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一呆讲故事庄子齐物论二

发布时间:2020/9/27 13:49:17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书接上回。

关于:“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先来读两首诗。

其一:

其二:

詩人畢竟是詩人。

文字、聲韻及形式之美,與說理一貫不二。

因此免了我輩之饒舌。

五蘊皆空,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非和合,非不和合。

我们接着看正文: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

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jiān,

以言其老洫xù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蜇,

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

其所由以生乎!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大智慧的人,念头通达。

什么事儿到了他这儿,不过就是当头棒喝。

一语道破,点石成金,一句顶一万句。

所以他没有那么多废话,神闲气定。

小聪明的人,斤斤计较,是是非非,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清朝学者陈宏谋依前人著述,分门别类辑有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其《学仕遗规卷一》中说:夫“人”,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勇不足则多劳;明不足则多察;理不足则多辨;情不足则多仪。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新唐书·陆象先传》中记载,陆象先罢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真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

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与接为构,日以心斗。

缦者、窖者、密者。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

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

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

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

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

其厌也如缄jiān,

以言其老洫xù也;

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睡着的时候,精神还不休息,梦里走过万水千山。

醒来之后,眼、耳、鼻、舌、身、意开始起作用,开始进行所谓的感知,认为有这么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色、声、香、味、触、法,有人、我、众生、寿者。

《水浒传》中,智真长老有偈曰:“六根束缚多年,四大牵缠已久。堪嗟石火光中,翻了几个筋斗。咦!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吼。”

我们就在这泥沙堆里翻滚缠斗,根尘相接之際,内心随即取舍分别,因此而有是非。

起心动念之疾速,犹如機栝之发箭矢,又如猿猴在林中,不斷攀緣,從一個枝頭到另一個枝頭。

心猿難鎖,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

驀然回首,已失向來之津渡。

所以,偉大領袖毛主席教育我們,要“狠鬥‘私’字一閃念”。

無私無我,荅焉似丧其耦。

有了是非取捨,就有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就有了所謂“追求”。但往往你所追求的,也是別人所追求的,好东西大家都喜欢。那你就要想點辦法去爭取革命的勝利,你想出來的辦法還不能被別人知道,要遵守保密條令,否則就不靈了。

《周易》裏說:“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爲了所謂追求,成天就這麼折騰,精氣神一天天耗散,人們沉溺其中而不自知,逝者如斯,不捨晝夜。再也回不來了。

所以朱自清先生有此一問:“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他老人家到底不愧是北大入學考試數學考了0分的,看樣子對物理學也沒什麼興趣,否則他可以用熵增原理來回答自己。

等生命耗散得差不多了,形容枯槁,默坐無言。

想說點什麼,也說不動了,也懒得說了。

每過一天,就向死亡迈近一步,再想回到有牙沒鍋盔的年輕時候,也不可能了。

喜怒哀乐,虑叹变蜇,

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已乎,已乎!

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這種種情緒,影響着我們,不得安寧。如簫管中發出樂聲,水氣中生出朝菌,因缘和合之下,都是如此不得消停。寒暑更替,昼夜往来,誰又知道這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于是,《楞严经》中,富楼那尊者有此一问:“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爲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当你停止了这些瞎折腾,一朝頓悟,你就會明白這都是咋回事了。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没有这世界,也就没有我;没有我,也就没有这世界。

这个道理很easy吧,但知其然容易,知其所以然就难了。

《坛经》云:慧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风吹幡动,因风显幡,见幡知风,因幡显风。

若离此心,二者皆无所显。

心亦归寂。

王阳明说:“汝未来看此花时,汝花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如果说有一个主宰吧,又看不到主宰在哪儿。

人们常说,心想事成。

那你说说你那个能想能念之“心”,到底在哪儿,又长什么样呢?

《楞严经》中,阿难七处征心,了不可得。慧可请达摩大师为其安心,却茫茫然亡失心之所在。

大凡人体部位或器官,通常都带个“肉月旁”。如:肝、胆、脾、肺、肠、胃、臂、腿、臀、肚脐、胳膊、膀胱等等。但是“心”字,不带肉月旁,其形象火。阳化气,阴成形。火无形,心也无形。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

吾谁与为亲?

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

如是皆有为臣妾乎?

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

其递相为君臣乎?

其有真君存焉!

上天有好生之德,给咱把四肢百骸、五脏六腑、阑尾盲肠,全都配齐了,我跟他们谁的关系最亲呢?是每一个都同样喜欢吗?还是说有一个特别偏爱的呢?还是说他们都是服务于我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没办法互相统属吗?他们实行的是轮值主席制度吗?是有一个“真命天子”存在啊!

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无论你能否觉知到他的存在,他的“真”都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人秉气受生之初,形与神俱,最后肉体消亡,他也就离开。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人谓之不死,奚益!

而我们与外物缠斗不休,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不亦悲乎?一辈子忙忙碌碌到最后都不知道图了个啥,也不知道生何来,死何往。这能不悲哀吗?臧克家的诗里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样的人纵使活一万岁,又有啥意思。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

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随着形体的衰亡,精神也将枯朽。这不就是最大的悲哀吗?人活着,就这么迷茫吗?还是说只有我如此迷茫,而有人不迷茫呢?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风,毫无预兆地席卷整片旷野,撩动人的思绪万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并把它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谁还没有个判断事物的标准呢?难道非得是那些用所谓智慧观察事物而代替成见的智者才有吗?傻子也有啊!没有标准而能判断出对错,那就是今天出发去越国而昨天就已经到了。那就是睁眼说瞎话。对于睁眼说瞎话的人,就算是那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九山,能治灭世之洪水的大禹,也治不了你。我蒙人庄周又能拿你怎样呢?

作者:

图文编辑:小巫

视频制作:小巫

一字堂开心派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862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