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南怀瑾庄子諵譁7

发布时间:2018/12/17 18:26:48   点击数:

  隐士的故事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我们先说一个历史故事,这在史学家们记录的正史上,没有记载,但在散见的一般资料里,非常重视这个传闻。尧、舜、禹,这几位都让过天下,所以那个时候中华民族是公天下,天下不是属于哪一家的。夏朝以后,三代以下,变成了家天下。当尧年纪大了,差不多一百多岁时,他觉得应该让位了,想找一个继承人。他听到有两个人了不起;实际上了不起的,当时不止两个人。最有名的一个叫许由,还有一位许由的好朋友,叫巢父;另外还有几位,都是隐士。

  尧听说了许由,就要请他出来当皇帝,在山里找到了他,结果许由就说:“你来找我干什么呢?”尧说:“我年纪大了,你是圣人,这个天下国家要请你出来,接位当皇帝。”许由一听当然推辞了,推辞的话各个书上记载不同,反正推辞了。许由把尧送下山后,心中很烦,觉得耳朵听了这个话,很脏,请我当皇帝多脏啊!他就跑去溪水中洗耳朵。刚好他的朋友巢父,牵了一条牛过来看他:“你老兄发神经啊!今天怎么在这里洗耳朵?”许由说:“唉!你不知道,刚才我听了一个脏话,所以把耳朵洗干净。”巢父问是什么话?许由说:“那个尧啊!年纪大了,他要请我来接位当皇帝,你说这个脏不脏啊?”巢父说:“你老兄真讨厌,真够自私的,你在水里洗耳朵,水被你洗脏了,我那个牛要喝什么呢?算了,我这个牛不在这里喝了。”一面说着,就把牛拉走了。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

  但是我们要晓得,我们的民族国家,为什么这样推崇古代的隐士?这在文化上有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一类的人,所谓隐士、高士之流,到了清朝,也称为处士,他们在民族国家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都是属于无所不包的道家。在我们历史上,每碰到变乱的时候,都是这一类人出来拨乱反正;也就是说在历史上,从幕后出来拨乱反正的,都是这一类的隐士。等到天下安定了,就找不到他们,都溜掉了,所以称为高士隐士。这也就是庄子所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类人都是这种作风。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以后,现在来看《庄子》的本文之中,也提到这一段。

  阳光和时雨

  庄子说:尧让天下给许由的时候,当时有一套说辞,“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这一段如果我们翻译成白话,意思是尧对许由说:你先生要知道,太阳月亮出来了,在太阳光、月亮光下,还点蜡烛的话,“其于光也,不亦难乎!”这个蜡烛的光明不是太渺小了吗?太阳是那么大的光明,在阳光下点蜡烛,有什么益处呢?这是很难过,很讨厌的事。尧比方自己像蜡烛,推崇许由像太阳、月亮一样的伟大。

  下一个比方,“时雨降矣”,像这两天热得要命,及时下了大雨,就是时雨。这个大雨下来,街上都满是水,“而犹浸灌”,结果大家还在水井里打水灌溉。“其于泽也,不亦劳乎!”这个小井的水又算什么呢?这不就是多余疲劳吗?

  他做这两个比方很有道理,一个是比方一位了不起的人,如日月的光明。另一个比方是说,人有功德,在这个社会世界,就像天上的大雨下来了。我们历史上(小说上也有),经常用这个恭维许多皇帝。你们注意,《水浒传》上每个外号都是哲学意义。梁山泊的头子宋江,外号就叫及时雨。那个及时雨,夏天热得要命下来的雨,多好啊!结果呢!这个家伙宋江,送到江里去了,这个雨没有用了。所以《水浒传》中的外号,跟名字配起来,都在骂人。梁山泊那个军师是智多星,智多星多好啊!智慧那么高,办法又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但是他的名字叫吴用,就是无用,智多星无用。每一个绰号和他的本名连起来,你就可以哈哈大笑。再加上历史、小说的描写,每个人的个性、人品等,非常有意思。所以,这就是说明,历史文化上,不管是正史,不管是小说,都把这个及时的雨,比喻为是施给人类恩惠的事。

  尧作了这两个比喻后,他讲自己“夫子立而天下治”,古代尊称别人夫子,就是今世所称的先生。他说你先生在这个世界,只要在那里一坐、一站,不必讲话不要有什么行动,就天下太平了。但是,你先生不肯出来,结果我来当皇帝,“我犹尸之”。什么叫“尸之”呢?我们中国文化常用的四个字,“尸位素餐”,尸就是象征祭拜时用的偶像,换句话说,这个字代表愧儡。我啊!尸位素餐。他说我好像被人捧起来当傀儡一样,在上面当皇帝,实际上是吃人世间的饭,像偶像一样占住那个位置。我反省自己,“吾自视缺然”,缺点太多,“请致天下”,所以想把天下让给你,请你出来当皇帝。

  这一番话尧说得很客气,这个许由,还没有去洗耳朵的时候,就答复他说: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你治天下国家,治得很好嘛!这个国家治得很太平。“而我犹代子”,你现在叫我来接班,来代理你,请问你,“吾将为名乎?”我为了出名吗?“名者,实之宾也”,他说一个人的名,是实际行为成果的一个附属品,实际的功劳才是主体,有功劳才有大名。譬如一个人,他真有道德,因而有名受赞赏,那个名跟实是一样的,是相同的。如果没有这个事实,只有这个名,这一种名,我们文学上称它为虚名,是假的,不是真的。他说你把天下治得很好,叫我来治,我不必嘛!我为什么?为名吗?“名者,实之宾也”,真正的名,要有事实,要有功劳,那样名满天下才是对的。假定我出来,天下你已经治好,我出来当皇帝,只担一个虚名,“吾将为宾乎?”我岂不只是为一个虚名吗!

  这个理由是许由的理论,是一个逻辑的道理,也就是哲学的道理,认为自己不应该出来。天下你治好,叫我出来干什么呢?你没有治好,我出来给你抬轿子,我还有一点功劳,还应该出来,现在你已经治好天下了,轿子也不需要人抬,我出来干什么呢?这是一个理论,哲学的原则。我们要注意的是,“名者,实之宾也”。人不要求虚名,要求实际,要事实做到才行。真正天下的大名,要真正有道德的事实,才是真的,这是告诉我们原则。上面讲理论,下面讲一个事实。

  大境界小境界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鹪鹩是小鸟,至于说是哪一种鸟,这个考据起来很麻烦了,现在我们不管这个,反正是只小鸟。小鸟藏在森林里,只要有一棵树枝给它立足,就很高兴了。它站在树枝上,风一吹,一摇一摇,那个鸟在那里又唱歌又闹,两个眼睛滴溜溜,到处转,在那个境界中,它觉得整个天地都属于它的,非常自在。我想青年同学们也常有这种境界,尤其联考过后,刚刚出了考场到树林里去,找一块石头坐下来或躺下来,那个时候,你觉得天地属于自己,觉得很伟大。这里讲的,就是那个境界。

  “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偃鼠是田里的老鼠,田鼠口干了,跑到河里去喝水,它只要喝一点点水就饱了,肚子就胀了。这两句话,拿两个生物界的现象来比喻,一个飞的,一个在土里头钻的;不管是土里钻的,或者空中飞的,小人物,小境界,只要自己觉得满足就够了。一定要说哪一个环境美,哪个情况满足,是不能绝对下定义的。我想你们青年同学们,境界看得不多,当年我们在大陆时,游山玩水,有些高山走不动,譬如爬峨眉山吧!两边是万丈悬崖,看都不敢看,那个时候,不要说血压高,连低血压都没有了。结果都不行了,只好找本地的背子。背子是一个人背个箩筐,挂在肩膀上,我们就反转来背对着背子坐在上面,看着后面,他就把你背上去了。

  我们坐在那个上面,只能拿佛学一句话来形容,惭愧!非常惭愧!还要靠这些女的背子把你背上去。我们坐在背子的后面,使人想起封神榜那个申公豹,他的后脑在前面,面孔在后面。我们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变成申公豹,专门看走过的路,两边不敢看,看下去要发晕的。有些人觉得这才舒服啊!这种境界,在半空中,向下面看到的都是云,黑的。黑的云里头有些亮光,走来走去,只听到下面,得尔隆咚得尔隆咚,就是那么一个声音。其实下面在打大雷,我们就在雷的上面,太阳光照着,风景很好,很舒服。

  等到了有个地方,那些背子太太们,也有些背累了,她们要休息一下,我们嘛,也坐累了,也要下来休息一下。当然我们下来,在石头旁边一坐,树边一坐,看风景很舒服。她们嘛,也很舒服。她们不大坐的,有一根十字木头放下来那么一靠,然后点一支叶子烟像雪茄一样,一毛钱买好几根,那个烟一吸一吐,我看她们那个神情啊,那个时候,叫尧来请她去当皇太后,她也不干。舒服得很啊!虽说劳累,但等一下到了庙子,钱就拿到了,买几个馒头一吃,肚子就吃饱了,再凉水一喝,那个境界,与你当皇帝,发大财,一样的舒服。所以,人生境界各自不同,不管别人要怎么样才觉得了不起,我,只需要我现在的这个舒服境界。

  许由最后说“归休乎君!”你读这几个字就会想到许由那个样子,像唱京戏那个味道,把袖子一拂,说:嗟!你回去吧!“予无所用天下为!”真正有道之士,何必要出来干什么天下事呢!你回去吧!就是这样一句话。说完了这个以后,许由下面又讲了一句: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这一句的文章很有味道,你仔细一读就会知道,庄子引用每个典故,每个笑话,都是有道理的,不要轻易读过去。我们都晓得,庖人就是厨子,什么叫尸祝呢?古代就是巫师,现在讲可以说是神职人员,天主教叫神父,基督教叫牧师,佛教叫法师,伊斯兰教就是“阿訇”,古代讲这些人等为“尸祝”。“祝”就是祷告。他说厨房的厨师,尽管不煮菜了,不管厨房,但是当神父、法师的,总不能到厨房占他的位子,替他做菜吧!那样是不行的。

  这里面有三层观念,还不止三层观念,甚至有四五层观念。第一层,庄子为什么引用厨师呢?大概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吃的,而且中国历史,有好几个名厨师。第一个好厨师是伊尹,就是商汤的宰相。在他没有当宰相以前,为了要跟皇帝见面,他故意请求当厨师,因为菜做得很好。把菜做好有几个条件,吃了可口、营养好、有益身体健康,当然你要胖的就胖起来,要瘦的吃了就会瘦。等于过去卖梨膏糖的人嘴里高唱着:“老太婆吃了梨膏糖,就长生不老了;年轻人吃了梨膏糖,马上就长高了;联考的人吃了梨膏糖,马上就考上了;想要考不取的,吃了梨膏糖,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了。”那个梨膏糖就有那么大的效果。好的厨师,也有那么大的效果。易牙就是个厨师,是个坏厨师,后来也当了宰相,使人亡国。但是,厨师的确很难,要使大家吃了都满意,在厨房里够苦了,是汗流浃背,等到把好菜做出来,他自己都吃不下了,所以名厨师喜欢吃一点酱瓜配饭。

  一般人都晓得需要好的政治,但是一般人吃饱了,还不晓得饭菜是厨师怎么辛苦做出来的。好的政治社会安定,人们不晓得那个当厨师一样的领导人,是多么辛苦做出来的。所以古人有两句诗说:“洛阳三月花似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宋朝首都有一度在洛阳,洛阳三月的时候百花似锦,整个变成了花都了,但要多少工夫才能组织起来啊!我们去看一个花园,看一个地方,你只欣赏它的成果好看,那个创业,那个使我们享受的,又是多么困难!所以庄子用庖人来形容。

  现在这个厨师,就是指尧,做了几十年饭菜,只把好东西做出来给天下人吃饱,自己嘛!苦死了,累死了。现在他想不干了,许由说:我呢?对不起,我不会煮饭,光会念经的,尸祝,只晓得南无、南无,或者是祷告上帝啊!圣母玛利亚啊!菜,我不会做啊!我没有办法来管厨房。所以,“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这事我来啊,管不好的,各有一行。就是这么几个道理,包含了很深的意义。

  世俗和出世的解脱

  庄子为什么讲到这一段呢?中间引用了许由的故事,就是说想做一个超越的人,必须要摆脱世俗的枷锁,这个枷,就是使人受罪,夹在背上那个枷。摆脱不了世俗的伽,就为名所累。除了名外,利当然也困人;又因为这个利很重要,当然难解脱,那是一个事实。譬如很多人讲,他什么都放得下,只是生活嘛……有什么办法!乍一听是真理,为了生活有什么办法!好像是真理,却不一定是真理。实际上我们人生,做一辈子人,都没有为自己生活,都在做厨师,都是煮给别人吃的。做父母是煮给儿女吃;做儿女啊,也是煮给人家吃,都是厨师。所以必须要解脱了世俗的枷锁,才可以不为名所累,然后可以做到“圣人无名”。

  他讲了世俗的解脱,许由这个故事,我们看来已经很高了,连皇帝都不想当的人,这个多高啊!但是在庄子观念里告诉你,这个人的超越升华,也只是世俗的解脱而已,还没有达到出世的解脱。下面一段就引出来一些出世解脱了。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这段文章,在古文的章法很美。“肩吾”是个人名,也有人说,《神仙传》上说他姓施,叫施肩吾,是上古时代一个神仙。

  “连叔”也是后来变成神仙的。大概庄子写他的时候,他还在修道,仍是普通人。有一天肩吾对连叔说,我听到一个人,疯子,乱讲话,他名叫接舆。《神仙传》上说他姓陆,陆接舆。这个人在哪里见过呢?在《论语》上,孔子挨过他的骂,称他为楚狂接舆。这是楚国的一个狂人,有名的半疯,像济颠和尚一样,狂人。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们没有在陆家家谱上找,就不管了。

  肩吾告诉连叔说,我刚刚听了陆接舆那个疯子告诉我的话,他的话大而无当,那个牛啊!吹得大得没有影子了。“往而不反”,他说话不兑现的,说过了就忘得没有影子。所以我们骂人,你这个人吹牛大而无当,就是根据这个地方来的。

  “吾惊怖其言”,我听到他的大话,觉得好笑都听昏了。惊怖并不是害伯,就像我们讲,听了他吹牛,头都昏了。他说惊怖什么呢?“犹河汉而无极也”,“河汉”不是黄河、汉水,严格的依道书解释,是说天上的银河。河汉是没有边,没有终点的。若依中国古代的地面来讲,像长江、黄河那样,像汉水一样,不晓得源头从哪里来,他的话,他自己都摸不到边,“犹河汉而无极也”。

  “大有径庭”,径就是门外的路,庭是门关起来那个客厅,客厅同外面当然两样,所以径庭两个字,就是内外不同的意思。我听了他的话,跟我们观念上,内外究全不同,总而言之,那个家伙不近人情,疯子,不懂人事。肩吾就这样把接舆骂了一顿。连叔听他骂完了,就说“其言谓何哉?”他跟你讲什么呢?使你认为那么不对!

王豪鸣律师

赞赏

长按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652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