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什么意思圣人与

发布时间:2023/4/21 10:56:07   点击数: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m.39.net/pf/a_4580329.html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出自《庄子·胠箧》: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五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众圣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圣人不死

对于这句话来说,不能光凭字面意思去理解,而是要深刻剖析庄子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这背后的深刻意义。意思就是说,圣人死了,那么天下大盗就不会再兴起了,天下太平就不会再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就算让圣人来治理天下,得到最大好处的也就是盗跖了。

圣人不死

盗跖,是东周时期鲁国的一位大盗。盗,是他的职业,跖是他的名字。跖是柳下惠的弟弟,对,就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孔子以教化天下为己任,与柳下惠是好友,孔子觉得跖成为了为害一方的坏人,你自己教不好你的弟弟,那就由我来教!柳下惠对自己的弟弟也是很无奈,跖这个人武力强悍思想活跃,性情多变又脾气暴躁,苦口婆心的劝告孔子最好不要去,但是孔子也是一个倔强的人,执意让颜回和子贡驾车,陪他一起去跖的营地。跖刚好正在修整军队,听到士兵通报之后,完全没有想见孔子的打算,后来是因为看在柳下惠的面子上跖才与孔子见面,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孔(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当然,孔子并不会因为跖的几句话所吓到,面对跖依然是淡定自若,先是夸了跖一通,继而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如果跖听孔子的话,孔子就会帮着跖做一个强大的诸侯,停战休兵,教化众人。变成天下人所希望的那样。但是,跖却不为所动。反而将孔子一顿臭骂。跖虽为一介武夫,但是还是比较会讲道理,他对着孔子一番长篇大论。反问孔子,为何天下人不叫你“盗丘”,反而叫我盗跖?盗跖的反问,孔子无话可说,仿佛是被盗跖反“教化”了。

圣人不死

庄子与孔子相差一百多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指的是儒家孔子,大盗讲的就是盗跖。孔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提倡的是孝、悌、仁、义、忠、信、贞、廉,讲的是为人善的道理,但是人性哪有那么好掌控的?人性乃是这世界上最为难捉摸的东西。以“孝”作为标榜,作为一个人最低的原则、底线,面对社会上随时变换的人性,谁又说得准,谁不会改变。为人善,是以在所有人都为善的前提下,如果,当“善”变成了一种比较,又有多少人会因为攀比不过而放弃,既然做不到“卖身葬父”、“埋儿奉母”,索性就不去尽孝了。就会出现无数的不孝子。在当时庄子的眼中,没有圣人或者是大盗之分,所谓的“大盗”是“圣人”站在道德制高点看到的不仁不义,以“仁义道德”去指责或者去教化“大盗”,如果做不到他们心目中所想要的,则为“盗”。孔子想要教化盗跖的想法与他自己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悖论,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不必强迫别人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圣人不死

那为何又会受到一千年后的韩愈的抨击呢?韩愈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意思就是说:博爱称为“仁”,恰当的去实现“仁”则为“义”。以仁义为目标的前行则为“道”。在韩愈看来,战争乃是一切苦难的源头,这和孔子所主张的不谋而合,只不过,一切的不谋而合的前提是“恰当的”,如果没有战争,就没有“盗”,没有“盗”,就没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一说法了。

圣人不死

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对于古人的思想,我们不置可否,但是我们也要跟随时代的进步,改变自己的看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51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