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07月18日—
(第六十九期)
我和王振深感艺术之魅力,书法之有用,遂商定申请一公号,名“两块砖墨讯”,以此为平台与书友文朋通声气。
———莫言
《梦想》
莫言题马的眼镜释文:
?马的眼镜?
莫言
(莫言书)莫言读吴小如戏曲文集得句释文:
三龄听戏辨皮黄,
月旦春秋只眼光。
笔墨诗文多古意,
登台不让压当行。
读吴小如教授戏曲文集得句
辛丑入伏莫言
(莫言书)吴小如唱京剧《蟠桃会》选段莫言左书吴小如诗莫言左书吴小如诗之一莫言左书吴小如诗之二莫言左书吴小如诗之三莫言左书吴小如诗释文:
浊世听歌易,
清时顾曲难。
名家纷绝响,
旧梦碎无端。
识小情何益,
钩沉迹已残。
寂寥千载后,
一例鼎彝看。
左书吴小如教授诗
晚学莫言
(莫言书)王振依莫言老师原韵作七绝王振依莫言老师原韵作七绝之一王振依莫言老师原韵作七绝之二
释文:
认真听课费思量,
领心会义眼放光。
秋水马蹄成杰构,
狗衣灿烂又何妨。
依莫言老师原韵口占七绝一首。
时在辛丑入伏
邹平王振
(王振书)
王振书吴小如诗三首王振书吴小如诗三首局部之一王振书吴小如诗三首局部之二释文:
我勖少年人,
刻苦艺乃工。
读书与行路,
造化力无穷。
持之数十年,
落笔气如虹。雒诵诗三百,
潜心到考亭。
世风争蔑古,
经义独垂青。
昼晦非关雨,
山巍岂必灵。
平生疾虚妄,
愿子德长馨。
千古才情一脉亲,
风行水上自多纹。
红楼佳丽原非梦,
春草池塘孰与芸?
人换世,笔销魂,
仙家警幻事疑真。
漫嗟尘海知音少,
满纸荒唐脂共芹。
辛丑入伏敬录吴小如先生诗三首
晚生王振
(王振书)
《启迪》
王振书莫言《马的眼镜》选段王振书莫言《马的眼镜》选段之一王振书莫言《马的眼镜》选段之二王振书莫言《马的眼镜》选段之三王振书莫言《马的眼镜》选段之四释文:
其实,我从吴先生的课里,还是受益多多的。他给我们讲庄子的《秋水》和《马蹄》,我心中颇多合鸣,听着他绘声绘色的讲演,脑海中便浮现出故乡一望无际的荒原上野马奔驰的情景,还有河堤决口、秋水泛滥的情景。后来,我索性以《马蹄》为题写了一篇散文,以《秋水》为名写了一篇小说。《马蹄》发表在年的《解放军文艺》上,《秋水》发表在年的《莽原》上,这都是听了吴先生的课之后几个月的事儿。这两篇作品对我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蹄》表达了我的散文观,发表后颇受好评,还获得了当年的“解放军文艺”奖。《秋水》中,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地理名称,从此,这个“高密东北乡”就成了我的专属文学领地。《秋水》写了在一座被洪水围困的小土山上发生的故事,“我爷爷”“我奶奶”这两个“高密东北乡”的重要人物出现了,土匪出现了,侠女也出现了,梦幻出现了,爱情出现了,仇杀也出现了。应该说,《秋水》是“高密东北乡”的创世纪篇章,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敬录莫言老师《马的眼镜》一文选段
王振
(王振书)
《故乡》
莫言手书重温马的眼镜莫言手书重温马的眼镜之一莫言手书重温马的眼镜之二莫言手书重温马的眼镜之三莫言手书重温马的眼镜之四莫言手书重温马的眼镜之五莫言手书重温马的眼镜
释文:重温马的眼镜
近日得读吴小如先生高足谷曙光教授编注《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真知灼见,启我心智,丽辞隽句,悦我耳目,不由记起三十多年前听先生讲课情景。本欲将旧作《马的眼镜》附于本期墨讯再请读者指教,但因涉及到首发报刊权益,故只能摘录片段就教读者。吴先生为军艺文学系讲课事,在文集第三册“谈戏信札”中亦有涉及。吾从吴先生的课中获益甚多,《马的眼镜》一文中有详尽描述,感兴趣的朋友可搜读之。文题来自我的一个小小的恶作剧以及吴先生在北大西门外脱口而出的两句诗:“狗穿毛衣寻常事,马戴眼镜又何妨”。辛丑六月莫言
(莫言书)《奋勇》本期特选择多匹汗血宝马图,供读者欣赏,向拍摄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