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深奥中国两大学女教授参加巴黎世界哲学日

发布时间:2018/7/2 9:04:29   点击数:

请点右上方“…”,点击“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分享法国生活、更多新观点

本报讯:年11月18日,来自中国清华大学肖巍、上海交通大学姜丹丹两位女教授,分别在巴黎世界哲学日并发表演讲,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

肖巍,清华大学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她以“为什么我们的今天更需要关怀”为题讲演。

她强调关怀着像儒家伦理学和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中的意义。

她认为易受伤害性是人类存在的本体论条件,由于人类的缘身性,人类有身体和物质需要,面临被伤害、疾病和死亡的威胁,所以人类彼此更需要关怀。女性主义哲学家朱迪思·米特勒认为正因为人类的这种易受伤害,使人类始终处于危险之中。肖巍教授强调“易受伤害性是个体或者群体由于主客观原因所导致的身心和利益受到威胁,而同时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特性。

从儒家伦理来看,仁和关怀是基本的道德原则,儒家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相互关怀,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修身的目标。

与之相似,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也强调人与人相互的关怀,突出情感在道德选择中的作用,因而要解决当今时代面临的战争暴力和不公正、不平等问题必须重温儒家“仁”的道德原则,重视关怀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为共同建设关怀的和谐世界而努力。

上海交通大学姜丹丹教授的演讲集中探讨了《庄子齐物论》,通过改造自身而看到万物之齐同,引向与众生万物相沟通的转化之道的悖论问题,在倾听到存在、从语言到政治、从临在的现实到梦境、语言的层面,开启了介于一与多、通境与差异之间的吊诡哲学,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性思想中的吊诡内核。

如果说老庄思想在现代东亚思想史中经常为作为西方现代性的对立面(对自然、虚、万物一体的讴歌),那么,今天也需要在跨文化的语境中从内部重新思考。

讲座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最早呈现出的对于主体性的吊诡状态的思考,也可对应法国后现代思想家(比如德勒兹、德里达与让-吕克南希)。对于建立在差异、非认同性基础上的对于主体性的吊诡与共通体的可能性的思考。只有从返归到非个人化的状态重新出发,个体生命才有可能彰显出“多元的独特性”(singulierpluriel)的潜能。

在精神生态学的当代语境中,需要在东西非对立的视野里进行介于理性与非理性、自然与文化、统合与多元之间进行贯通性的沟通的,在跨文化的对话中重构共生的自然之伦理。

本期责任编辑:苏宜

法国侨网推广

欢迎添加侨报小编“lepontparis”为好友,她将拉您进《法国侨报》俱乐部







































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专家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560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