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不要再花大力气去说服别人啦庄子修炼不

发布时间:2022/5/14 12:52:25   点击数:
到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想说在前面,我只是一个庄子的小道童,水平浅薄,想要分享我一丢丢的理解,就是因为练习后,就活得比较开心,清爽,对自己的生活的把控感和满足感都在提高。

自然「道」远远远不如此,只是目前,我也只练习到这个程度??。

安利庄子给有缘人,想邀请你和流淌在咱血液中的文脉相连,回忆起我们本来的轻松自在。

jt叔叔在《修道病》中这本书说修炼道家,就比较像是坦途,可以一步步的让你的意识能级到达分,而再往上,佛家就很厉害,可以帮你冲上分大关。庄子的修炼,就有点像是佛家说的渐修的路子,一步步的夯实心力,一步步去掉不得已的东西,最终让你不得不逍遥。

我们可以站在山顶上俯瞰全局,用最高义去指导人生,也不排除可以用一些现在就用得上,可以习得的方法一步步的往山上爬。

毕竟前者如顿悟,不知在在哪一刻发生。后者如渐修,顿悟暂未得,那渐修的人事,咱还是可以先尽到的。

而我两个都要。

「无迁令,不劝成」这是一套有次第的修炼功法。

你能够做到跟随自己的内心,不去勉强自己,活出自己的心中之天来,你就也不太愿意去勉强别人。没有看到过的朋友可以回顾上篇信任养人,期待伤人-庄子修炼之「无迁令」

那今天我们来讲讲,「无迁令,不劝成」中的下篇「不劝成」。

那什么是不劝成?

就是不去努力去劝说别人听从你的意图。

这个意图可以是老板给员工拼命打鸡血;可以是你苦口婆心劝说女友离开渣男,脱离苦海;可以是孜孜不倦的试图打造完美老公/老婆。

为什么「劝成」是没有用的?

这里必须上链接,李松蔚老师的这篇文章——正确前的不正确

我的粗浅理解,道理这东西,就是听上去没毛病,做起来就很难。人们只有在允许不被改变的时候,真正的改变才会发生。

啥意思,就是先承认,接受。不对抗了,自然也就不会产生一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真正的改变就是从这一团非二元中出生。

也是寻找第三种解决方案。跳出二元的系统当中。李松蔚老师玩这一套,非常熟练。每每看到他回复读者提问,给出的建议,就总是大为赞叹——这也可以!

而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你试图去控制,你也会被你的控制所控制。你试图去说服,你也被你的说服所限。

不如就是把鸟笼打开,还鸟笼自由。

劝成的两个形式

一个是你主动去做,希望别人如你所愿。第二种是你是被动的,被救助者找上门来,你出于同情,道德去倾听,去劝说,去给予意见。

你主动劝成

首先上结论:不合适人,不如一开始就放手,不要去勉强对方,符合自己的心意。

读过讲网飞管理文化的一本书——《不拘一格》,里面举了个??,早期他们发现员工素质良莠不齐,工作积极性差的的员工一直在拖团队的后腿。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不是说去设立规章制度,找到方法,去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而是直接把这样的员工裁员,留下少数精英员工,把裁掉员工的薪水,发给后者,提高待遇。结果发现,精简之后的团队,工作效率,工作品质,员工满意度大幅提高。

管理也自然变得很简单。

我建立的行动者打卡群其实也是如此,一开始我就用一篇文章设定了门槛,两周不打卡退出就是金线,这点不商量。敢于参加这个群的人,本身就有很强的自驱力。然后,在过程中,我也会私下和群友聊天,如果他们并没有准备好,其实我是推荐他们可以先想想,随时欢迎他们回来。

有的朋友是觉得这个方式不合适自己,选择退出了,有的朋友是觉得已经养成了习惯,不需要打卡,退出了。

人们来来走走,沉淀下来就是信心坚定,自驱力很强,认同这个方式的宝贝们。这个群还用管理吗?还用我打鸡血吗?不用啊,我只需要每周日花上20分钟,做个周打卡统计就好。而大家的周全勤完成率有多高?80%上下浮动。没有完成的同学,也往往只是差了一两次,而不是一周只做一次擦边通过。

而我看似做了件好事,其实完全就是享受着被带着飞的红利。

那有人说,有的人暂时真的无法放手怎么办?那我能给出的最佳的答案可能就是接受。接受之后,第三种解决方案才能出生。

就我个人经验看来,筛选掉那些破坏你心力的人,就已经会已经大大提升你的幸福感了。

大家本性都是圆满无缺的,就是相上可能大家的的着迷程度不同,功课也不同,做的时间长短也不同,你也不需要去从相上去和他纠缠啊。反正都是假的,你不喜欢就可以不接触,让你爱世人,不是爱世人的假相,爱的是大家本来具足。

而这个爱的动作都多余,因为你就不可能不爱,你就不可能和大家分离,你去爱和你被爱就是一回事。

别人和你求救,寻求心理安慰。

上周我就贡献了太多耳朵,被倾到了很多情绪垃圾。我知道,他们是信任我,才愿意和我说。感谢这份信任,但是我到了一个极限了。

我没有受过心理医生的专业训练,又是高敏感体质,共情能力强,抵御能力差。接受了太多负面信息,宝宝直接爆炸了,痛定思痛,发了个朋友圈,说以后拒绝陪聊,心理开导,超感知等要求。

一个朋友看到后,就发给了我一个ted视频「什么是共情疲劳?」,原来我的情绪是很正常的,这叫共情疲劳。

演讲者引用了一个诗人的话「永远不要别把别人放在首位,如果你对他们来说只是个可选项」

我知道,这话不究竟,但是这话很点醒我。现在大家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35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