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肖鹰兰亭序与庄子生命观

发布时间:2018/3/15 7:58:28   点击数:

《兰亭序》与庄子生命观

肖鹰

内容提要:年郭沫若发文否定传世《兰亭序》书帖、文章真实性,引发延续20余年的争议。值得注意的是,争议双方都以“一死生”、“齐彭殇”为庄子生命观,区别在于以之作为肯定或否定《兰亭序》的论据。文章认为,“一死生”、“齐彭殇”,不仅不是庄子提出的,而且是违背庄子生命观的本义的;庄子的生命观是顺应自然中的任性率真。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感怀伤世,痛惜无常的生命,而发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真率之言,正是庄子“喜怒通四时”的生命精神之“真”的通达发扬。

关键词:庄子哲学王羲之《兰亭序》

郭沫若引出的论争问题

年,郭沫若发表长篇论文《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①],挑起了关于王羲之《兰亭序》书法与文章之真伪的论争。郭沫若以新出土的东晋王榭墓志为印证,以《兰亭序》贴缺少“隶书笔意”,否定其为王羲之所书。早在清代,已有学者李文田在其对《定武兰亭》的跋文中明确提出《兰亭序》帖、文皆非王羲之所作,是后世伪托。李氏以自己的认知,在指出《定武兰亭》为“隋唐间之佳书,不必右军笔也”的同时,着重指出世传《兰亭序》文是对刘义庆《世说新语》中《临河序》的删改、增补,其下半段为后者所无,“此必隋唐间人知晋人喜述老庄而妄增之”。[②]郭沫若在《论真伪》中,以李氏跋文为有力论据推断说:“《兰亭序》是依托的,它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笔迹。”唐人何延之的《兰亭记》和刘餗《隋唐嘉话》对《兰亭序》的传奇叙述共同涉及王羲之七世孙、南朝僧人智永。郭沫若据此做判断说:“我敢于肯定:《兰亭序》的文章和墨迹就是智永所依托。”[③]

作为一位历史学家,郭沫若“惯写翻案文章”。他年挑起对《兰亭序》的发难,却并非独自为战。在《论真伪》中,郭沫若明确指出,他写作这篇文章得到当时中共中央主管意识形态的康生和陈伯达的“文献支持”。时任《光明日报》总编穆欣在18年后(年)撰文回忆这场“笔墨官司”,题为《郭沫若的最后一场笔墨官司——毛泽东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506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