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颜子与庄子作者谢元鲁颜子文化论
颜回很赞赏舜“无为而治”,即后来儒家所倡导的以“民”为本的“王道”政治思想。他尝曰:“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荀子?哀公篇》)主张不要滥用民力。当孔子要颜回和子路“各言尔志”时,子路答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而颜回则回答“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朱熹解释为不夸己能、不扬己功,但后人认为颜回这里所言之己志,乃是欲内修己德、外施爱民之政。即抑制个人的欲望,不要过分地役使民众。
《庄子》中借颜回与孔子对答之名,形容道家“坐忘”之境界,其实即是认为忘记仁义礼乐,空灵无我之境胜于儒家的有为,实际上也是无为思想假托颜回之口的表述。《庄子·大宗师》说。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蹵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宋林希逸《庄子口义》认为:
此一段借颜子之名,以形容造道之妙。毕竟庄子在当时亦知颜子之为亚圣也。坐忘之乃庄子之说,以此求颜子则误矣。益者言有所得也,先仁义而后礼乐,是以礼乐为高于仁义一节。盖庄子仁义二字只为爱恶,凡此字义皆与圣贤不同。先忘仁义而又至于忘礼乐,亦犹所谓外天下而后万物也。至于坐忘,则尽忘之矣。此有无俱遣之时,所谓今者吾丧我亦是此意。四肢耳目皆不自知,故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堕肢,体也。去智黜,聪明也。大通即大道也。
连载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