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论语道德经庄子开篇首段话,

发布时间:2018/9/5 10:12:53   点击数:

文章:京博国学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写文章是这样,我们读文章无疑也是这样。经典著作《论语》《庄子》《道德经》,如果正确理解开篇之语,就会顺着正确的思路,摸准作者的思想脉络,探出其中暗含的人生大智慧。

一、《论语》首段话,教你做君子

《论语》的开篇第一句大家都很熟悉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读完就会发现,三个问题孔子他老人家说得一点也不深奥,一点架子也没有,简而言之讲的就是君子之道。

单句单句来看,孔子先说学习了知识,常常习诵,这难道不是件开心的事情吗?

孔子开篇第一句话就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君子能够保持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再加之实践,便能够保持自我内心的平和和沉静。

同时,孔子也并不提倡荀子较为迫切和强制的学习理念,而是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能够让人乐在其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的知识为乐,赋予自己所得所获以价值,这才是君子该有的学习态度。

第二句说的是有朋友远道而来,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吗?

当一个人自修自得获得乐趣之后,便需要有二三好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共同成长。人类是群居性动物,单打独斗并非君子所好。曾子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就是此意,彼此之间交流合作,这是君子所推崇的朋友之道。

第三句说得更高,说别人不了解你你也别生气啊,这样不才是个君子吗?

这里就提出了君子的核心概念,“人不知而不愠”。孔子希望人能够做到谦卑、温柔、恒忍,别动不动地跟这个置气、和那个斗嘴,常保君子之风。

别人不了解你,经常背地里说你坏话,那又如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如玉,有更高的趣味、更广的眼界,没空恩恩怨怨,也没心死缠烂打。

二、《道德经》首段话,告诉你什么是“道”

比起孔子《论语》平易近人的开篇,《道德经》的开头一句话就显得不是那么“友好”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乍眼一看,谁也不知道老子他老人家说的是什么。

这话的大致意思是,可以用言语阐述的道理,就不是恒常的大道;可以用文字说明白的概念,就不是恒常的概念。

老子开篇其实讲的是有关整个世界的大道理,也就是“道”。

老子把他的哲学最高范畴命名为“道”,是由于这个东西过于玄妙实在没发准确命名,只好勉强称之为道,“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指的就是最根本的道理和规律,是天地的开端,万物之母。老子的道是自然之道,无论是自然之物还是社会之物,它都能与之构成关系,一通百通,融通万物。

针对“道”的方法论,就是《道德经》后来所讲的“载营魄抱一”,即“与道合一”。

所谓“与道合一”,是指遵从“道”的规律办事,圆融地保持本真和天然的自我。而一个人如果真正理解懂得“道”的本质,看懂大自然的本质特征,那么很自然的就会思想深度进一步加深,更加高等的心灵品质也就不唤而出,清净无为的本性就会愈发彰显。

三、懂得了这道理,你的人生会轻松自在很多

《庄子》第一篇上来就是《逍遥游》,体现出了庄子式的绝对自由。

讲的是从前有条很大的鱼,叫“鲲”。鲲又不知道怎么变成鸟了,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特别宽广,几千里也是有的。鹏鼓翼怒飞,它的翅膀就像是天边的云那样大。两段话就描绘了一幅鲲化为鹏、鹏徙于天池的画面,其境界开阔、壮美,但也脑洞大开。

谁也不知道几千年前的庄子是怎么想出来这一套的,论想象论瞎掰无人能出其右。就连鲁迅先生都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和孔子的理想不同,孔子终其一生都在提倡教化、追求大同,而庄子不是。他超脱于现实社会之外,呼唤人们追求生命的野性、浪漫和自由。

换言之,《逍遥游》是说一个人如果看破功、名、利、禄、权的束缚的时候,他的精神境界就会优游自在、无牵也无挂,臻于圣境。

《菜根谭》中有言曰: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一个人如能摒弃功名富贵的权势思想,不受其操控左右,那么就可以超越庸俗的尘世杂念,真正来一场“逍遥游”。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京博国学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怎么去
知名权威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645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