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故里斗鸡趣闻小才艺烘托大气场

发布时间:2020/10/8 14:46:41   点击数:

斗鸡原是古代贵族的一种业余爱好,但为何在民间广为流传呢?庄子故里的人说,这种娱乐活动与庄子有关。

据传,庄子在宋国蒙泽做漆园吏时,除看书著书外,还时常与好友惠施在一起论辨哲理。闲暇时,他俩也偶尔下上几盘土棋。一天,庄子正与惠施在树荫下下土棋,突然传来一阵公鸡的嘶鸣声。庄子猛抬头,看到一只勇猛无比的公鸡正追赶另一只落荒而逃的公鸡。庄子推一下全神贯注下棋的惠施说:“你看,这场面多壮观呀!乡野之下能有这种娱乐活动,不是也能给黎民百姓带来乐趣吧?”自此,庄子闲暇时常与村里人在一起玩斗鸡,在庄子的影响下,这种斗鸡活动在附近村庄慢慢兴起来。

庄子对斗鸡之术研究颇深,从对鸡的驯养到临战前的准备,直至进入格斗状态,庄子对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细致入微地观察。同时,他还从养生的角度上升为一种新的境界。庄子在《达生》篇中,对这种境界作了极好的比喻。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10天之后,周宣王问纪渻子:“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娇矜而恃气。”10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又过了10天,周宣王又问。答曰:“还是不行,高视阔步而盛气凌鸡。”又过了10天,周宣王再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再叫,它也不为所动,就像一只木头做的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根本不敢应战,掉头就跑了。”庄子对斗鸡的临战姿态描述得可谓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几千年来,这种斗鸡娱乐活动一直在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四省交界地区流传,并逐渐形成一种民俗文化。庄子故里一带的斗鸡娱乐活动流传形式有三种:一种是庭院自赏。民间家家户户均有养鸡的习惯,少则三五只,多则数十只,鸡子长成后,每家每户都会精选出几只芦花大公鸡报晓。这些生性好斗的公鸡,在封闭的庭院内自然不会安分守己,常与同伴相互叨架,直叨得鸡冠滴血,败者落荒而逃方休。这种原始的鸡叨架自然能给百姓带来快乐,成为他们自愉身心的娱乐形式。二是村头炫耀。每年的春节、中秋或农闲之时,老百姓总喜欢把自家胜者为王的公鸡抱向村头热闹处炫耀。斗鸡时,双方各抱一只大公鸡放在一起,使其互啄。

公鸡大多颈毛直立,伸头翘尾,斗志昂扬。双方不停地为自己的公鸡助威、加油,围观者也都加入到自己所支持的一方,众人齐喊:“上、上、上,叨、叨、叨!”场面极为热闹壮观,给人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三是串村表演。

民间一些杂耍艺人,为烘托演艺气氛,在演出中也常穿插一些斗鸡表演节目。这些斗鸡只只健壮,气势非凡,相互啄斗,着实令观者惊叹不已。此时,这些艺人也借势临场叫阵,言称:“谁家有斗鸡,可抱上来决一高低;输者把鸡留下,赢者送上一只鸡。”虽应者甚少,但却把斗鸡娱乐活动推向高潮,一时会引得观者掌声阵阵。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庄子的生日)和农历八月二十四(庄子的忌日)的青莲寺庙会上,一些擅长斗鸡表演的民间艺人总是捷足先登。有的艺人还别出心裁,给斗鸡披红戴花,以吸引观众的眼球。据传,在清乾隆年间,曾有数十班民间杂耍艺人在青莲寺庙会上表演斗鸡,引得方圆数百里的百姓前来观看。至今,每逢过年时,在庄子故里民权的乡村集镇上也常可看到斗鸡比赛。

??

编辑:线妮儿审核:卢姝妤法律顾问:彭大江律师爆料/广告/合作:-▍爆料有红包,请回复关键词:爆料,采纳即奖红包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民权在线APP,了解更多民权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874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