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中华国学常识检测三十二

发布时间:2022/5/14 12:52:33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哪家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A、秦朝B、清朝解释:《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它是在明朝梅膺yīng祚zuò《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A、通报消息B、娱乐健身解释:风筝是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清代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鼎”的最初用途是:(C)A、祭祀用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解释:鼎,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像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像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A、《史记》B、《论语》C、《庄子》解释:《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多年的历史。《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如庖丁解牛、庄周梦蝶、东施效颦、望洋兴叹等。.“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C、凌晨1点至3点解释:十二地支纪一昼夜24小时为十二时辰: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地方时23时至01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地方时01时至03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地方时03时至05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地方时05时至07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地方时07时至09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地方时09时至11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地方时11时至13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地方时13时至15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地方时15时至17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地方时17时至19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地方时19时至21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地方时21时至23时)。三更又名子时,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晚上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三更就是半夜,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至第二天1:00。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35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