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读庄子齐物论末章

发布时间:2020/9/28 12:16:25   点击数: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史记》记载庄子生平:“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庄周所著文章鲜有以“论”而命题的。且极为鄙视言辩论说,而此篇独以论著称,似乎与老子之言相悖:“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文心雕龙·论说》则提出“庄周齐物,以论为名”。庄周所处年代,战乱频繁,诸子百家各执一端,相互非难,或把持一国之中,或游说于诸雄,各自为政。在各家的彼此是非之争中,不能物我两忘,不能不言不辨。庄周从“道”的观点来看,世间一切矛盾对立的双方,诸如生与死、贵与贱、荣与辱、成与毁、小与大、寿与天、然与不然、可与不可等等,都是没有差别的。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将“齐物”比作“平等”:“大概世间法中,不过平等二字。庄子就唤作“齐物”,并不是说人类平等,众生平等,要把善恶是非见解一切打破,才是平等”。庄周提出:“即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庄周行文,先以“丧我”发端,暗示物论纷纭不齐,皆由执“我”之见所致,所以要齐而同之,非先忘“我”不可。接着紧承“丧我”而忽以“三籁”致问,但却又随即撇开“人籁”、“天籁”,而独将“地籁”铺叙描写番,为下文穷尽种种人情世态作出铺垫。然后迁回推进,由种种不齐的人情,逐步导出“是非”二字。于是再深一层,进一步追究产生是非的根源—“成心”。至此,行文似乎已断。但文章却以“言非吹也”一句,遥接“吹万”云云,则断处即续。于是又由言有彼此而论述诸子百家的是非丛生,由是非丛生而论述道之所以亏,由道之所以亏而论述物论之所以不齐,逐步推出全文的论点:“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随后即连设三喻,重发此旨。最后,借罔两之问,引出庄周之梦,关锁全篇,并照应开头“丧我”之意。《齐物论》中的“丧我”与“梦蝶”之寓意,实际上是对自我与自然本质的探索,是庄子哲学的终极指向。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以“吾丧我”开篇讲的是身与神;而此处梦蝶讲的是形与心。受庄周影响颇深的苏轼就有《以屏山赠欧弼》:“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涛”。以梦蝶而喻自由,体非形器,自在而无对,章太炎在《齐物论释》里所谈的自由观念的意涵可概括为“体非形器”的自由。并引用《大般若经》、唯识方面的论述、《华严经》、《大乘起信论》来诠释此论。以梦蝶喻生死,梦蝶为庄周自我“物化”,郭象注曰:“夫时不暂停,而今不遂存,故昨日之梦,于今化矣。死生之变,岂异于此,而劳心于其间哉!方为此则不知彼,梦为胡蝶是也。取之于人,则一生之中,今不知后,丽姬是也。而愚者窃窃然自以为知生之可乐,死之或苦,未闻物化之谓也”。章太炎《齐物论释》亦以梦觉论死生:“觉梦之喻,非谓生梦死觉。大觉知大梦者,知生为梦,故不求长生;知生死皆梦,故亦不求寂灭”。庄周梦蝶涵义丰富,是“道”本质追求,也是主体自我的“物化”体验,自由快乐的“逍遥”心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863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