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人生漫画庄子篇

发布时间:2017/11/4 15:16:04   点击数:

庄子,庄周一一庄子休,他是东周末年战国纷争时代的人,却被后来的道教信徒们敬奉为太乙天尊,渐渐的被丰满成了一尊伟大而平民的神,历朝历代,官方对其勅封有加,百姓对他顶礼膜拜。一个人就这样活生生被他的粉丝们请上了神坛,而且稳坐了几千年,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格魅力呢?有一个答案可以肯定,庄子,那就是一个传奇。

庄子被传奇成了神,所以他的生卒年便不再显得重要了,正史上大都以大约这个暧昧的字眼來介绍他的生卒年代,为什么用大约,或许有这样一层意思,神嘛,还是对他语焉不详的好!但事实终究无法隐藏,庄子比老子应该小二百岁左右,比孔子小一百八十岁左右。他活了八十四岁,而孔子活了七十三岁,中国人常说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就是以这两位圣人故去的年龄为理想的寿数。人若活过了七十三岁,便想奔八十四了,圣人的死期也蕴含令人渴慕的吉祥,中国文化便是这样令人侧目的奇葩。

关于庄子,后人总热衷于津津乐道他的种种圣迹与传奇故事,而对他的身世却疏于探究,似乎越模棱越能凸显他的神仙形象。可是,在道教信徒们开始以他为原型造神之前,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他的家庭当是宋国贵族,东周末年宋国的地盘主要在今天中国河南商丘境内,他的祖先甚至做过宋国的国君,与孔子必须还是亲戚。宋国之存于东周列国历史,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里那憨痴的愚民之外,当是因为有了孔子与庄子这两位名垂青史的文化领袖。

与老子优裕的小资家庭相比,庄子的童年生活同孔子一样也是困苦不堪,这或许因为宋国的综合国力欠缺,以致于他们的祖先竟无力为自己的后代保存一片荫庇。但物质匮乏,并不代表精神贫瘠,那么庄子所接受的贵族教育应该是丰富而全面的。否则,纵然有无量的天份也不可能成就如此学术巨擘。

学而优则仕。贵族的子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本领之后,自然是要出去求官的。庄子也不例外,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做官了,只是他的这个官位不高,相当于今天国家建设部里某个司局机构的处长,管理漆园。这个漆园应该是个官方的工艺机构,王室里的一应家什都是在这个漆园最终涂彩上贡。战国时为什么会设置这样一个机构?那是因为漆器是诸侯国外交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礼器。漆器做得漂亮,显示对对方的尊重。可见,这也是一份马虎不得的工作。

庄子作了这个漆园吏,官职不高,收入自然也很羞涩。好在他还管理着一班工匠,不需要自己去干具体的事情,这样他便可以潜心的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他最喜欢的事情,当然还是读书,他学习比常人勤奋,也比常人更有悟性,古人都擅长自学,庄子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涉猎了诸子百家,还对战国时期中国大地各诸侯国的政治风向作了全面的考量。由此,他深切认识到,大周朝已危如垒卵,大厦将倾,国之将亡了。于是,他转而遁身于政治之外,醉心于老子的学说了。

庄子主动迴避了政治漩涡中心,这是他权衡利弊得失后明智的抉择。他不是不想做官,而且觉得在那个群雄争锋的动乱气候之下,没有一个圣君可以值得他去辅佐,说白了,他对那个时期的所有诸侯国君都一个个,一遍遍的进行了考评,其结果是无一位有让中华重新一统的能力。所以他觉着在那种昏聩的政治氛围里做官风险太大,弄不好在哪个环节处理不慎便会丢失了性命。但他却也不是一位吝惜生命的懦夫。我们当然不能简单的解读并为他定性为性格的两面性,而应该肯定这正是他非凡的政治洞察力与高超的生存技巧。

自由游历的生活正是他海量知识与昊天智慧的源泉。他游历的足迹应该比老子与孔子宏远,老子大约游历了今天的河南与陕西两个省,孔子则是从山东出国后十四年间仅围着河南省打转,本来想去山西遛遛的,结果为黄河天堑所阻,加之又不舍冉有从山东传来的政治环境已经改善的好消息,便满含希望的折返了。而庄子的足迹几乎遍涉了战国末期的所有国家,他甚至还到过越地,当他闻听了浣纱女西施的故事,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东施效颦》,到了赵都,适时观摩,又书成《邯郸学步》,他的创作寓意深刻,想象丰富,亦庄亦谐,对比协调,设计精巧,跨越灵活,言辞华丽。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隽永的哲学思辩,或机锋峻烈如瀑布倾崖,或神仙布道如小溪蜿蜒。在他娓娓道说的故事里,无一不勾勒出了一种如何做人,做事,做官乃至做王的方法与技巧。可以说庄子就是一个社会蓝图的设计师,他似乎在用一个主题告诉来者:无论王寇官俗,你若对了我的思路,便会有一个清平世界,如若不然,便将是一个乌七八糟的乱世。知者自知,悟者必悟,谁读懂了庄子,谁便是他的有缘人。

庄子一生,总是游离于诸候,士子与庶民之间。他总会把握准恰好的时机对不同层次的人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这些观点囊括了他的政治观念与处世哲学。这一点,他与老子不同,与孔子近似,但他比老子奔放,比孔子含蓄,也就是说,他在传播的技巧上更胜出所有前辈们一筹。他曾经与张仪在贼窟里有过一次邂逅,正是他近似无赖的机敏解救了张仪,他似乎在用行为说明,在某种时候,正确的结果也可以通过流氓手段来获取。他也曾与赵惠文王论剑,其"天子,诸侯,庶民"三剑谓天下无敌,令赵王击案叫绝,屈膝下拜,其策论的雄伟壮观如虎啸山涧,龙腾江海。

庄子云游,朝秦暮楚,行无定踪,居无常所。其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但每到一处,他都是当时誉论的焦点,他令人喜欢,又令人害怕,他的朋友习惯把他当作对手,他却乐于把对手当朋友,所以,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上宾的礼遇,日有佳酿爽口,夜有良友论道,他似乎永远没有窘迫与狼狈。这一点,他比孔子的生存技巧要高明许多。干百年来,令无数人对他的人格充满了崇拜与景仰。

在典藉的故事里,跣足腆腹便是庄子的常态。我们不能简单的弱视为这是庄子仙风道骨的形象;而正是他胸臆博大,言正行直的写意。试想,若胸无乾坤,何以袒露?若品行不端,何以跣足?我们姑且不着他是神仙,就他这架势,你会倏怱间豁然明白什么是经天纬地之才。

庄子的个性靓点在先秦诸子中也最为具有特色,他狂放而不屑羁绊,他玩世而不离世,他视诸侯如草芥,视爵?如粪土,这在先秦诸子中无人能岀其右;他不崇贤尚圣,他视物我同类。濠涧游鱼之乐便是他的乐趣,花间蝴蝶之梦恰同子休之梦,野丘上暴露的骸骨会是谁的前生?又会是谁的未来?官与民,贵与贱,谁又能摆脱同一样的结局?

人无论怎样生,却免不了一样死。任你拼得人上人,由你求得南山财,终是枕上一夕梦,哪有富贵随身去!人生的荣华富贵如乱花迷眼,常人总无法参透,正是庄子给了我们一把开启思维的钥匙。

庄子一生,皮表是达观的,而内心却是孤独的。达观时近乎顽劣,近乎癫狂,近乎下流。他的潜意识里或许把自己当作一具玩偶或是一只宠物,人叫我怎样玩我也可以怎样玩,但我也可以不受人的支配自由的玩。何尝不是呢?人玩我的同时我不是一样把人当作玩物么!生活中,这是怎样的一种耐人寻味?他既肯定生活中的某种真实,但也怀疑并否定这种真实的绝对稳定性。

他不相信爱情,这与生活中普遍的观点吻合。他有妻子,这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神话传说却是他吓死了自己的妻子,但妻子的死却又是她自己咎由自取。我们不必要纠结这个故事的真伪,但还是不屑于庄子的某种自私与狭隘,玩笑开过了头,便会是悲剧的结局!圣人也会犯错,只是他的错误往往会被他的追随者们忽略乃至美化罢了。

内心孤独的庄子,如一位茕茕孑立,踽踽跋涉的独行者。磷火萤光照他前行,锦鳞蝴蝶伴他入梦,荒野上的骷髅与之对愁…何尝不是呢?这世间,花鸟虫兽将是何日的我?我将又是何方的花鸟虫兽?今日是谁为刀俎,谁为鱼肉?他年又是谁为鱼肉,谁为刀俎?人世间角色的互换总免不了悲情的演绎,但轮回也如这个星球的转轮周而复始。人若能对周遭万物常怀悲悯之心,那么这个世界便充满了和谐的太平。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种思想的能量却是无限的。在东周末期战国纷争的年代,诸侯之间的互相杀伐让一些家道中落的士子们看到了再次复兴家族荣耀的曙光,一时间,诸子争锋,百家争鸣,他们游走于列国诸侯之间,挑唆与鼓动着战争,争名夺利是他们所有的共性。唯有庄子在那些个战祸连绵的恐怖长夜里发出的才是一声振聋欲聩的呐喊。

老子发现了一种理论,孔子规范了一种言行,庄子则是规划了一种社会。在先秦诸子中,唯有这三子才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圣贤,而其他诸子则宛如静谧的夜空里划过的慧星,留给我们的只是一声鹅黃色的叹息。

公元前年,庄子辞世,这年他83岁。嘱弟子簿葬于野,上不偏于鹫鸢,下不负于蝼蚁。看破生死的人对死亡也是如此的豁达。因而他的世腊也是后人渴慕的寿数。

欢迎







































白颠疯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400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