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公开课
安乡一中周桂枝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难点:把握《老子》中的辩证思想。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知识链接
1.老子其人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2.《道德经》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共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请著《道德经》。
3.背景(见系统集成43页)
(三)初读11章:明确字音、规范书写
1、明确字音
毂()埏()埴()牖()
2、规范书写
(四)再读文章:疏通语句、落实基础
1、自主阅读——参照注释,翻译11章
2、落实基础
三十辐共一毂(1),当其无(2),有车之用(3)。埏埴以为器(4),当其无(5),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6),当其无,有室之用(7)。故有之以为利(8),无之以为用(9)。
(1)辐:毂(ɡǔ):共:
(2)当其:无:
(3)车:之:用:
(4)埏埴:以为:器:
(5)当:其:无:
(6)凿:以为:户牖(yǒu):
(7)无:室:之:
(8)有之:以为:利:
(9)无之:以为:用:
(四)三读文章:品“文章内容”、悟“写作特色”
合作探究:1第十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第十一章有怎样的写作特色。
(六)、、四读文章:辩证思维、拓展迁移
《〈老子〉四章》体现了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第十一章通过具体形象的分析说明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重在“论道”,指出“无”的作用。
对于这一观点你认同吗?试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七)、知识归纳、课堂小结
苦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