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理论
心斋
理论溯源
庄子,本名庄周,字子休(亦说子沐)
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先秦七子之一。
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美。
天地的“大美”就是“道”,圣人“观于天地”,就是观“道”,而对“道”的观照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为了实现这种观照,观照者胸中必须排除一切生死得失祸福的考虑,也就是要达到“心斋”的精神状态。
概念理析
“心斋”也就是“坐忘”,是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精神状态。
它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人们从自己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而利害观念是与人的心智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为了排除利害观念,不仅要“离形”、“堕肢体”,把人从生理欲望中解脱出来,还要“去知”、“黜聪明”、“外于心知”,把人从各种是非得失的计较和思虑中解脱出来。
理论名言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翻译:
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那都是由于“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的本根,自然的伟力所致,人在宇宙本根面前,只有虔敬才是本分。
2、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
翻译:
我感所悟都在事物的起源和根本。
3、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
凝寂虚无的心境才是虚弱柔顺而能应待宇宙万物的,只有大道才能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虚无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斋’。
4、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翻译:
“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聪明,摆脱形体和智能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这就叫坐忘。”
写作应用
经典案例:佛系青年
最近几年,“佛系青年”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定义。
“佛系青年”是指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
该词最早来自日本,本来是形容喜欢独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