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6/6 1:50:14 点击数: 次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有效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历久弥新,自强不息地屹立于世界东方,背后的根基就是我们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智慧无穷。让我们同学共勉,常学常新,为人生赋能!《应帝王》是《庄子》内篇中的最后一篇,表达了庄子的为政思想。庄子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基于“道”,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庄子认为宇宙万物是浑然一体的,世间的一切变化皆出于自然,任何人为的因素都是外在的附加。所以,庄子的政治主张就是“不治而治”。秉其汪洋恣肆,却思想一线贯穿的奇特文风,《应帝王》也是运用一系列的故事,寓托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蒲衣子说虞舜心怀仁义,获得百姓爱戴,却不抵伏羲氏的“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其知情信,其德甚真”,伏羲从未涉入“物我两分”的困境。藉此,庄子认为管理学,应该顺从人性之中善良纯美的天性。所谓天性,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自然禀赋。如果能够顺从天性,百姓就知道如何自处,如何约束行为,整个社会自然呈现井然有序的状态;而任何对于百姓的干涩和强迫,都是画蛇添足的多余。肩吾的老师日中始教导其“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主张国君凭借自己的意志来推行法度。而接舆认为如此是“欺德”之行。鸟儿尚且懂得高飞躲避弓箭的伤害,老鼠尚且知道深藏于神坛之下的洞穴逃避熏烟凿地的祸患,小动物尚且懂得躲避危险,能够本能地顺应环境,难道“人”会不知道吗?管理不是耍个人威风,更不是依靠制度的恐吓。接舆的论调,表达了庄子管理学的理想境界。即真正的管理,是引导每一个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自我约束(人心净化之后的自律)。如果人人都是自律的,就不需要彰显管理者个人的作用,制定外在的各种制度加以约束;否则,就会打破本来的、原有的和谐秩序。例如,有些非常优秀的企业,加班是发自员工内心的意愿,是一个人对于企业的理念和使命的高度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就会产生自律。如果依靠制裁、打压、恐吓才能管住队伍,那么这支队伍基本上已经走向了死亡的边缘。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人都做不到严格的自律,所以外部的制度约束也是非常重要的。法制有它的合理性、正当性和必然性。天根求教无名人治理天下之事,阐发了“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的理念。难于顺物自然、遵循规律,其原因就在于“有私”,有想照顾的利益。如此,便不能智慧的识人、用人;不能绝对的公平、公正;不能客观的评价、判断;不能摒弃偏听、偏信;不能顺应事态的发展和进步。只有做到“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才能顺物自然,天下治矣。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明王之治”是庄子管理学的理想状态。能够化育天下、成全天下的圣哲之王,功绩普盖天下却不着痕迹;教化施及万物却“润物无声”。明王何德何能?首先,有着极大的智慧,能够顺乎自然成全万物;再者,有着极高的境界,服务天下绝不标榜自己,不需要山呼万岁、歌功颂德。如此,万事万物各居其所,而欣然自得。郑国有个占卜识相十分灵验的巫师,名叫季咸。有一天,列子遇到季咸,被其“神通”折服如痴如醉,回来后就向老师壶子说:“一直以为先生的道行最为高深,今天见到季咸,才知道更为高深的巫术”。壶子听完就笑了。实际上,壶子的水平之高,根本不是季咸能够比拟的,可是普通百姓最崇拜“雕虫小技”的“神通”。于是,壶子就让列子介绍自己给季咸看相。列子跟神巫季咸一道拜见壶子。季咸走出门来就对列子说,您的老师生机闭塞,恐怕不久于人世了,赶紧给先生准备后事吧。结果列子当真了,哭哭啼啼地把季咸的话告诉壶子。壶子听了哈哈大笑说,季咸来看我的时候,我把生机闭塞的状态呈现给季咸,所以季咸判定我不久于人世。你让他再来一次,再给我看相。列子又跟神巫季咸一道拜见壶子。季咸走出门来又对列子说,幸亏您让我来,您的老师因为我得救了,先生已经有一线生机从脚跟发至全身,能够活下去了。列子把季咸的话告诉壶子,壶子又笑了。他说这次我把生发之机展现给季咸,所以他能够观察到闭塞的生机中神气微动的情况。你再让他来。列子又跟神巫季咸一道拜见壶子。季咸走出门来又对列子说,您的老师心迹不定,神情恍惚,尚不能定论;等到心迹稳定,我再来给他看相。列子把季咸的话告诉壶子。壶子说,我只是把两三个“境界”展现给季咸,并且在不同的境界之间转换,所以他自然摸不准我的底细了。你再让他来。列子又跟神巫咸季一道拜见壶子。结果季咸还未站定,便大惊失色、仓皇出逃了。因为季咸就像一滴水,而壶子则是烟波浩渺的大海。这次壶子把证悟大道之后,与天地合一、遨游宇宙之间的状态展现给季咸,所以季咸凭借他的小伎俩,根本无法看清楚壶子的高低深浅。列子终于知道自己是被雕虫小技所诱惑,身边这样的大圣人都不懂得珍惜、学习,马上向老师忏悔、自责。之后,回到家里“闭关”三年,将过去的雕琢和华饰恢复到原本的质朴和纯真;虽涉世纷扰却能固守本真,终生不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雕虫小技,什么才是真正的大道。可是,壶子与季咸的故事,和庄子的管理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要想实现庄子管理学的理想状态,非得有壶子的境界才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自然就是“顺物自然而无容私”,自然就是“明王之治”。南海的大帝,名條;北海的大帝,名忽;中央的大帝,名浑沌。條和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十分善良,用最丰盛的东西款待條忽。然而浑沌脸上没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于是條忽决定帮助浑沌开凿七窍,以报答浑沌的深情厚谊。结果“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为何“七窍造,而浑沌死”?这个千古迷案又和管理学有什么关系呢?“七窍造,而浑沌死”揭示了中国文化一个最核心的秘密。只要迷恋于眼耳鼻舌身意,迷恋于所谓的认知能力,是没办法领悟大道的。真正地遨游于天地之间,将“心即宇宙,宇宙即心”的大智慧开发出来,一定是浑沌的状态,“关闭”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关闭不是不用,而是心性的智慧不要被七窍所迷惑。條和忽给浑沌造七窍的过程,相当于浑沌丧失了内在灵明觉知的能力;而迷恋于眼耳鼻舌身意的时候,就表现为浑沌之死。真正的明王之治和庄子认为的最好的管理学,一定是浑沌的境界,关闭六根、降伏意根,外空世界、内空身心,自然就是“明王之治”。基于庄子的管理学,如果依靠外在的打压、制度约束,那是很低层次的管理。但是,现实中的人不是浑沌,都有着眼耳鼻舌身意,贪财好色,有着各种弱点。这个时候,各种制度、各种约束、各种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作为管理学的方向,我们应该从庄子的《应帝王》吸取智慧。当人人能够自律,人人管好自己,团队有凝聚力、向心力的时候,也是管理成本最少,管理效果最好的时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ihaoqc.com/zztj/210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