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黄河文化研究陈勇庄子故里究竟在哪里
历史选择一切。俯察仰观万物,都会从当下变成过去,都会从鲜亮的感受渐趋模糊,甚至消亡于人们的记忆之中。然而,先哲有言:“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不知古无以知今,我们只有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历史选择了梁园,赐给我们一个大汉王室的锦绣天下。遥想当年,梁孝王刘武,“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平台三十里。”“宫观相连,奇果嘉树,瑰禽异兽,靡不毕至。”梁园一时天下秀,文人雅士齐聚于此,吟诗作赋,发思古之幽情,赞大汉之威仪,抒人生之悲喜。梁园,入了史册,彪炳千古;梁园,传之民间,赞颂不绝。
历史选择了黄河,带给我们年的痛苦和希望。据史料记载:黄河故道起源于宋建炎二年(公元),东京留守于豫北滑县人为决河,遂使黄河东决,夺泗入淮。至清咸丰五年(公元)从兰考县铜瓦厢决口北流,其间黄河流经商丘年,后来年间成为了黄河故道。黄河故道在我区长达43公里。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泛滥,每次泛滥,致使流民失所,饿殍遍地,人们是谈“黄”色变。黄河也曾造福一方百姓,黄河在,漕运兴,黄河便捷的水运也成就了丁家道口、崔楼集和刘家渡口的百年商业繁盛。
历史像是杨慎咏叹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去不复返,但也在历史的河岸上给我们遗留了不少的宝贵财富。作为梁园人,谁个不爱自己的故乡?沧海桑田,兴废更迭,故乡的原貌是怎样的?故乡的精神该如何弘扬?作为历史爱好者,我们又该怎样去捡取那些被冲上历史河岸的鹅卵石呢?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相思树还在,韩凭妻的哀婉歌声却渐稀。青陵台已是荒冢草萋萋,我们该去弘扬。
“风兼露,梁王宫阙无寒暑”,欧阳修的赞美,已经很少有人能脱口而出。清凉台,昔日梁园七台八景之一,我们不能让它湮灭。
丁家道口的“七十二座庙”已经成了口头的传说,代表商业兴盛的南会馆已经荡然无存。社会在飞速发展,古老的记忆符号也在一个一个消失。我们常说把根留住,而根却日渐枯萎。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调研时作出重要指示:
“我们都把黄河称为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这是对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深切提醒,也是文化自信的雷阵鼓。既然旗帜已经高扬,阵鼓已经敲响,我们何不披挂上阵,立马沙场,不负韶华?
庄子故里究竟在哪里图文/陈勇
庄子(约公元前年—前年),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关于庄子故里,如今众说纷纭,有说商丘人?安徽蒙城人?有说河南民权人?还有说山东东明人?那么,关于庄子的故里,究竟在哪儿呢?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国各地城镇为了扩大知名度,提升影响力,开发经济,拉动旅游,纷纷打出名人效应,带动产业发展。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必须尊重历史,绝不允许任何人人为地篡改历史。有的地方,为了得到名人的归属,提升城市知名度,就牵强附会的找点契机,找些传说,召开个座谈会、研讨会、论证会,请几个省、市级或国家级现有知名度较高的“名人”,送一些礼品、纪念品和“研讨费”、“论证费”之类,然后被邀请的这些“名人”被“绑架”,就会违心的“签字画押”。从而举办方就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方式,围绕故里、故居、祠堂、祭祖等等做一些文章,甚至大张旗鼓的宣传历史名人XXX、文化名人XXX曾经在我们这里出生、生活、执政、隐居、仙逝......
真正的历史人物必须经得起考究。在九十年代以前,人们还没有太多宣传意识的情况下,一些书籍、文物、地图、史料等等的记载,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些刊物、史证才是“原汁原味”的、没有任何“瑕疵”的记录和纪实。
众多史料记载:庄子出生地在商丘县东北10多公里处的古蒙县,古蒙县位于梁国(今梁园区)睢阳(今睢阳区)的北部。而现在的蒙墙寺村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李庄镇北部,距离商丘市区12公里,距离原商丘县30公里,经有关部门多方考证,战国时期的宋国蒙县古城和两汉时期的梁国蒙县古城遗址既是庄子的出生地,既是现在梁园区蒙墙寺村,蒙墙寺村坐落在风光秀丽的黄河故道南岸的大堤之下(黄河,公元年曾经在这里流经年,年改道为现在的黄河,至此在这里留下了古黄河遗迹——黄河故道)。
《庄子传》、《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作家专题研究》、《中国历史地图册》、《中国地名大辞典》、《归德府志》、《商丘通史》等等历史专著,甚至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年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中都注明了庄子出生地:“蒙:在今商丘县东北”、在“商丘县北三十二里”。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蒙墙寺村民们多次打井、建房时,在此处挖掘出陶盒、陶罐、瓦扫、朳砖等物,经鉴定,大多是汉代以前的文物。现在的蒙墙寺遗址尽管非常简陋,但是它掩饰不了这一历史事实。
被当地誉为“记者”的闫召民是土生土长的蒙墙寺村民,今年68岁,年轻时经常在新闻单位发稿,多次被市、区评为模范通讯员,受到市、区、乡的表彰。闫召民说:“从祖辈就说庄子是在俺这里出生的”。细心的他掌握了大量的文字佐证材料,保存了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量古代用品及古代碎片,他和乡亲们多次集资修建、修缮了历代人留下来的这些遗迹。
在年“蒙墙寺遗址”被原商丘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丘县文物管理部门、梁园区文管局曾几次行文“关于重建庄周祠堂”的报告,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一直没有得到重建或修复。这是一颗还没有出土的“夜明珠”,我们期待着沉默的蒙墙寺厚积薄发,期待着历史学家对这一历史人物给予论证,期待着蒙墙寺村的历史真颜早日得以还原。
图1:坐落在梁园区蒙墙寺村的古蒙城蒙墙寺遗址图2:80年代梁园区蒙墙寺村民集资自发重建、修缮蒙墙寺图3:九五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册》东汉时期显示“蒙:在商丘县北”图4:九十年代以前各种出版物记载了“蒙”在商丘,梁园区蒙墙寺村即当时的古蒙城图5:九七年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对战国宋国蒙的注释图6:年出版的《庄子传》对战国时宋国蒙的记载图7:各种史料、出版物记载,“蒙”在商丘北,既是现在的蒙墙寺村图8:蒙墙寺村民们从地下挖掘的汉代琉璃瓦图9:在蒙墙寺村挖掘出来的汉代雕砖等瓷器
—END—作者简介:
陈勇,年12月退休。退休前履任商丘市梁园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梁园区旅游局局长、梁园区文化旅游局党委书记、梁园区黄河故道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曾兼职梁园区摄影家协会主席,系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三十多年来在国家级、省、地(市)级等各级新闻媒体发表新闻作品、文章和艺术摄影作品余篇(幅)。
,
顾问:刘道明杜娟李可亭
王良田赵杰宋保琪
统筹:李力永
主编:丁玉琳
编委:贺国平赵恒华张燕凌
王隐戚长涛
邮箱:dingyu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