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乱谈之内篇逍遥游middot姑射

发布时间:2021/4/25 13:01:05   点击数:
北京治白癜风的费用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yè)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cī)疠(lì)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gǔ)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qí)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yǎo)然丧其天下焉。

前阵子,我一位很要好的小学同学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电影《桃太郎》,说是小时候在我家看的录影带,激起层层回忆涟漪。我曾花大量笔墨写儿时生活过的家属大院,也就是同学说看《桃太郎》的地方,光阴如梭,一回首我竟已成归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桃太郎是日本民间神话人物,从一颗大桃子里诞生,长大后前往鬼岛为民除害。

童年时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四处搜罗书籍,不论古今中外。随着年龄渐长,读书范围渐广,接触神话却渐少,《神仙传》大多也是讲道家养生炼丹之术,兴趣不大。及至读到庄子这一段,不仅讲神话,行文结构之美又堪称后世美文典范,欣慰之极。

这一段讲几个人,或神。肩吾、连叔,史料少有记载,传说都是神仙。接舆,春秋时楚国人,为人放荡不羁,人送外号“楚狂接舆”,敢当面骂孔子。庄子写肩吾和连叔时,大概两人都还未成仙,或者连叔已悟道,肩吾尚属凡人,对一些超出俗世范围的问题感到不可思议,难以接受,就来跟连叔说:“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他说,我听楚国那个接舆讲话,哎呀那个瞎说啊,吹牛吹得无边无际(大而不当),说出的话又永不兑现(往而不返),我听他讲话,好怕怕呀,觉得头晕,他的话一出口,荒诞得犹如天上的银河没有边沿(犹河汉而无极也),和我们平常的认知、观念完全不同(大有径庭),这家伙谈天不依附世情常理(不近人情)。

连叔感到好奇:他说了些什么呀?——“其言谓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藐,很遥远的意思。姑射山,《山海经》记载山上“无草木,多水。”这里的“射”读作“叶”。肩吾告诉连叔:接舆说,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位神仙,皮肤雪白(肌肤若冰雪),身姿曼妙(绰约若处子),不用吃稻、黍、稷、麦、菽这五种主食,饿了渴了就吸风饮露。

庄子提过有一种人能够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姑射山神人则是乘云气,御飞龙,有时揽云当坐骑,有时则乘坐飞龙游玩,遨游于四海之外,超出了物质世界,游到了天外天,游到了地下地。佛教讲天道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地狱道则有八寒地狱和八热地狱,这位神人大概都逛过了。

“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这位神人已修炼到神情凝定,不散不乱,神力广大,能使世间万物都不受病害(疵疠)侵袭,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肩吾最后说,我认为接舆是在胡言乱语,糟老头子坏得很,我才不信他的鬼话。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连叔说,对呀。肩吾很开心,以为连叔跟他站同一边,不料连叔却是说接舆说得对。他其实是变相骂肩吾无知,说瞎子(瞽者)是无法知道文章之美的,这里的文章泛指自然界,文章之观指大自然的美丽。聋人呢,无法晓得音乐之美。难道人只是身体表面才会出现瞎与聋的现象吗,思想上也有瞎与聋呀。

连叔指桑骂槐,说肩吾其实又聋又瞎,本身知识有限却还怀疑别人的说道。好比常人看济公,凡人以为济颠和尚又脏又臭又馋又懒,殊不知却是救苦救难的活佛。正如唐伯虎所说:世人笑我太痴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是其言也,犹时女也。”连叔夸赞接舆说的话,就好像时女。时女,“时”为“待”的假借字,意思是待嫁之女。这句话成玄英有个说明:“指此接舆之言,犹如窈窕之女,卓越凝结,为君子所求。但智之聋盲者,谓无此理也。”

“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连叔接着说:姑射山这位神人啊,非常有德行,能与万物融为一体,他一出现,世界就安定(蕲)不乱,根本不用劳心费神出来治理天下,所以也不会把治理天下这种小事放在眼里。

“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这位神人,什么东西都伤害不了他,整个地球洪水滔天也淹不着他,天下大旱,熔化了金石,烧焦了土山,他都不觉得热,感觉就像洗了个桑拿。他可以利用身边的尘垢和瘪谷糠麸造就出尧、舜那样入世的圣人,怎么会把物理世界的任何事物放在眼里,又怎么会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事业呢。

佛教宇宙观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会经历五十六个火劫、七个水劫,火劫时连太阳也爆炸掉,水劫时银河系都被淹没。而姑射山这位神人却可以不受丝毫损伤,于水火中不溺不热。从佛学观点来看,他已经修到了四禅的境界,三灾八难都不怕(佛教指三灾分大三灾:水、火、风之灾,小三灾:饥馑、疾疫、刀兵之灾。八难:王难、贼难、火难、水难、病难、人难、非人难、毒虫难)。达到四禅已离欲界感受,心如明镜观境而不动,不苦不乐。初禅,叫离生喜乐,离“财、色、名、食、睡”五欲而快乐。二禅,叫定生喜乐,心静如水,处在清净状态而快乐。三禅,叫离喜得乐,心远离喜的躁动,进入与外境无关的定,由内心发出真实快乐。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连叔举了个例子,让肩吾不要总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他说战国时期的宋国,有生意人带着礼帽(章甫)去越国贩卖(资),越国大概是现在的浙江,当时是野蛮之地,人民不蓄发且纹身,不讲礼仪,礼帽对于他们来说,压根没用,一顶也卖不出去。这段话告诉我们不要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你的认知观仅仅只是你的认知观而已,子非鱼,不要站在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连叔接着说唐尧治理天下有方,四海升平,政通人和,按说功劳极大,完全可以名垂青史。但是唐尧见到四子的高深和姑射山、汾水之阳的神奇,发现自己原来很渺小,小巫见大巫,顿觉黯然失色,忘了自己是治理天下的天子。

这一句很麻烦,首先有两个说法,另一说唐尧不是看到四子和姑射山、汾水之阳,而是分别到姑射山和汾水北面去拜访四位得道的高人。其次何谓四子?庄子没说,唐代著名经学家陆德明说是王倪(尧时代的贤人)、啮缺(上古隐士)、被衣(尧时代的高士)、许由。成玄英则说是尧所体验的四境:一本、二迹、三非本非迹、四非非本迹,这个“本迹”我不知道是什么,如果是佛学的本迹(本谓根本,如树之有根也。迹犹足迹,如人依处则有行迹),那么尧的时代中国还没有佛学。然后还有个汾水之阳,到底是什么地方?南怀瑾说是姑射山再往西,成玄英说是现在的山西太原,在汾水北,水北曰阳,昔唐尧之都。这些可以专做一门学问研究了,确实也有很多人在研究,可以写成几百上千篇论文。我们如果只是读书,大可不必去考究,但至少要懂得其中道理: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千万不要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这句话还有几层道理,如果读深了,自会慢慢领悟。两年前,我去泉州图书馆听我的老师东华先生讲《庄子》,课堂上先生提到读书一定要认真,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读深,要慢慢悟。我一直记着,莫不敢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040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