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释解四七天地境界

发布时间:2017/12/20 9:19:59   点击数: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圣人也,胥(音:需;小官)易技系,劳形怵(音:处)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嫠(音:离)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音:醋)然曰:“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音:事)。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阳居先生研究政治,拟出三条标准,衡量一个国王是否英明。心头不落实,去请教大师老聃。阳居问:“办事既敏捷又果断,见识既广博又通达,学习既勤奋又踏实。如果有人一身而兼有这三条长处,总可以和英明的国王相提并论了吧?”

老聃说:“圣人看来,你说的这种人很像衙门里供职的小吏,工作劳累,心情紧迫,他那一技之长恰似一条绳子,把自己捆绑在办公桌,想调调不走,想辞辞不掉,想不受表扬也办不到,一直忙到病了死了,才给松绑。虎豹有绚丽的皮毛,供人铺床垫座,所以被猎。猿猴会攀跳,逗人快乐,所以被捉。狗会追踪狐狸,所以被牵。它们都有长处,也可以和英明的国王相提并论了,是吗?”

阳居猛然醒悟,说:“敢请老师谈谈英明的国王怎样治天下。”

老聃即席唱一首《国王颂》。词曰:

  国王英明,用无为治天下。

  天下每个角落,

  都能找出他的功劳,都能证实他的伟大。

  你若一一调查,

  所有成绩都应该归百姓,而不应该归他。

  他用这个办法,让人忘记他个人的伟大。

  家家温饱,是他暗中赐福;

  人人善良,是他幕后教化。

  他让国民自豪,敢拍胸说:

  “看咱!不靠国王,靠我自己,靠大家!”

  他是天下第一乐泉,

  让百姓笑哈哈,

  只饮水不思源,

  不必去报答他,没兴趣歌颂他。

  他不制定死板的政策和法令。

  总是顺从自然的变化而变化。

  他游心在非现实的逍遥王国,

  在云之外,在天之涯。

冯友兰曾提出过人生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宇宙境界”。(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三联书店,页,年5月第1版)

所谓“自然境界”仿佛是儿童或原始人的境界,他们做事情缺乏自觉,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意义;

所谓“功利境界”是指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私心,时刻能够意识做事情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自己。当然他们也可能也会做些公益的事情,但最终还是为了自己。

所谓“道德境界”是指这样一群人,他们认识到世界上不仅只有自己,还存在一个社会,自己只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做事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好处。这就是通常所讲的”贤人“。

所谓“天地境界”是指还有人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们知道在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宇宙,人不仅是社会人,还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他们是宇宙公民。他们做事是为了整体宇宙的“好处”。这就是通常所讲的“圣人”。

阳子所说的这种人还只是在“功利境界”中。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在这个境界中,这也是凡人的境界。

人只要是人,都有是这四种境界的结合体。人有动物性,所以是自然境界;人被外物所奴役,所以是功利境界。人正是因为被外物奴役,所以才无法觉悟到自己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中国哲学所主张的“内圣外王”“天人合一”的境界,指的都是天地境界。

禅宗诞生后,中国的佛法也有了天地境界。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说的就是这种“宇宙心”。

老子所讲的:“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这就是天地境界。

“功利境界”不仅仅是指具体做的事情,还可以指人的念头。功利境界的人念念都是自私的,这就是习气,这个习气很难去除,所以才要修行。从对治一个个念头开始,让自己的心量越来越大,越来越真实,越来越与天地大道契合。这是很难的。正是因为难,所以才要做。这就是佛法所讲的勇猛精进吧。

往期回顾

《庄子》释解(一):《庄子》与佛教

《庄子》释解(二):任性与天真

《庄子》释解(三):自然而然

《庄子》释解(四):人生百态皆自然

《庄子》释解(五):自然生我,我自然生

《庄子》释解(六):无是无非

《庄子》释解(七):天地一指

《庄子》释解(八):朝三暮四

《庄子》释解(九):圣人无我

《庄子》释解(一〇):天地一毫

《庄子》释解(一一):大道不称

《庄子》释解(一二):我不知道

《庄子》释解(一三):人生如梦

《庄子》释解(一四):辩论无用

《庄子》释解(一五):理在无待

《庄子》释解(一六):庄周梦蝶

《庄子》释解(一七):生有涯,知无涯

《庄子》释解(一八):庖丁解牛

《庄子》释解(一九):命中注定

《庄子》释解(二〇):至善忘善

《庄子》释解(二一):惯看生死

《庄子》释解(二二):远离坏人

《庄子》释解(二三):心斋妙道

《庄子》释解(二四):虚室生白

《庄子》释解(二五):乘物以游心

《庄子》释解(二六):顺毛摸驴

《庄子》释解(二七):无用之用

《庄子》释解(二八):万物皆一

《庄子》释解(二九):观照内心

《庄子》释解(三〇):忘于仁义

《庄子》释解(三一):无所为而为

《庄子》释解(三二):有人之形,无人之情

《庄子》释解(三三):反对诡辩论

《庄子》释解(三四):天人合一

《庄子》释解(三五):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释解(三六):得道

《庄子》释解(三七):为道日损

《庄子》释解(三八):莫逆于心安时而处顺

《庄子》释解(三九):相忘于道

《庄子》释解(四〇):生死皆自然

《庄子》释解(四一):大宗师

《庄子》释解(四二):坐忘

《庄子》释解(四三):天地无私,岂独贫我

《庄子》释解(四四):错在多智

《庄子》释解(四五):重在治心

(特别说明:本文译文源自“古诗文网”,具体作者不详)

推荐阅读

一万字了解佛教发展史丨《微说金刚经》全集丨《详说心经》全集丨《选说维摩诘经》全集丨《四十二章经》全集丨《无量寿经选讲》全集丨《金光明经选讲》全集丨《坛经》全集丨《杂说杂阿含经》全集丨《佛遗教经》略讲丨《楞严经》最后一讲丨《法华经》丨佛学入门图书推荐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读书笔记最后一讲丨《印度佛教思想史》阅读笔记丨《楞伽经》最后一讲丨《解深密经》选讲丨法源寺参观小记丨梵天净土涤心之旅丨佛学思想与生态环保丨《印度佛教思想史》阅读笔记(一)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标准
苏孜阿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444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