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破坏性的社会危机之中,庄子将那些仅作名分论争的理念论者(特指儒墨二家)看成不知耻者。庄子认为:这般毫无意义的名分论争并不能改善社会。在他看来,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无异于弱肉强食的场面,就是说,在此危机状况之下,理念论者只顾于为己吞食,从而不知自己也会被其他人吞食,且自以为骄傲而与人争论。庄子将当时这种悲惨状况用下面这则寓言来描述:"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啐之。(《山木》)依庄子看,当时人们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只是个可怜的存在,如同埋头于此而不知面临死亡状态的微物一般。因此,庄子认为:若要摆脱如此毁灭人性的危险或危机,我们必须抛弃山习惯或理念而偶像化的所有对象,即指有关社会人际关系的一切。这是因为就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丧失自然所赋予的生命。然而当时人们为了追求他们自己任意设定的价值和理念(即指外物),陷入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之大错觉(大惑)之中。因此,庄子指出:其根本性的错觉是不分是非,必须予以否定。他说: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