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刘宏毅老师三字经讲记第41集庄子简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佛家偏重于出世思想,儒家偏重于入世思想,道家则偏重于可出可入、或出或入的“间世”思想。“间世”一词,就语出《庄子·内篇》的“人间世”。实际上《庄子》内七篇是一个圆满的整体,讲了完整的七步修身功夫,不可以割裂开来。第一篇“逍遥游”,言明做人首先必须逍遥,不能为名利等世间的枷锁束缚羁绊。能逍遥才能齐物,才能天人合一,与天地万物一体等齐,所以第二篇是“齐物论”。能齐物方知养生,才有第三篇的“养生主”。知道养生就不去找死,懂得养生之理,才能间世。所以第四篇就是“人间世”。前四步功夫为修因,后面三步功夫是果报,就是“德充符”,此为第五篇。德充满了就是“大宗师”,应用于世间法就是“应帝王”,此为第六、第七篇。
庄子说:“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一个得道的圣贤之人,对于帝王之术、谋略之学,不过是闲暇余事而已。如果只是求为帝王师,志在谋略学,那是下等中的下等。
《庄子.内篇》是完整的七步修身功夫,与曾子在《大学》中提出的,“内圣外王”的八步功夫,没有区别。庄子七步功夫的关键在“人间世”,“间”字是动词居中央,前可间人,后可间世。庄子告诫我们,处人处事都要“间”,就是要独立、不走偏锋,这就又合于子思的《中庸》思想。要间人间事,就不能硬碰硬,所以给你讲寓言“庖丁解牛”,懂了“以无厚入有间”的道理,就可以在人世间游刃有余了。
与厌世、弃世、愤世嫉俗的“出世主义”相反,庄子主张“间世主义”,他视天地万物之有若无、视功名如粪土、视帝王如蔽履。他热爱自然、珍视生命、不走极端、不感情用事,这种间世思想是充满智慧的人生哲学,是道家思想的最高结晶。后世将庄子的“间世”曲解为“玩世”,一字之差,结果则完全不同。
至于养生之道,最好先读读《庄子》的“天下篇”和“让王篇”。“让王篇”中说:“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这是老庄之道的人生原则。懂了此道的人就知道富贵虽然是舒服的事,但太过了就会缩短寿命,所以处富贵中时要不以养而伤害自己。相反地,在贫贱之间不应以利累形。人在贫贱中就要为生活而奔波,但过分的贪求、过分的劳累,同样地会损害健康而危及生命,也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
以上是《三字经》的第四部分,介绍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读书求学必须遵守的次第。
这一部分内容,以四书、五经为先导,引领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整体内容,得以窥斑见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与下面的中国通史纲要一起构成《三字经》全篇的主体。
古人总结求学的最佳途境,就是“听话”二字。“听话”就是遵从古训,就是听老师的话,按部就班的求学,不搞躐等,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地做学问。这种传统的治学方法,正是我们现代人最缺乏的,是治疗浮躁病的良方。
治学一定要按部就班,不能揠苗助长,不能搞想当然。所以先读《孝经》、次读《四书》、再读《六经》,不能逆道而行。四书五经的底子打好了再涉猎诸子百家,一上来就学百家之言会迷失方向,失掉自我。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编辑g
每一份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