咦,德性修养深厚的高人,
奉大道为至宝,这还说得通,
可这德性不够的人,
修道基本功应该在及格分以下,
怎啥要硬抱大腿,哦不,硬抱大道,
不懂不懂…
老子循循善诱,
很耐心地开发瓜众们的智商: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嘉美的言辞可以取悦于人,
合礼的行为可以博取尊重,
对于以上两点,
德性不够格的“不善之人”,
理解得那是非常到位。
他们知道自己不合“道”,
却也不敢明目张胆悖“道”而行,
所以为了图存求利,眼珠一转,
就把大道包装成护身符,
打着道和德的幌子,伪装自己的言行,
投机谋利,刷赞求贴金。
这些把大道当大腿的“不善之人”,
多么?
多!多如牛毛!为什么这么多?
因为我们自己,
人为地设立了各种“善”的条条框框,
让这么多的人钻了空子,
戴上伪善的假面具,欺世盗名。
那么,对于这些“不善之人”,咋办?
揪出来各个击破?还是彻底放弃治疗?
都不对。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之前我们学过了,
善与不善,没有绝对的标准。
这些“不善之人”的伪善,
其实是我们人为划定有色标准的恶果。
大道不割,都是“道”妈的孩纸,
向道之人有啥理由抛弃他们呢?
3
瓜众们醍醐灌顶,纷纷点头:
对对对,不能抛弃,要改造,
人正天下才正,天下正才能长久嘛。
问题是,谁来点拨他们咧?
老湿,在我们认识的人里,
就属您老德行最高,最深厚\^o^/
可天下辣么大,
您一个人教化得过来么?
老子和蔼一笑:由你们来教化啊。
天下人设立天子,设置三公,
不就是为了教化天下人么?
不就是为了把天下人都带上大道,
归正天下,安定天下么?
所以,在座的各位,
当你们被立为天子、被册封为三公、
被任命到各大显赫岗位时,
当你们接过拱璧驷马这些财富时,
心里要有点数,要拎得清,
对于肩挑天下大任的你们而言,
这些尊荣华贵,再翻上N倍,
也不及大道的万分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只有把大道牢牢握在手里,
你们才能以正天下,坐稳天下。
故立天子,置三公。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大道,
才是天底下最大最贵的宝贝。
瓜众们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老子转过头,把目光投向了窗外,
轻轻说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自古以来,大道这东西,
为何如此广受尊重,广受激赞?
因为凭借它,
“善人”化于道,
可以求善得善,求德得德;
而“不善之人”化于道,
可以帮自己跳出贪欲的罪恶大坑,
免于祸患加身。
讲真,还有什么能比大道更可贵?
瓜众的世界观蹭蹭刷到了新高度:
说得也是啊,不,说得太对啦,
金银财富,名利地位,
贵是贵,但价码总有个头,
只有这个大道,本身就是无价的,
利息更是无穷无尽啊…
▼
“三无”出马,助你干票大的
作无为之为,行无事之事,品无味之味。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对付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成就宏大,要从细微处入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微处做起。因此,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大,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轻易承诺的,必定信用不足;把事情看得越容易的人,遭遇的困难也就越多。因此,圣人遇事,宁可把它看得困难些,反而遇不到困难。
本堂课主题,
一看就出自营销大师之手,
开头有悬念,结尾有benefits,
读起来非常撩人——
“三无”出马,助你干票大的
瓜众们全体被撩倒,
一秒进入课前猜主题环节:
话说我们猜这主题啊,
猜了这么多堂课,基本没有猜对过,
对付老湿这种最强套路王,
直来直去,肯定被套路( ̄▽ ̄")
所以今天必须换个思路猜…
寡人猜,这“三无”,
绝对不会是三无厂家出产的山寨货,
其中一个肯定是“无为”,
剩下这两个么…
无影脚?无添加?无人超市?无人驾驶?
……
1
老子今天的开场白,也很撩人:
干事儿,尤其是干大事儿,
比如治理国家、开山创业啥的,
脑袋里必须得装点硬货,以防进水,
这硬货,就是俗称的“做事方法论”,
再说直白点,
就是一系列“怎么干”的套路。
这种防止脑袋进水的硬货,
目前市面上很多,
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疗效不一。
想要不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
各位请认准这款绿色纯净版产品,
“道”妈出品的“三无”牌方法论,
无毒无插件,免费零Bug,
为干大事儿量身打造,手把手教会你
一流领导力,一流行动力,
让你好像啥都没干,就把事儿给干成了!
老子的广告一打完,
瓜众们就鸡冻得说话都哆嗦起来:
老…湿…快…快…快…上…菜…
老子拿起激光笔,往大屏幕一指,
屏幕上就啪啪啪啪跳出一排字: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各位,上面这一句,
就是“三无牌”方法论的官方广告语,
一语道破了干大事儿的神级总攻略。
老朽来解读一下。
为无为。
为无为,这个大家比较熟悉了,
不是安利你无所作为,
而是建议你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
要作“无为之为”,
这,就是干大事儿的战略方针。
具体而言,
就是把“我的想法”扔一边去,
跟着“道”妈的规律和节奏走,
不要主观、一厢情愿地躁动妄为。
事无事。
事无事,不是安利你无所事事,
也不是安利你不把事儿当成事儿,
而是建议你别无端生事,
要行“无事之事”,
这,就是干大事儿的战术技巧。
具体而言,
就是不要隔三差五就多动症爆发,
画蛇添足,没事儿找事儿,
最后反而把大事儿给搅糊了。
味无味。
味无味,不是安利你饮食清淡,
而是建议你在恬淡无味中品出真味,
要品“无味之味”,
这,就是干大事儿的最理想心态。
真味在哪里?真味只是淡。
躁动于各种世俗的七荤八素,
当然就静不下心来感受本真,
而只有本真,
才能输送你干事儿的洪荒之力。
能干出顶天立地的大事之人,
心境一定是恬淡的,志闲而少欲,
所以才能专注,才能沉到本真,
才能越干越有劲头,最后,
不知不觉就干出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2
亮完“三无牌”方法论的广告语,
老子举起了一枚栗子:
我们以烹饪为例,来形象地理解一把。
何为大师级的烹饪?
大师级的烹饪,打个比方,
就是不把青菜做出牛肉的味道来,
而是呈现出青菜最本原的味道。
要达到这种境界,
就得靠“三无”牌方法论。
首先,在战略上“为无为”,
不去想着把A菜做成B菜的味儿,
这是反规律的事,不做!
然后,在战术上“事无事”,
拿捏好分寸和火候,
不多翻,不多炒,不多加调料,
省得败了食物的新鲜度和本质。
最后,要有“味无味”的心境,
炒菜就炒菜,
不要一边炒、一边刷北京比较专业的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7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