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bull胠箧篇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7/10 20:13:13   点击数:

高中只学过庄子的《逍遥游》,觉得他的文章文笔优美,想象力丰富。大学古汉课又节选了他的几篇文章,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胠箧篇中的某些句子谈谈我的看法。

“将为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固扃;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扃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这段话值得玩味。高中课本常说,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以前觉得这句话很对,看到庄子的这段话我不禁反思起来。按照庄子的理论,我们把权力装进了笼子里,大盗来了是不是正好拎走,笼子想开就开,想关就关?袁世凯恢复帝制是在议会的同意下实现的,我国宪法中关于领导人任期的修改人大代表也是全票通过。所以仅仅从制度着手制约权力是不够的。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任何一种制度,总是有利有弊,制度的设置要与人事相结合,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走向民主共和,制度是一个方面,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人事。美国的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说,比起一个受过教育、经过启蒙、富有公益精神和积极能动的公民主体,制度是次要的。真正的民主系于这样的一个公民主体,而不是某些政治安排或政府形式。但是中国缺乏这样的新民众。有的人说,中国的民众素质太低,无法有效行使自己的选举权。正如《走向共和》里面中山先生说的,小孩不识字才送去上学,民智未开才要开启民智。不能因为民众的素质低而永远把他们排斥在决策圈外。所以问题又回到了教育上面,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教出杜威所说的公民主体。

制度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但是工具的作用也万万不可忽视。中国的领导人选拔制度就具有优越性,通过层层筛选上去的肯定是了解国情、民情的精英。但是我国的人大代表很多都是政府官员,这很难发挥所谓的人大的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人大代表应该产生在上文所说的那批社会主体中间,做到真正的代表人民的利益。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竭力反对中央集权,认为其不利于发展政治自由。但是中国有将近14亿人口,56个民族。这么大的国家如果放权给地方,很容易变成一盘散沙的局面,任人宰割。所以说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现阶段我国的稳定发展。中国的政治有一个很矛盾的地方。当政府有权威时,人民的自由受到侵犯,但是人民的生活相对较好。(就比如清朝的康乾盛世,人民的生活质量空前改善,但是思想领域伴随着文字狱,文人始终噤若寒蝉。)乱世思想开放,自由的限制少,但是大多数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文化大发展一次是在春秋战国,一次是在民国,都是乱世。)中央集权制度正是这样,它一方面无缝不钻的侵占我们的自由权利,另一方面又让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所以,中央集权制何去何从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题。或许等到杜威说的公民主体出现,这一死结才能解开吧。

有时候能看见这样的说法,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就适合专制的管理方式,并且说我国并没有采用西式民主也获得了很大发展云云。这种观点很危险,的确,专制统治下效率非常高,而且能最大程度上集结人力物力搞生产。但是,这种把自身命运、国家前途系于少数领导人手里是非常危险的,一旦他们运用专制的武器对内,我们丝毫没有还手之力。当然,战争年代应另作分析。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究竟是先有圣人呢,还是先有大盗。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清楚。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盛世产庸吏。从有迹可循的圣人来看,孔子出生的年代在春秋末期,其时周王室衰微不堪,陪臣执国命,乱臣贼子横行。后世的王阳明、曾国藩等或可称为圣人的,都是在统治出现危机,国家内部人心浮动的时候。从这些例子我们或许可以看出,圣人的出现必然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候,那么庄子这句话就值得商榷了。我们先来举个例子,人们常说,钱是万恶之源。这句话没有注意到恶和钱出现的时间先后性问题。恶在人类诞生之初就尾随而来,而钱则是在物物交换的基础上到一般等价物慢慢发展而来的。所以说,恶在前,钱在后。钱是万恶之源这句话在逻辑上有问题。同理,大盗在前,圣人在后。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过,庄子的这句话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美好愿景,希望能生活在一个没有圣人的时代。因为有圣人的出现必然是不幸的时代。

紫衣侯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697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