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太史公有多不待见庄子庄子ldquo潦

发布时间:2022/5/3 13:37:38   点击数:

庄子“潦草”的身世

闻一多先生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他的文章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代表着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可是,在《史记》的目录里我们是找不到庄子的,太史公没有让他出现在目录里,而是把他藏进“老子韩非列传”,仅用了一两百个字,是惜墨如金还是敷衍了事?

《史记》介绍庄子身世只用了两句话:“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庄子的出生地,一个字——“蒙”。“蒙”在哪里?在宋国,太史公连国别都懒得给他加上。名周,字呢?字很重要,是古人用来作日常称呼的。以致后人都不知道庄子有字,直到唐朝,有人说庄子字“子休”,这种提法很小众,也少有人知。

介绍老子就详细得多了,“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国别、县、乡一直到里,交代得清清楚楚,如果是找人的话,一找就能找到;姓、名、字,职位也是明明白白。

说到这,就忍不住又去翻了翻“孔子世家”,司马迁写孔子可是用了整整一大段呢。“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这是介绍孔子的出生地;“其先宋人也”,这是介绍孔子的籍贯,从曾祖说起,再说祖父,再说父亲,祖宗三代,详细交代。

还写了孔子不同寻常的出生,“野合而生”“祷于尼丘”;出生年份:“鲁襄公二十二年”;取名缘由:“生而首上圩顶”——写得具体而生动。最后说,“字仲尼,姓孔氏”,还用了倒叙的手法。可见太史公的用心了。

《史记》中太史公的尊儒倾向是很明显的,单从目录(体例)上看,太史公将孔子列为“世家”,与王侯同列;“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荀卿列传”赫然在列,而庄子在目录里连个名字都没有,老子与庄子只在“老子韩非列传”里占有七、八百字。

可见,在太史公这里,庄子是不受待见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文景之治之后,汉武中兴的时代气象,作为董仲舒的学生,“大一统思想”倡导者,司马迁倾尽毕生心血,写就传世巨著《史记》,书中定然打下“尊儒”的深深印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34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