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庄子故事系列人是无情的吗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庄子》故事之人是无情的吗(三十)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注释:
惠子:即惠施,名家的代表人物。
道:指事物的本原,宇宙万物的本体。
故:原来,原本。
与:赋予。
自然:指道、天所赋予的自然形貌和德性。
不益生:不人为地去增益生命。
知识拓展——圣人忘情“忘情”,指忘记一切之情,达到无情之境。“圣人忘情”指圣人忘情而至公,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语出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所记载的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吝啬鬼”王戎经历失子之痛后所言。说的是王戎儿子早逝,他的朋友山简去探望他,看到王戎悲伤得受不了,就问他说:“一个孩子,怎么能悲痛到这个地步?”王戎说:“圣人不动情;最下一级的人对情全无控制,一片嚎啕;对情最专注的,用情最深的是我们这中一等的人。”
由魏正始时期“贵无”论的何晏、王弼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曾以“圣人无情”,各抒己见。何晏言:“怀道深远,不虚心不能知道。”即圣人会道以虚静之心,必无累于情缠。而王弼则讲:“圣人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两位名士唱响“正始之音”,首开“玄学”之风。让魏晋时期成为儒释道三教合流趋势的开端,更让“三玄”盛行,庄子名扬天下。
世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人有“喜、怒、哀、乐、爱、恶、欲”的七情。释迦牟尼曾恐对桑树产生依恋之情,不三宿桑下,留下“三宿恋”的典故。所谓“圣人忘情”,不是绝情,而是“同心大慈,同体大悲”的觉航慈行,故老子《道德经·第七章》曰:“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声明:截图选自蔡志忠漫画系列。
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正规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