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书评真正的逍遥是不得不逍遥庄子

发布时间:2017/11/2 14:16:41   点击数:

作者寄语:作为一个法科学生,却常常被人讥笑:为何总喜欢以一个外行的身份讨论哲学问题。其实,在精神自由的道路上,恐怕没有一个人是外行,甚至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不过,人生感悟,贵在发乎内心,至于从哲学专业视角看,或破绽百出、或贻笑大方,又有何妨?南怀瑾先生为依他讲解而整理的《庄子諵哗》作序时,自谦他的讲解并非权威学者,因而是“哗啦哗啦”。恐怕我这篇小文字,连“淅淅沥沥”都算不上了,且作茶余饭后之观吧。

真正的逍遥是不得不逍遥

——《庄子·内篇》之内外

作者:杜如益汉堡大学博士候选人

一、庄子“逍遥”之体系略观

“逍遥”一词确为《庄子》全书之警策,庄子的哲学:人生在世,求的不是荣华富贵,因为物我齐同,贵贱之分不过是各有所用;人生在世,求的不是长生不老,因为生死相齐,生而不逍遥,长生何益?人生在世,求的不是知识,因为知也无涯,生也有涯。那么人生在世求的是什么呢?精神的逍遥,这种逍遥超越大鹏海运南溟、扶摇而上九万里,超越蜩鸠之浅薄,超越御风而行的列子,甚至可以超越接舆所说的姑射仙人。因为这些看似飘逸的境界,实际上不过是逍遥的外形,外部的逍遥无法绝对化,因而总是有所“待”。如太白诗曰:“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李白,《江上吟》)。故唯有精神可接近绝对之逍遥,达到真正之逍遥。吴怡先生对《庄子·内篇》的结构分析得很清楚:“《逍遥游》是庄子的思想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有三条路子:一是《齐物论》中所讲的体验真知,二是《养生主》中所讲的保养精神,三是《德充符》中所讲的涵养德性。由这三方面的修养,才能证入《大宗师》里所描写的大道,才能成就《大宗师》里所推崇的真人。唯有是真人,才能真正的逍遥而游。一方面能游于《人间世》里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而此心不乱;另一方面能游于《应帝王》里的竭精尽虑的政治事业上,而此心常静。”(引自吴怡,《新译庄子内篇解义》,三民书局,pp10-11.)

二、何谓“真正的逍遥”?

我读《庄子》,发现了确实如吴先生所说的这样一种脉络,可惜《庄子》笔姿摇曳、立意高远,虽不乏雄硕古今之思,然似亦失乎“文胜质则野”,形象太多,并不总是有利于哲理的体系化阐发。然其所欲表述之精神实质,却又“于我心有戚戚焉”。为了保险起见,且不说庄子笔下的逍遥;且说我所领悟到的一些观点吧。那么何谓真正的逍遥?我觉得有三个关键点:“神”重于“形”、顺应而有底线、做事而能放下。

1.神重于形

逍遥其实无所不在,逍遥的可以是鲲鹏、蜩鸠、你我、万物,但是,从形而言,谁又都有不得自由的羁绊。一如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所以,与其追求“形”之自由的极限,不如追求精神之自由,而这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达到逍遥的必经之路。

而反过来说,既然“神”比“形”重要,那么,形的具体形态就不再重要了。所以,鲁国一个跛足的人叫王骀,不言而教,孔子也说要拜他为师(《庄子·德充符》);不仅外形不重要,连职业也无关紧要,庖丁虽然是个解牛的厨子,却可以通达天下大道(《庄子·养生主》);不仅外形不重要,似乎生死也不重要,因为精神的逍遥之光可以突破肉体的局限,光照千古而有其余绪!这更接近于冯友兰笔下的、因为有着更高“觉解”、而为“天民”。

庄子喜欢说无用之用,其实是一种从功利主义视角的反功利主义,有用与无用,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去判断的。而一旦为功利所累,人被其所“役”,便难以达到真正之自由了。庄子的讨论开辟了一种多元视角,有用是用,无用也是用,并不因为功利主义“有用”、“无用”的判断,而否定“无用”这种生存状态,以及其生存价值的正当性。而且,也不可基于这种判断,而认为某种生存状态高于另一种生存状态。正是有这样一个基础,我们可以不再执着于“形”,而去追求“神”的逍遥。从这个角度说,算是“齐物”了。这是逍遥的切入视角。

但是,庄子说的无用之用才是大用,似乎又劝人不要入世,而是一种遁世了。这里,我倒觉得,不管庄子的本意如何,倒是不妨作如此的理解:有用之用让人们过度功利,而忽视了人生本身的价值和逍遥之乐,就像海德格尔强调“存在”(Dasein)一样,庄子也不过是为了突出超脱功利评价的“逍遥”,而并非完全地劝人们避世隐居。相反,如果他真的劝人们避世隐居,又何来《人间世》,何来《大宗师》的内圣,何来《应帝王》的外王?正因为如此,得逍遥者不需要有名、有权、有势,他可以是庖丁、可以是承蜩老人、可以是楚国的狂人,反倒是那些盛名在外的人,不易于突破这些羁绊而得真正的逍遥!于是,在“神重于形”的指引下,出世入世、为官为民、在朝在野也都无所谓,做什么具体工作也都无所谓,也就是说,逍遥是一种精神状态,而具有这种精神状态的,可以是读庄子的人,也可以是没有读过庄子的人,可以是道家的人,也可以是佛家的人、儒家的人,可以是全天下的人!而至于他是做什么的、他在做什么、他将要做什么,都不重要了。

所以说,大鹏也是自由的、蜩鸠也是自由的,因为他们虽然都有所羁绊,但是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大鹏也是不自由的、蜩鸠也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们没有能够真正觉悟到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外形,而在于神髓。尤其以蜩鸠用语之浅薄,只能说他们离精神自由的境界还很远啊!大鹏与蜩鸠之喻发人深省:一切人可能从精神上觉解逍遥,但是,逍遥并非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无所事事地平庸下去。

2.顺应而有底线

精神如何自由?顺应是第一位的,顺应天性、顺应自然规律、顺应物之兴衰、国之时势,而更为关键的,作为一种人生哲学,要顺应命运的不可抗拒性。顺应天性和自然规律,可以葆精神之生机活力,让人做事游刃有余。当然,躯体的长生并非终极目标,终极的目标是精神的逍遥。寿命之长短,在人事,更在天命,而精神之逍遥则在个人的努力。

顺应之境界,有如“善万物之得时”,为草木快乐、为风雨雷电之变幻快乐,事事皆有乐观应对之态度。如太白诗曰:“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有此态度,则离逍遥不远了。所谓“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姻缘聚散、如戏如歌,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些不都是“命”吗?不必执着于一时的进退荣辱、病乱疾患、死生之际,一切都可以从容的态度应对之,保有精神的逍遥,则此生无憾矣!

然而,顺应不是一味的,底线就在“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好一个“戒”字!并非事事都去放任,做事要有底线,如果没有底线,将不是逍遥,而是恣意了!多少人在生命之初是命运女神的宠儿,享受人生的甘露,可是一旦遇到挫折,或悲观失落、或纵情声色犬马、自暴自弃,最后还说,这都是命运所至!这恐怕不是命运,而是他自己的问题吧。虽然精于厨艺,庖丁“每至于族”仍然“怵然为戒”,可见人生不易,不可掉以轻心;反过来,也正是这样一种顺应天道又坚持底线的谨慎态度,才能让他的刀“十九年若刀刃新发于硎”。顺应时势而有底线,于人事之变化有达观,这是逍遥的处事原则。

孔子一辈子碰壁,到了晚年,渐渐有了达观的心态,“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可以想到,七十岁的孔子不再板着脸给别人看,也不需要再看别人的脸色吃饭,多年来遵守礼仪约束已经成了习惯,没事翻一翻周易、随便跟学生们扯几句,其实是有着几分逍遥的风骨的,令人羡慕!

3.做事而能放下

其实,庄子的很多思想与禅宗非常接近,庄子的心斋(《庄子·人间世》),酷似《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是,相比佛家的解脱思想,我更欣赏道家的放下精神。刘小枫教授在《拯救与逍遥》中,将中西文明的思想渊源作了比较,西方文化强调罪恶和救赎,而东方文化强调精神的超越。我以为,佛教的解脱其实并不比道家的放下高明。好比吃苹果,两个绿的,一个红的,而三个都爱吃红苹果的人中有一个人是领导,于是下属自然将红的苹果献给领导。这时佛教劝你,不要有吃红苹果的欲望,因为无欲望你就不再有牵挂了;孔子或亚里士多德劝你,高尚的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你放弃一个红苹果,却获得了闪闪发光的人性之光;基督劝你做一个高尚而有牺牲精神的人,放下吃苹果的念头,你拯救了别人,你就是英雄了;可是庄子教你怎么做呢?怎么做都对!如果你把红苹果献给领导,你做了合乎中国社会规则的事,虽然你没有吃到想吃的红苹果,但这件事情并不给你带来苦恼,因为他告诉你,不就是一个苹果吗?无所谓。而且你这样做显然是顺应社会的规则了;另一种情况:如果你把绿苹果给了领导,庄子会劝你,不就是一个苹果吗?无所谓,领导不会计较的;退一步,即使领导会计较又怎么样呢?不就是一件吃苹果的小事吗?不就是一个领导吗?我上面的领导多的是呢。这样一来,人间的事情做了,虽然两种选择的最终结果会对选择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在官僚机构),但是,行为者本身无论如何选择,实际上行为者都是既吃到了苹果,又得到了精神上的安适。明早醒来,说不定都不记得有这么一件事了。这就是做事而不拘于事,或者说,能够放下。这种态度,在行为上是入世的,在思想上又有出世的特征。逍遥的潇洒就在于此!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唐寅的《桃花庵歌》中确有开悟之色,他曾经跟好友化妆扮演乞丐去要饭,民间也传说他曾卖身为仆去华府点秋香,人生能做到不受世俗偏见之羁绊,不被声名所累、率性而活,即使他因科场舞弊案而受到责罚、而且一生也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但也算率性潇洒。而从他的诗中,更能感受到他达观的生存境界。

三、真正的逍遥之路

1.如何达到真正的逍遥?

真正的逍遥如何达到?是否需要像庄子说的,晚上睡觉不做梦,呼吸都用脚后跟?(《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窃以为,庄子的逍遥很好,但是对于如何能够逍遥,则有些过于神秘化了。神秘的好处是,树立大家都向往的一个境界,引起大家的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397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