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董铁柱我是一个病人给侄子讲庄子三
有朋友说上一则故事的讲解好固然好,却未免有点消极,不太适合用来鼓励需要梦想的小朋友们。恰好侄子问的第三个故事是“支离疏”,于是就借机讲一讲人世间的一点粗浅道理。
我第一次听说《魔山》这本书,是在伯克利。当时我修了修辞学系的一门课,教授给我们的阅读材料里有Nehamas所著《生活的艺术》,一开头就提到了托马斯·曼的这部名著。在《魔山》中,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人汉斯去瑞士山上的疗养院看望朋友,他自以为没几天就会下山。上山后,他看到那里的每个人都神经兮兮,更是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和厌恶。没想到在山上呆了几天后,他自己也成了病人,在山上一呆就是七年……
你究竟有没有病?你到底是不是一个正常的人?我想很多人都会和刚上山时的汉斯一样,说自己没病,自己正常得很。因此当看到《庄子·人间世》里关于“支离疏”的故事时,大家都觉得有点费解。庄子告诉我们有一个叫做支离疏的“怪物”,脖子缩到了身体里以至于肩膀比脑袋还高,本应长在脑袋正面的五官却全部长到了头顶……这样的一个人,会用自己的手工养活自己,还因为身体的残疾不但不用被朝廷征召,而且还可以获得赏赐。因此,历来解释《庄子》的人都会说,支离疏“摆脱了形体束缚而超然物外”,是得道之人的代表。
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很正常,所以当听说支离疏这样的怪物才是得道之人时,未免有点绝望:这样的“变态”在生活中完全找不到,让我们怎么去学习呢,韩国人只负责把我们整得美丽帅气,难道我们要自己砍上自己几刀才能开心地生活吗?退一万步说,要是只有这么丑的人才可以认识到“道”,又有多少“正常”人愿意变丑而去体验那虚无缥缈的大道呢?
不用担心,照照镜子,你不会真的觉得自己帅到没朋友吧?大道是圆满的,而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和大道相比,我们每一个人当然是残缺的,所谓人无完人,我们和支离疏在外形上的区别,也许比五十步和百步之间的区别还要小。也就是说,在大道面前,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一个支离疏。
不过,我们又不是支离疏。我们和支离疏的区别,在于他能够安于自己的外形和现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首先不能发现自己不正常;而即使能发现自己不正常,又有一大批人不肯承认自己“真的”有病;在承认自己有病的人里面,又有多少人安于现状,不怨天尤人?
一般的解释总是习惯于把庄子变成一罐励志的鸡汤,鸡汤的尽头是利益的回报:支离疏得道,因此他不用受征召之苦,还能获得国家的补贴。这样的理解,不禁让人觉得庄子是个极其庸俗的人,也难怪很多人把庄子的思想当作是消极失意者的安慰剂,似乎只要浑浑噩噩的活着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我看里,庄子的确告诉了我们一个肢体残缺的人也可以很好的生活,但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定义绝不是有谋生的手段再领一点国家救济。认识到自己的残缺,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不管有没有救济,无论会不会被征召,应该都无法影响自己的美妙心情吧。
而这,就是我们这些残缺而平凡的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