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相子美文庄子,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发布时间:2017/10/17 11:53:44   点击数:

想起庄子,我总要忍不住笑出声来。“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一大早起来就犯迷糊,他刚刚做了一个“鸳鸯蝴蝶梦”,却弄不明白,是自己在梦里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了一个梦,要在梦里与庄先生亲热。

这是蝴蝶梦里的庄子。

庄子的老妻死后,据说庄子“鼓盆而歌”,庆祝她进了“天堂”,回到了“故乡”。要是生活在今天,庄子的这一行为还是很前卫的,不是说成功的男人有三大喜事么?这死老婆是其中之一。

这是世俗红尘里的庄子。

一本十余万言的《庄子》,据说庄先生只写了《内篇》的七篇文章。这样看来,庄先生在创作上是有些懒散的。但这本书出来后,后人却评价甚高,道教奉它为《南华真经》。为它译注之作更是汗牛充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认为它“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鲍鹏山语)。

这是哲学经典里的庄子。

其实,生活中的庄先生想要的并不多,就像那条涸辙之鲋,“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急谋升斗之水”(鲁迅语)那么,庄子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庄子想要做一只野鸡。

这样的一只野鸡,在《庄子.内篇.养生主》里称之为“泽雉”,它在林中觅食,十步一啄,百步一饮,十分的辛苦。生存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候,还要防备各种天敌,包括人类的袭击。这“野鸡”有点像今天的农民工,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无所适从,茫然无措。相比之下,那关在皇帝养禽苑里的“鸡们”则要幸福得多。无须觅食,有人怜惜。可是,庄先生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要做一只自由自在的野鸡好,呼吸着田野的清风,享受着山间的明月,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庄子想要做一只泥龟。

据说,庄先生曾在濮水垂钓。清波粼粼,倒映着他面黄肌瘦的老脸。他专注于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想着那鱼儿如何化着腹中的一顿美餐。这时候,在他的身旁,站着两位楚国的大夫,作毕恭毕敬状(他们对这位瘦老头并不尊敬,他们看重的是他头上即将戴上一顶相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然不怒而威了)。

大夫们开口了:“愿以境内累矣。”古人说话十分的滑头,明明是楚威王要送庄先生一份大礼,让他做楚国的相爷,却说是要“累”他。但我们的庄先生还真以为这是个“累人的活儿”。他持竿不顾,问了两位大夫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是愿意到楚国的太庙里,“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曳尾于涂中”?两位大夫一下子被问住了,在他们思考的时候,庄先生笑起来:“你们还是走吧,我还是愿做一只乌龟,拖着尾巴,在泥水里打滚。”在庄子看来,这只泥龟,纵使生活艰辛,毕竟还是活物,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庄子想要做一只铁环。

我们小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网络,最好玩的游戏,就是滚铁环。一根圆圆的铁环,再加上一根铁丝做成的手柄,在乡村的打谷场上,许多小小的铁环滚动起来,尘土飞扬,笑声不断,并且乐此不疲。庄先生也想做这样的一只铁环,还愿意终生居于环中。他在《内篇.齐物论》中说:“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有意思的是,他是想居在环的中间,而不是环上。铁环在地上滚,环上的每一处都可能与地上的石子碰撞,都有烙得遍体鳞伤的可能。这“环”好比一个社会,“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环上的搏杀昏天黑地,你死我活,不亦乐乎。但庄子是无论哪一派都不参加的,他躲起来,悬浮于圆环的中空处。“虚室生白”,中间空无一物,才更心明眼亮。环中的庄先生,冷眼看人,其乐融融。

庄子还想要做一只大鱼。

庄子一直对鱼情有独钟,一是鱼可以裹腹,据说聪明的人都喜欢吃鱼;二则鱼的快乐只有庄子能懂。有一次他和惠子在濠梁上玩,看见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庄先生就感叹道:“小鱼呀,你真快乐!”惠子就不服了,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但是,这种在池塘里畅游的小鱼,并不是庄子想做的。庄子想做一条鱼,是那条《逍遥游》里的大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只几千里长的鱼,一会儿是鱼,一会儿又化身为鸟。遮天蔽日,无边无际。在庄子看来,他要做就做最“大”。大到极至,也就有了真正的自由。还是上文提到的惠子,曾跟他争论过“大”是“有用”还是“无用”的问题。惠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惠子以为“大”是“无用”的。但庄子却不这么看。庄子笑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在庄子看来,葫芦太大不能盛水,却不妨拿来做船,去江湖泛舟。孔子后来也说了类似的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样做才合于“大道”。“无用”也就是“有用”,看你怎么去“用”它。

想来想去,庄子其实什么也不想做。他最想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无为”,也就是什么事也不做。孔子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件事明知不能做,还是要做下去,这是“入世”的圣人;而庄子却是“无为而无不为”,什么事都不做了,也就等于什么事都做了,这是“出世”的仙家。

所以,这样的庄子最后就化身为鱼,游进了历史的长河,游进了后世“士人”的心中,成为他们精神绿地中的一块鱼化石。当他们陷入困境的时候,想起庄子,就拾起这条鱼,如鱼得水,就得到了精神的慰藉。原来,什么事都不做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因为这种人到达了一种境界:逍遥游。

(图片来自网络,甚谢。)

作者简介:李相文,笔名相子,男,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阳新县十大名师。读后感杂志专栏作家。著有散文集《庄子与鱼》、《一起去看海》等,参编著作多部。个人







































如何防止白癜风的复发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376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