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庄子故事系列盗亦有道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庄子》故事之盗亦有道(外篇八)原文: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注释:
跖(zhí):中国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的的大盗。原名展雄,姬姓,展氏,名跖,又名柳下跖、柳展雄。为鲁国贤臣柳下惠(柳下季)之弟。
盗亦有道乎:做盗贼也有奉行之道吗。
何适:何往。
妄意:凭空推断,度量猜测。
圣也:圣明之意,德慧术智超越凡人之士。
知识拓展——四子之贤“四子”为夏代关龙逢、商代比干、东周苌弘和春秋末期的伍子胥。“四子之贤”为庄子所言,“龙逢斩,比干剖,弘胣,子胥靡”,意思是关龙逢被问斩,比干被剜心,苌弘被剖腹,伍子胥被赐死又抛尸江中腐烂。
夏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夏桀荒淫无道,远贤臣,亲小人,为相的关龙逢引黄图以死相谏,夏桀烧毁黄图,将关龙逢问斩,成就了关龙逢“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死谏君的忠臣”的美名。商朝最后一位帝王殷纣王与夏桀一样,身为叔父的比干多次进谏无效,最后痛斥纣王杀皇后、诛大臣,行暴政,纣王无言以对,杀比干,剖视其心,比干被孔子尊为“殷三仁之一”。春秋末年晋国发生“六卿之乱”,苌弘为宗周站在周王室一边支持范氏,被人离间,周敬王流放蜀地,苌弘有口难辩,悲愤交加,剖腹自杀,其血三年后化作碧玉,留下了“苌弘化碧”的典故。“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的伍子胥,为奸人诬陷,被吴王夫差赐剑自刎,伍子胥却因遗言家人,死后把他的眼睛挂在城门上,要亲见吴国的覆灭,又被夫差于五月初五将其抛尸钱塘江。
而后庄子言:“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就是四位贤能之人都避免不了杀身之祸。这都是因为四位贤人虽冒死以进谏,却死于“尽忠”;虽留名于史,却又因名伤身坏性乃至于丢了命。
声明:截图选自蔡志忠漫画系列。
按北京白癜风专治医院白癜风论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3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