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路边野餐庄周拍电影会这样梦蝶么
《路边野餐》原名《惶然录》,英文名为Kailiblues,直译过来的意思是“凯里蓝调”。个人觉得,这个英文名更符合电影的风味:安静,交错,悠然。据导演毕赣说,现在的电影名《路边野餐》来自于前苏联的一部科幻小说,塔可夫斯基著名的《潜行者》就改编于那部小说。毕赣个人非常喜欢,原本预留给下一部作品使用,但影片拍摄完毕之后,遵从发行方的意见,用在了这部作品上。
发行方的意见是正确的,无论中文名还是英文名,显然都更贴近欧洲文艺片的气质,让海外观众能够迅速把握住影片的主旨。电影在海外拿了大大小小不少个奖项,包括在文艺片领域分量很重的洛迦诺电影节金奖,以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费比西国际电影媒体联盟奖,给近年特别趁钱的中国电影赚了不少艺术上的面子,因此很早就在电影行业内部获得了很高的口碑。
不过,根据采访中毕赣的自述,《路边野餐》有浓厚的佛教气质,根源上与毕赣的上一部短片作品《金刚经》有很大的顺承,“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亦不可得”,人在时间和自我的陷阱中茫然无绪,所以才有了最初的《惶然录》之名。海外观众能理解的部分,可能和中国观众理解的并不一致。甚至就是中国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也是众说纷纭,有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有说台湾新浪潮风格的,还有人直指泰国导演阿彼察邦和台湾导演侯孝贤,说这部作品有致敬之意。所以想要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实在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毕竟,大多数人都只能看到身边的那点现实,对于遥远贵州的一个小县城里发生的这点事,很难感同身受。
一部电影的诞生,肯定在艺术理念和手法上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但它的核心,显然还是根植于诞生它的这块土地。问题在于,我们目前所生活的这块土地,现实情况的多元和复杂,差不多等同于中国和外国的差异。而主流观影审美的单一化,又让除了商业片之外的电影叙事举步维艰。以之前“下跪求排片”的《百鸟朝凤》为例,虽然电影的叙事手法比较传统,价值观保守,故事聚焦于农村,但整个情节清晰流畅,完成度比较高,堪称一部不错的电影。但这样一部通俗易懂的作品,也需要靠情怀和噱头双管齐下,获得了引起巨大争议的高票房。因此中国电影行业目前虽然看起来非常火爆,但实际上空间非常狭窄,《路边野餐》这样诗意化的电影,口碑虽好,票房注定不乐观。唯一的希望是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和理解。至于理解成什么样,不做奢求。即便在电影节上的专家眼里,《路边野餐》也是一部众说纷纭的作品,熟悉苏俄电影的看到了静谧和诗意,熟悉亚洲电影的看到了朴实和传统,熟悉欧洲电影的看到了情欲和思索。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电影的天才和成功,不同文化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于我来,这部电影是我熟悉的外婆家,湖南小城中的过往,那些中国底层民众焦躁而倔强的生活。一点也不魔幻,非常现实。
在理解这个故事之前,请先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人是出生于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但估算一下,14亿中国人,在大城市中生长和生活的人,应该是比较小一部分。我们绝大多数人熟悉的,是小城镇那种破落,缓慢,枯燥的生活,这也是影片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果对这种生活毫无认知,那么很难真正理解这部电影。这个故事,是讲给那些真正底层的普通人。所以我觉得,大多数人在叙事上不会看不懂这部电影,尽管在创作手法上,的确有些跳跃,但这不妨事。
但最主要的观影障碍,肯定来自于如今大众主流已经固化的审美视角。一个故事的三观,主角,所想所求,需要提示的非常清楚。留给观众想象的余地要尽可能小,用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夸张的对白来打动观众,不需要思考,跟着故事线向前走即可。否则观众会因为观赏中的思考而觉得“不痛快”,他们是带着眼睛,而非带着脑子进电影院,只要消费,不要思考。所以国产电影中目前都有什么样的电影,大家都看得见。
从叙事内容来说,《路边野餐》其实很简单,甚至可以拍的很商业,因为很多商业片的必备元素,它都有。一个曾经在小城黑道上混迹的男性陈升,出狱之后和人开了一个小诊所谋生,他的妻子和母亲已逝,兄弟因为房产与他反目,唯一的精神寄托是兄弟的儿子卫卫。但卫卫失踪,陈升的生活塌方,为了寻找回这个唯一有亲情牵挂的侄子,他在小城凯里和附近的小镇荡麦四处寻觅,经历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瞧,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我们是不是曾经在无数黑帮片中看到过?尤其是大家熟悉的香港电影,我记得刘德华就曾经演过这样的片。但很抱歉,毕赣不想讲那样的故事,他就是想重现一下小城的生活现实,所以那些可能的商业爆点,在电影中就是个平常的元素。“剁手活埋”“山区野人”“路遇少妇”这些原本可以浓墨重彩的情节,仅仅是生活浓雾中偶露峥嵘的一瞬,成为影片中非常朴实的一角。
我们身处在一个丰富而多元的世界,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生活。边缘小镇的贫困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压抑和不甘,但故事的主人公,陈升,虽然混过黑道,进过监狱,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前古惑仔:这个人热爱诗歌。一个爱写诗,爱吟诗的混混医生,在精神上有自我排遣的途径。在看到他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黑泽明的《酩酊天使》,但毕赣显然没那么大浓缩现实,反讽社会的野心。就像电影中不断出现的诗一样,小镇的生活有各种冲突和遗憾,但零乱,交错,淡漠,大部分时间,人在茫然和寻觅中消耗掉自己的时间。经历和记忆,是生活的重心。
是的,“寻觅”和“时间”,就是这部电影的两个关键词。抓住这两点,就明白了电影里的那个故事。时间是个止不住的河流,帝王将相,贩夫走卒,谁都只能顺流而下,不会有片刻停息。它横亘于每个人生命的全部,但用什么在时间的长河上漂流,每个人的选择不同。
陈升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前半生选择江湖义气,引来了牢狱之灾,后半生选择枯守诊所,侄儿是他的寄托,山间的野人传说,兄弟和亲人的恩怨,成为他生活的点缀。在枯燥平静的生活中煎熬,直至终点,这样的人充斥于我们的身边,但陈升与众不同的是,他是小城镇少有的内心有诗意,还敢将它表达出来的人。也因为这个原因,他眼中的贵州小城,有一种无可名状的美丽与惆怅。侄子卫卫画在墙上的时钟,合伙人老太太诉说的当年情事,收音机中播报的野人消息,这些通常不被人注意的细节,被陈升收入脑海中,如同他梦中那双浮沉的鞋,成为他寻觅途中神秘的风景。
时间止不住向未来前进,寻觅却是相反的过程,沿着记忆回溯到过去。人在路上不断向前,寻访的却是曾经的过往。这个过程构成了一种奇异的视觉反差,在片中多个驱车行进的镜头中体现的非常显著。其实整个故事的核心都在这里,时间不可挽回,人却竭力挣扎,如同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放弃结果,记忆历程,一同体验我们不曾注意的细节,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片中最惊艳的是那个很多人津津乐道的42分钟长镜头,堪称“中年单身汉陈升的奇幻时间漂流”,让有心人无法回避的沉浸在其中。很多人惊诧于这个长镜头视觉上的间离感,仿佛在梦境中旁观,就连陈升自己最后也说,“这一切仿佛一场梦”。但那真的是一场梦么?据毕赣本人回忆,这个长镜头拍了三次,最终选用了第一次的拍摄成果。但在动手之前,他在心中将这场故事走了无数遍,而且是喝着酒走,因此那种“庄周梦蝶”的奇妙感特别强烈。
在这个长镜头中,陈升出发到荡麦,主题是“寻找”,他的任务有三,其一是寻找被送走的侄儿卫卫,其二是寻找会吹芦笙的苗人给死去的母亲做法事,其三是带着信物寻找合伙人老太太当年错过的情人。这三个任务,他一个都没有完成。从他坐上火车出发的那一刻开始,晃动的车厢空间,和交错明暗的光线,就注定了这是一场奇异之旅。过程中陈升偶遇的陌生青年卫卫,以及理发店里给陈升洗头,却引发他情欲的老板娘,是他对失踪侄儿和逝去妻子的移情。“似曾相识”的偶遇感,每个人都曾有过,但影片中表现的如此强烈,以至于让人欲罢不能。这场长镜头下的围观,将之前无数埋下的伏笔,例如监狱里学会一首歌想唱给妻子听,老太太所说的“用手电暖手”,野人的消息,老太太死去的儿子等等,全部组合呈现。一场寻觅,好像什么结果都没有,但却又好像都有了心理上的交代。最后一场青年卫卫说的那个“时间倒转”的行为,在火车错车时真的发生,让这场“逆时间之河而上”的寻觅有了视觉上的最直观呈现:对于过往的追寻,他来过,他看到过,他做到过。这一切都真实发生,释放了从开场就不断营造的那份遗憾和惆怅。就如同真实的生活,我们不可能事事圆满,却总能找到一个让自己不再纠结的出口。这不是梦,这就是我们每天都可能经历,却未曾注意过的现实。
所以《路边野餐》是一部非常奇妙的电影,它的好看,不在于视觉上的奇异宏大,也不在叙事上的类型化高潮,而在于对人生琐碎的发觉,没错,是发觉而不是“发掘”,那些细微又让人心动的细节,一直在那里,只是被人忽视。当观众换了一个视角,会忽然发现,那些琐碎无聊的日常中,竟然隐藏这那么多人心中念念不忘的东西。错过的爱情,做过的蠢事,未尽的承诺,瞬间浮现在眼前,成为千篇一律生活中无法忽视的心结。整个电影用一种充满诗意的手法来拍摄,让这些心结绕不过去,却最终必须绕过去,随着时间的江河,浩浩荡荡顺流而下。片尾陈升将“扣子”(象征爱情)放在了“时钟”(象征记忆)上,将侄子卫卫(象征亲情)留给了过去的老大(象征自己过去的亏欠),孤身回去,他所纠结的一切,此刻都得到了和解。
其实在这里想说的还很多,但《路边野餐》是一部很难用语言描述和评价的作品,我在这里说再多,都无法真正取代它的真实魅力。因为它的闲散、婉转和留白,充满了故事之外的想象力,每个人在其中的体验都可能千差万别,所以不再废话,只是强烈推荐进场一观。或许未必会觉得爽,但经历一场与众不同的叙事体验,在这个炎炎夏日绝对值回票价。
选择在7月15日上映,《路边野餐》面对的是诸多商业片的挑战。票房和排片注定不会乐观,不过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有这样的作品问世,并能被很多人看到,这就是胜利。《路边野餐》的口碑和争论,证明在充斥着资本和低劣作品的中国电影中,还有一些无视商业,反思内心,追寻电影艺术价值,并且充满灵气和天分的真正佳作。坦白说,自从《小城之春》、《巴山夜雨》和《城南旧事》之后,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这么优美而诗意的电影,真是太舒爽了。
主编|周祚
责编|杨杨杨
飞鸟冰河:有理想,有温度,有水准,关于这个世界上的电影和现实,在这里和你们一起凝望。我是飞鸟冰河,祝大家平安。
赞赏
长按治白癜风秘方哪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