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养生主1庄子告诉你如何养生与庄
这是本平台推送的第篇原创文字
与庄子同行!与智者同行!
庄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战国中期思想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
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导读标题:
庄子开宗明义告诉你:如何养生
篇名“养生主”,什么意思?
如何养生?
文惠君从“庖丁解牛”得到的养生方法是什么?
养生主
01
译者:一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智慧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随无限的智慧,危险啊!
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再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随无限的智慧),危险就可以解除。
不要为了求名闻去做善事,不要去做那些会遭刑罚的恶事。
顺应天地自然的中正之道,可以保护身体,可以周全生命,可以滋养精神,可以颐养天年。
养生主原文0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
02
译者:一苇
庖丁为文惠君宰杀牛时,他手触之处,肩膀倚靠之处,双足所踏之处,膝盖抵立之处,发出哗哗、呼呼的声音,刀进出时发出嚯嚯的声音,每一种声音都合乎音律,就像是和着社祭之舞的节拍,与《经首》乐章的音律相呼应。
文惠君说:
“哇!太棒了!技艺竟能到这样的地步啊?”
文惠君
哇!太棒了!技精若斯,神哉!
庖丁
道足内,艺外显矣。。。
庖丁放下刀,对文惠君说:
“我所追求的是道,呈现在外的就是技艺的进步。
刚开始宰牛时,我眼睛所看到的也是一整头牛;三年后,我看到的就不再是一整头牛了;到如今,我已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内守的心神去观察,关闭五官(眼耳鼻舌身)的判断、让心神自主行动。
依照牛体的自然走向,卸开筋骨间的间隙,引刀导入大的髋骨间,顺应牛本身的骨架结构。那些经络汇聚、筋骨盘结的地方都不曾有什么障碍,何况那些大骨头呢!
好的厨师一般一年更换一次刀具,因为他是用切割的方式;差一些的厨师一月更换一次刀,他是用砍斫的方式;我的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杀过的牛足有几千头,但刀刃还是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牛的骨节之间是有间隙的,而刀刃是几乎没有厚度的,以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间隙的骨节之间,岂不是还有很大的游走余地。正因为此,所以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磨好的一样新锐。
刀锋辣么薄,骨隙辣么宽,心神够专注。。。。。。
好比刀刃在骨隙里游荡,啦啦啦
虽然是这样,每次碰到筋骨盘结之处,我知道不容易,还是小心谨慎,眼神专注,动作慢下来,很轻微地动刀,牛的骨肉轰然卸开来,牛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呢,它像土一样委倒在地。
我提着刀立在边上,四处看看,前后踱步,又一次圆满的达成所愿,然后我就擦拭干净刀具收起来。”
文惠君说:
“太妙了!我今天听了庖丁一席话,获得了养护生命的方法。”
养生主原文02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
“嘻,善哉!技盍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髋,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解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读.庄子
佛经中有说: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解。
再读庄子,与智者同行。
——一苇
篇名“养生主”,是什么意思?
——养生主,是滋养生命的主宰。它既可以滋养,也可以褫夺;既可以增益,也可以减损。
对于这样的主宰,我们要怎样与之相处?以人为喻,“缘督以为经“,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
此处“经”有经行、上下贯通之意。
《灵枢》(营气篇)说: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
主宰是什么?
——主宰即是大道。
如何养生?
——庄子开宗明义告诉你:顺应天地自然的中正之道,可以保护身体,可以周全生命,可以滋养精神,可以颐养天年。
文惠君从“庖丁解牛”得到的养生方法是什么?
——关闭五官(眼耳鼻舌身)的判断、让内守的心神自主行动。
不以自己的思虑心对抗,随顺自然、因循大道。
——一苇
Tips
本文由”南无佛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