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世界是可知的吗庄子濠上观鱼启示录一

发布时间:2018/7/21 19:59:01   点击数:

原创第3篇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最自由、思想的碰撞最激烈的一段时期,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诸子百家留下的作品中,《庄子》的文章写得最优美,充满了瑰丽神奇的想象,记载了很多奇思妙想的寓言故事。其中外篇《秋水》中,有一则“濠上观鱼”的故事,写的非常有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看到鱼在水里追逐嬉戏,庄子认为鱼很快乐,惠子则认为人是不可能知道鱼是否快乐。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人能不能认识鱼的快乐?惠子认为,人不是鱼,当然不知道鱼是否快乐。庄子按照惠子的逻辑,说,“那你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的反驳十分有力,“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其实到这里,按照惠子的逻辑,也就是不可知论,庄子已经输了辩论。于是,庄子就开始狡辩,要回到辩论的开头,曲解惠子的意思,把惠子的意思理解成:惠子已经知道庄子知道了鱼的快乐,问是从哪里知道的?于是回答:“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通过话题的转换,让这场有名的辩论显得有趣,有智慧,也有点“诡辩”的味道。

那么,故事到底包含了什么深刻的道理呢?

一、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这个世界到底能被人认知吗?人能够认识一些事物,但是,大千世界,太过于复杂,很多神奇的秘密,超出人的认知范围。在远古时候,人们看到神秘的自然现象,不知道背后的原因,比如打雷闪电下雨,就会认为背后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也就是“神”,“雷公”“电母”“雨神”,这些力量在主导自然界,于是产生了图腾崇拜,随后又了宗教。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认知范围逐渐扩大,也就知道了很多自然现象其实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

著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揭示了电不过是云朵摩擦产生的放电现象。这在当时,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自古以来,人们把雷电比作神和上帝的化身,将“被雷劈”看做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而富兰克林却揭示了雷电的真正面目,证明雷电不是天神作法,而是带电云层相遇而产生的一种放电现象。富兰克林的这种结论受到很多人的反对,其中最激烈的就是教会,因为这种说法从侧面上否定了上帝存在。虽然反对的声音很大,但是这种发现却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富兰克林接着发明了“避雷针”。安装了避雷针的建筑,就不用担心被雷击了,安全多了。不久以后,避雷针也在德国、法国、美国出现了。就连起初猛烈攻击富兰克林“侵犯神意”的教会,最后也在教堂上安装了避雷针。

所以,随着科学理性的发展,人们会认识越来越多的现象,自然界的很多东西也会逐渐失去神秘的色彩。然而,对于个人,不管是我们如何努力学习,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比起知道的,永远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知识让人认识了这个世界,认识了世界,就获得了一种力量,可以让自己“活的明白”,在做事的时候,这种掌握知识的力量就可以展现出来。但是,知识的无限性,决定了用有限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对于个人,最好的是,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把自己学习的知识汇聚在某一点上,不断地钻研,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那也是非常好的结局。如果这也学一点,那也学一点,看似懂得很多,但是,没有任何东西是比较精通的,就会显得杂乱,对于自己的事业,也没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也就是,孔子认为他的学问虽然看似庞杂,其实是以一个思想贯彻始终的,也就是儒家推崇的“仁”。对于想做出一些业绩的朋友来说,也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聚焦这个点,才容易成功。

正是认识到知识的无限性,自己懂得东西有限,即使懂得的东西很多的,通常也只是限定于某一专业,所以,往往懂得越多,往往越谦虚。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有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大,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会的地方还多得很呢!”懂得越多,你的圆就越大,触碰的未知的领域就越多。所以知道的越多,就越能知道自己懂得的其实是很少的。这就是很多科学家往往都很谦卑的原因吧!

那么,对于未知的世界,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的意思。很多人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难以开口请教,像孔子一样“不耻下问”。生活中,甚至有些人自己没有搞懂,却冒充懂了,往往会把那些不懂得人说的一愣一愣的,最终,大家似乎都更糊涂了。所以在《孟子·尽心下》里写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这也是笑话了。

在当今社会,经常看到很多人不懂装懂,在一些自己都还没有搞清楚的地方,冒充“专家”,提供“专业建议”,故意误导普通无知的百姓,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就是没有底线了。

(未完待续)

风之彩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吗
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616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