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齐物论齐物论还是齐物

发布时间:2018/9/11 20:19:39   点击数:
作者简介:哲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元倪瓒《容膝斋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对于“齐物论”这一篇名历来都存在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为“齐‘物论’”,一为“‘齐物’论”。

“齐‘物论’”的讨论对象是“物论”,即对事物的认识。如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齐物论》题解中讲道:“物论者,人物之论也,犹言‘众论’也。齐者,一也,欲合众论而为一也。战国之事,学问不同,更相是非,故庄子以为,不若是非两忘,而归之自然,此其立名之意也。”释德清《庄子内篇注·齐物论》总论中讲:“物论者,乃古今人物众口之辩论也。盖言世无真知大觉之大圣,而诸子各以小知小见为自是,都是自执一己之我见,故各以己得为必是。既一人以己为是,则天下人人皆非,竟无一人之真是者。大者则从儒墨两家相是非,下则诸子众口,各以己是而互相非,则终竟无一人可正齐之者。故物论之难齐也久矣,皆不自明之过也。今庄子意,若齐物之论,须是大觉真人出世,忘我忘人,以真知真悟,了无人我之分,相忘于大道。如此,则物论不必要齐而是非自泯。”即是将此篇篇名作齐“物论”解,认为庄子之意在齐同人们对天下事物所作出的不同评论。

而“齐物”论则以物为探讨对象,是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物的认识,解释为“认为万物齐一的理论”。刘勰说“庄周齐物,以论为名”(《文心雕龙·论说》),认为此篇应理解为“齐物之论”。宋明理学家从“理一分殊”的观点出发批评了庄子的“齐物”思想。如北宋程颢、程颐在《河南程氏遗书》中指出:“庄子齐物。夫物本齐,安俟汝齐?凡物如此多般,若要齐时,别去甚处下手脚?不过推得一个理一也。物未尝不齐,只是你自家不齐,不干物不齐也。”“庄子之意欲齐物理耶?物理从来齐,何待庄子而后齐?若齐物形,物形从来不齐,如何齐得?”“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而庄周强要齐物,然而物终不齐也。”如果站在“理一”的立场上看,则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理一”的体现,无需庄子去齐同;如果站在“分殊”的立场上看,则万物之形各不相同,庄子强要齐物,然而物终不齐也。这是将此篇名解为“齐物”论。

考察此篇思想,庄子认为对事物的认识因为认识主体的不同,时间、地点、环境、视角等条件的变化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是认识的相对性。人们各是其所是,但并不存在一个衡量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来判断何种认识为正确认识,即“公是”。此外,“物论”的对象“物”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确定性,关于物的各种认识更是无法确定,任何对于“物论”的争辩都没有意义。基于以上原因,庄子主张齐同物论,也就是要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同时,庄子进一步指出,物与物之间是有分别、有隔阂的,但它们有着“道”这一共同的来源,从“道”的角度来看,物和物之间的分别和隔阂可以被打破,它们可以相互汇通而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道通为一”。可见,两种对篇名的解释均可在文中找到依据,“齐物”和“齐‘物论’”是此篇思想的两个层次,“齐物”为“齐‘物论’”的基础,更为根本。

王威威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拉萨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645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