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孟子不及孔子,为何道家老子也不及孔子有

发布时间:2023/4/11 12:14:40   点击数:
北京皮肤科的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658077.html

颜小二述哲文

老子、孔子和孟子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三位思想家中为何以孔子“名声”最响?原因其实比较好理解。

首先,来比一比道家和儒家。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带着浓郁的“隐”的特色,只是这个“隐”与佛学的“避世”不一样,更像是“隐于世”。这里以道家“无为”的观点为例。

道家的“无为”剔除的是人主观行为中的“过度私欲”,于此自然而为。学说道理虽巧妙,但却满满都有削弱人野心、欲望等意味。于此,从来不缺野心和欲望社会,对于道家来说,便不能称之为可让道家特色尽显于人前的“舞台”了。

而儒家思想自古以来以“积极有为”为主旋律,鼓励人们“建功立业”,而孟子更是发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号召。于此,儒家思想无疑是“显学”,是活跃于“人世”的学说。

所以道家思想整体来说,没有儒家思想那么“突出”,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于此,相较于“隐逸”意味相较明显的道家的老子,人们可能更加熟悉显学儒家孔子。

其次,来说说孟子和孔子。

虽然孟子的“性善论”、“仁政”等学说都很精妙,但是他的理论基础更多是以孔子学说为基础进行发挥。无论是学术成就上,还是后世影响上,孟子以孔子作为自己标杆,以效仿孔子为志周游列国的孟子,所以,孟子是万不会也不愿去无礼地自比于孔子的。

1、道家为何“知名度”不如儒家?吃亏在一个“隐”字

要说孔子的名声为何比老子名声叫得“响”,就得论一论儒家和道家二学派的特点了。

在颜小二看来,就影响力而言,道家的影响力未必输过儒家,只是道家学派“隐于世”的意味相对明显,这一点让道家在“知名度”一事上有点“吃亏”。

需要说明的是,道家这里的“隐”并非避世,而是有强烈的削弱人的“利己之私”的意味。深谙道家思想的人,大多很少会主动争取,心中更无利己排他之急不可耐的期待,于此也不会有什么显眼的“作为”。同时,因为与旁人看待生命的角度不一样,旁人趋之若鹜的名利,于深谙道家真谛的人便犹如“残羹赘瘤”。于此,在人人争夺聚光灯的时代之下,热爱“夜空”的道家,就显得太低调了。

或者这么说更直接一些,道家以带有利己排他之私的“有为”为“强作妄为”,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人于“自然而然”的顺势而为之下,虽不至于“避世”,但是会日渐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这是一种大境界,但也因其过于“低调”和“无声”,以至于对道家学派不了解的朋友,会认为道家是“出世”的学问。

相比于道家的“低调”,儒家就显得“高调”多了。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一生奔走列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下的他卖力“自我展示”,被人笑“惶惶如丧家之犬”都不在意,他这么做,大抵是为了恢复他心中的“礼”,期待儒家思想可以让动荡的天下多那么一丝恢复“秩序”的可能。

同时,他又打破周王朝以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让“受教育”不再是贵族的特权。也就是说,因为孔子的努力,普通人家的子弟也可以接受教育,就“开私学、广收弟子”这一行为来说,孔子的举动,相较于道家,就显得十分“高调”。

除此之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也一直以“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鼓励后人。于此,儒家思想的积极有为正好与“竞争”为主题的社会相契合。在这种“契合”之下,封建社会掌权者借儒家教化维系社会秩序,于此推,儒家的“知名度”自然便越来越高,成为我国封建王朝大多数时候的主流思想。

也就是说,讲求“自然而为”的道家思想虽不避世但却有隐于“世”的倾向,而儒家倡导“积极有为”,不少学子都以“平天下”为人生终极目标,于此儒家就社会影响来说,“知名度”比道家“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2、儒家之内,孟子不及孔子有名?

那么儒家学派之内,孔子有没有遇到“后生可畏”的情况呢?遗憾的是,自孔子以后,儒家世代大先贤,还没有一个敢或者说可以与“孔子”相比的。

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尚且还可以拿在一起比一比,学派之内,道家老子、儒家孔子之后的历代思想家,大抵还没有谁可以与二学派创始人比上一比的。

如果非要说说孟子比不上孔子的原因,那就拿孟子和孔子两位大先贤的经典理论来简单说说吧。

孔子说“仁”,指出“仁者爱人”,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在孔子心里,能够做到将心比心,且可以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势“立人”、“达人”,才可以称为“仁”。而孔子的整个学说体系,更多便是围绕“仁”这个核心展开议论的。

孟子,以孔子为标杆,他效仿孔子周游列国,还留下了《孟子》这本传世著作,里面记录了他周游列国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一些哲学观点,其中,“仁政学说”为其著名观点之一。

而孟子的“仁政学说”,虽是治国之道,但是其学说却是以孔子的“仁”这一哲学观点为根本基础的。

如果没有孔子之仁者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大前提,孟子心里的君主如何做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仁政”?

也就是说,孔子思想对于孟子思想,犹如“地基”一般的存在,孟子思想再精妙,更多是对孔子思想的某一方面的发展和拓展,因此不存在“另起炉灶”一说,想要“青出于蓝”,还是太难。

至少孔子之后,于儒家思想的发展上,还没有谁可以说超越孔子的。

3、孔孟老庄:宝藏年代难以逾越的思想家

乱世给诸子百家提供了绝佳舞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孔孟老庄所创造的宝贵文化财富,让后人惊艳的同时,也对我国千年文化造成深远影响。

孔孟老庄这类大先贤似乎是千年以前那个指明方向的人,后人对于他们留下的文化瑰宝,虽有“超越”的野心,但却依旧在“框架之内”。

比如董仲舒的“独尊儒术”,虽与孔子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但是却没有逾越儒家“正名”思想的大前提。

再比如后世嵇康,他虽对老庄思想有深刻体悟,但是却将老庄的“超然脱俗”引向了近乎空谈的发展方向,没有走出道家“无为”的大前提不说,还有“走火入魔”的趋势。

这深刻表明,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不同的时代,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会从不同角度启发我们、引导我们思考,有时候我们把握不好道家之“反者道之动”,或儒家之“中庸”那把握“度”的大原则,我们可能会走入“死胡同”。但是,颜小二始终觉得,古哲们给我们带来的“别有洞天”,值得我们“越挫越勇”。

毫无疑问,孔孟老庄是宝藏年代难以逾越的思想家,就像孟子尚未挖掘出孔子思想的全部精华一样,我们之于孟子、庄子等等,乃至孔子、老子,他们的思想于我们而言,亦是充满无限活力的文化宝藏,值得挖掘。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50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