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传统习俗中,什么才算是喜丧庄子的鼓盆而歌

发布时间:2022/5/16 12:57:32   点击数:
手上白癜风能治疗吗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826/9365969.html

传统习俗中,什么才算是喜丧?

有一种丧事叫喜丧,那么什么情况才算喜丧?大家可能会认为年纪很大的老人去世,就算是喜丧,但其实这样并不准确。在专门记述民间掌故遗闻的清朝《清稗类钞》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可见,古人认为“福寿双全”的逝者,才算是喜丧。如果更详细具体的来说,去世的老人若满足了:“全福、全寿、全终”这三个条件,那么其丧事就可以称为喜丧了。

常言道,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百岁老人喜丧出殡,全都是“红”色。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遇到一个新的玩法,那就是集五福,五福是什么呢?简单的说法就是: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但也有人说最后一个最难,第五福:善终。果善终;因是有修有养,修行福德。其实这也就是我们民间遇到的一种丧事一样,叫做:喜丧。对于喜丧的条件是模糊的,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可以说是多方面考量之后,才会被认定为喜丧。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至乐》译文: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

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这就是民间朴素的“红白喜事”。

全福

中国人自古讲究的“福”,与钱财多寡无关,而是说家庭繁盛、亲人和睦、子孙孝顺。何为“全福”呢,一则是完成了给父母养老送终的责任,二则自己后继有人,子孙香火不断,那么这个人就算是有福气,可称为“全福”。

全寿

逝者年满八九十岁以上,这在平均年龄只有三四十岁的古代,是极为稀少的,当年清朝康熙、乾隆两朝举办千叟宴,从全国邀请来的65岁以上的老人也不过一两千人。如今医学发达,人们也重视养生,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6岁,所以现代人达到“全寿”者还是很多的。

全终

其实就是“善终”,意思是有一个良好的结局,死法应是无疾而终,自然老去,而不是飞来横祸、疾病缠身之类的非正常死亡。想想,一个老人即便已经年过九十,子孙满堂,但若是因意外而死,无论如何旁人也不敢安慰他家人,这是“喜丧”吧。

其实所谓的喜丧,根本原因还是人们出于安慰死者亲属的一种说辞,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节哀,毕竟逝者已矣,而生者仍要继续。

高度决定影响力,文化提升凝聚力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36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