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刘崧人法地侗族鼓楼的生态伦理与审美变异
原载《民族艺林》年1期,原题为《人法地:侗族鼓楼的生态伦理与审美意境》,内容有所改动
侗族鼓楼是黔湘桂交界地区传统村落中极具特色的文化遗存。从文化发生学来考察,侗族鼓楼的起源与侗族先民的原始信仰有关。鼓楼是侗族先民杉树崇拜的集体表象在建筑上的投射,反映了侗族先民天人交融、人树互渗的生态伦理,是侗族先民“伦理—审美”意象的外在投影。这一过程恰是老子“人法地”思想的生动展示,极富生存论哲学意涵。由于民族地区日益受到现代因素的辐射和渗透,鼓楼本源的“伦理—审美”意象正在发生变异。在前现代时期,鼓楼作为侗民生活结构的一个基本要素,扮演着收摄族群、凝聚人心的精神扭结,发挥着特定的社会政治功能。在此意义上,鼓楼本身就是侗族人民的生活载体,参与构建侗民的日用生活。而在现时代,由于现代科技日益渗入侗民的日常生活,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异和重构,鼓楼日益抽离人们的现实生活而变为旅游时代的审美对象,鼓楼对侗民生活的建构意义渐趋淡薄,由内在于侗民的生活而疏离为一个外在的物象。
人法地;侗族鼓楼;杉树崇拜;传统村落;生态伦理;审美变异
侗族鼓楼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至今仍普遍存在于南侗地区,尤以侗族聚居的黔湘桂三省交界一带最为突出。这个地区的侗寨一般都会有鼓楼耸立其间,有的一两座,有的甚至五六座之多。以至于鼓楼被视为侗族的文化象征,侗族文化也被誉为鼓楼文化。在林林总总的地域民族文化中,能够像鼓楼这样集中而艺术地浓缩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实不多见。为什么鼓楼会成为侗族的文化象征?鼓楼又是如何成为侗族的文化象征的?在当今时代鼓楼对于侗族人民的意义发生了哪些变化?对此,我们应该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探究这些问题将会展现出丰富的学理意义,对传承地域民族文化和保护传统村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乏启示意义。
一、关于侗族鼓楼起源的疑问
探究侗族鼓楼的起源,有助于我们揭示其文化发生学意义,并进而揭示地域文化的一般共性问题。从目前对鼓楼起源的研究来看,关于鼓楼起源的问题依然存疑,目前还看不到在学理上可以充分说服人的观点。为了将这个问题引向一条追根溯源的道路,不妨先来讨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其一,鼓楼是应群体管理的需要产生于原始时代。[1]
其二,鼓楼或是“专门为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而建造的”,是原始母系社会的产物;或是军事防务设施,“用来报警聚众”、“起村寨军事防务设施的中心”的作用;或是缘起于青年男女聚会娱乐的“罗汉楼”。[2]
其三,鼓楼的产生与原始信仰和社会生活有关,具体时间则是“上限当不超过东晋,下限则可能在元明之际”。[3]
其四,从鼓楼的称谓来探究鼓楼的起源。如榕江车江一带侗语称鼓楼为“百”(意为“堆垒”),据此推断鼓楼的早期形态是与祭祀有关的堆垒建筑物,其起源及发展线索为:“百”(堆垒)——罗汉楼——聚堂——鼓楼。[4]
其五,鼓楼是北宋中晚期由于受佛教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是佛教文化流传到侗族地区与侗族文化结合后的产物,是佛教宝塔的化身和派生物。[5]
其六,鼓楼的起源与杉树有关,侗族人民是取象于杉树而建造鼓楼的,其大致线索可以概括为:杉树——独脚罗汉楼——独柱鼓楼——四柱或六柱鼓楼。[6]这种观点获得比较广泛的认可。
除了一些具体细节保留看法外,本文认同第六种观点。鼓楼的起源与杉树有关,从文化发生学而言,特别需要给予重点北京治疗白癜风哪最好重庆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