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国学说廉第二十二期庄子之廉
庄
之廉
子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盛况,其中,庄子的“文学哲学”独放异彩,两千多年来深深影响着国民文化心理。
庄子喜欢用寓言故事辩事说理,是采用“寓言”体裁从事文学创作第一人。庄子寓言不乏廉洁元素和廉政主张,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捧卷细读,不能不给人带来高情远致的审美愉悦。
《庄子.逍遥游》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尧让天下于许由,曰:‘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尧想禅让帝位给隐士许由,许由取譬物事婉拒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面对一大片茂盛树林,即便内心再怎么贪欲,也只能选择一个枝条来建窝筑巢;偃鼠面对滔滔大河,即便再怎么口渴难忍,也只能饱喝一肚水而知足。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用今天的价值尺度来衡量,许由拒受天下,至少传递两个“廉政信息”:一是为官要有自知之明和摆正位置,“不错位,不越位”;二是为官也好、为民也罢,要知耻而止、知足常乐,恪守法纪底线,永葆廉洁本色,切勿心存不轨、图谋逾矩。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这是《庄子.山木》里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言,旨在讽刺那些追名逐利、鼠目寸光而无视潜在危机和危险之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趋同于腐败分子贪腐情状,在位时,餐腥啄腐,蝇营狗苟,以权谋私,无法意识到到破纪践法可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深重危害,直待东窗事发,乃至身陷囹圄,方才追悔莫及,然为时已晚,徒留“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痛心喟叹。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里的这段哲理性对话涉及“社交”话题。意思是,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包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太大了。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不言而喻,这段对话旨在告诫干部尤其领导干部要慎重交友,自觉净化社交圈和朋友圈,择邻而居,择人而处;要自觉筑牢“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勾肩搭背,不搞官商利益输送。
廉政监督举报平台
来源:集团纪委、纪检室转载自: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作者:张少华
筑城市之基承社会之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