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领略庄子的智慧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只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在《庄子》中有这么有趣的一段话。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此句话原义是说: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目标和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筌、蹄、言都是工具,目标还是鱼、兔、意,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也就是说,确定了一定的切实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只要最后达到了目标,那么这一路上的艰辛和汗水都算不了什么,你所用的合理方法和途径,只要使你取得成功,那么就可以无所顾忌的应用。
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因而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庄子》中谈到两位圣人相见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田子方》),这是互相默契,心照不宣。照道家说,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当你去追寻道,获得了道的真谛和它蕴含的力量,那就已经足够了,因为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道至简,真正的道无需言语。
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无论过程怎样,用了什么工具,借助了什么力量,又有谁提供了帮助,在取得成功,达到既定目标后,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