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的ldquo吾rdquo和

发布时间:2021/6/6 17:00:57   点击数: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915/4696949.html

“吾”“我”两字在同一使用者那里,其指称对象均系使用者本身。但“吾”是一般的自我称谓;“我”则相对于与非我关联时的自称。

吾、我之分,就如金星与启明星指称同一天体对象,但两者含义不同一样——前者表一种自我认同,后者表“被非我辨认”。

“自我认同”和“被非我辨认”,这是两码事,而不是一回事。这种内外的不同,是自我反思的基础。

我:在空间意象中,“我”是占据一定位置的,“我”不仅是指身体位置的占据,同时还包括对资源空间的支配运用。而在狭隘的空间中,我与你或他(包括它),则是互相排斥的。

吾:“吾”作为我不是他我,而是自我。与我的身相比,我的心才是确认“我”存在的有效途径。所谓“心”,或者内心(相对于外身),指的是人的意识或心理活动。一个人自我感知是内在的,闭上眼晴,不说话,身体不同部位不互相接触,你也知道自己的存在。不仅如此,意识还能确知自己是特定的人格统体,也就是知道“我是谁”。

“今者吾丧吾”所表达意思,即:

在剔除了自我中关于“我”的肉身特征和空间向度之后,会剩下一个“吾”的内涵。

这个内涵就是自我意识,就是心,心可以对意识进行自我理解与把握。

所谓的自我理解和把握,不是空间上的,而是时间上的,也就是跟我们的记忆有关。

比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吾”就是老人家自我审视的对象。“吾”本身就是行为的出发点和原动力。

这种自我审视,要求忘掉仁义、礼乐、自我三个层面的自我。

仁义是观念价值,礼乐是制度文明,两者都影响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是自我社会化的因素。但忘掉这两者还不够,只有忘身,才能真正进入忘我的境界。

这是一个人静坐入定时,忘物忘我,但感受着生命的律动(气),体会没法言说的超理性的境界。

而忘掉这三个层面的自我,也就会进入理性的反思。

采取理性的反思,是自我的人格转化或提升的重要途径。关键在于,把自我理解为一个过程,反思即可以是意识对意识的自我审视,也可以是对过去的自我的整体或分段检察。

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可以调整,包括做加法或减法。加法是强化经验中成功或有价值的因素,减法则相反。根本的调整就是人格的更新。

清除生命中俗世的欲望,就是一种根本的减法。但他不说“丧吾”而是“丧我”,意味着作为主体的人格仍然是要存持的。在这一点上,人格的更新就如生命航船在航行中维护,它不是到船厂再造,也不能停止,而是一个自新的过程。庄子心目中的那个“吾”,依然是生命航船上的舵手。

“吾”是在时间的深度上反思的,同时,这个人格塑造的过程,主要是做“加法”的工夫,即充实、发展它的内涵。

但是,联系到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我”在这里却是需要限制、否定的因素,可见他也是加减法并用的。

[1]

参考

^陈少明,《“吾丧我”:一种古典的自我观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110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