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今天跟大家分享虞世南的五言古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古代呀,人们对季节、物候都比今天要敏感,比方说看见鸭子入水就知道春天来了,所以有“春江水暖鸭先知”;那看见雄鹰出发就知道深秋到了,所以有“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同样,听见蝉鸣,大家就知道,时节已经进入盛夏,而且呢,就要向秋天过渡了,所以蝉既属于夏天,又属于秋天。比方说“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那就是夏日之蝉;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则毫无疑问是秋日之蝉。在唐朝有三首特别著名的咏蝉诗,被称为“咏蝉三绝”。一首是初唐虞世南的《蝉》,另外一首是同属初唐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还有一首则是晚唐李商隐的《蝉》。这三首诗风格、气度都大不相同,但是呢,都是托物言志,能够烛照(亦作“烛炤”。烛光照射;光亮照耀。唐宋之问《寿阳王花烛图》诗:“烛照香车入,花临寳扇开。”)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三首咏蝉诗里头,虞世南的《蝉》时间最早,立意最高,所以呢先说这一首。先看第一句:“垂緌饮清露”,“緌”是什么呢?“緌”是古代人系帽子的帽带,打一个结垂在下巴下边。那蝉的头上也有下垂的触须,看起来就像垂下的帽带一样,所以“垂緌”就代表蝉。这种用部分代指整体或者用特征来代指全部的方法,古人常用,这就和用“细腰”代指美女、用“兜鍪(dōumóu,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秦汉以前称胄,后叫兜鍪。)”来代指勇士是一个道理。那“垂緌”就是蝉,“饮清露”又是怎么回事儿呢?这其实是指蝉的生活习性,蝉是靠吸树的汁液来生活嘛,古代人观察没有那么细,他们还以为蝉是靠喝露水生活,所以才会说“垂緌饮清露”。那这句话如果直接翻译的话,就是蝉喝露水。问题是他要表达的意思真就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所谓“垂緌”不仅仅是垂下来的帽缨、帽带,它还可以指达官贵人哪,因为在古代老百姓裹头巾就可以,但是一旦当了官就要峨冠博带,所以世家大族不是又称为“簪缨之族”嘛。那“清露”呢,“清露”它不仅仅是指露水,它还代表高洁的生活、高洁的志趣。但是问题来了,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之中啊,达官贵人和清高可并不是那么协调的概念。春秋战国的时候,齐国的隐士曹刿就曾经说嘛:“肉食者鄙。”《红楼梦》里头清寒之士柳湘莲更是公然对贾宝玉讲,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所以说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呀,“贵”和“清”是两回事。“垂緌”和“清露”这两个形象往往并不相容,但是虞世南不一样,他一句“垂緌饮清露”,马上一个既贵且清的形象就出来了,这样身份高贵而又内心清洁的形象是何等难能可贵呀!那我们凭生活经验都知道,跟形象相比呀,蝉更吸引人的是它的声音,所以写完形象,虞世南紧接着要写声音了。怎么写呢?看第二句:“流响出疏桐。”所谓“流响”,就是像流水一样长鸣不已的蝉鸣嘛,而“疏桐”呢,则是枝叶扶疏(解释:①形容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②比喻分析事理详明缜密。③比喻兴旺发展。出处:《后汉书·延笃传》:“草木之生,始于萌芽,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末虽繁蔚,致诸根也。”)的梧桐,那直译过来,无非就是说蝉的叫声从梧桐树的枝叶之间不断传出。那是不是只有这一层意思呢?当然没那么简单。梧桐在中国可不是一般的树,它自带高贵属性,《诗经·大雅·卷阿》篇里就讲啊:“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庄子《秋水》篇也说:“夫鹓鶵(yuān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鹓鶵”也是凤凰一类的贵鸟,所以说自古以来,凤凰跟梧桐才是标配。但是在这里头,诗人却把蝉和梧桐放在了一起,他不让蝉在杨树上叫,也不让蝉在柳树上叫,偏要让它在梧桐树上叫,这本身就抬高了蝉的身份。这还不够,他不写“流响出梧桐”,偏要说“流响出疏桐”,一个“疏”字又把蝉的身价给抬高了,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里头,疏比密好,瘦比肥好,暗比明好(是不是过不如不及?),所以林逋讲:“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暗香”才能尽显梅花的含蓄和清高。那这首诗也是一样啊,梧桐本身已经是高洁之树了,再加一个“疏”字,则尤其显得不同凡响。这还不够,在“流响”和“疏桐”之间,诗人还要再用一个“出”字儿,这个“出”字儿用得又特别好,这个字好在哪里呢?所谓“出”就不是鸣,也不是叫,不带任何主观性,而是讲一种纯粹客观的效果。那我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客观性呢?他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呀,蝉不是为任何人而鸣叫,但是它的声音自然而然地穿透了梧桐树枝枝叶叶,传到了人的耳朵里。这相当于什么呀?这就相当于张九龄的“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呀,树木不求美人而美人自来,为什么呢?因为味道芬芳。同样,蝉鸣不求人听,而人自然听到,为什么呀?因为声音清亮啊。一只鸣蝉,只靠吸风饮露,却能发出如此清越的声音,这是何等的高标异帜啊!把这两句诗放在一起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一个处身高洁而又魅力非凡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那这是蝉吗?当然是蝉,但又不仅仅是蝉,它更是高贵君子。其实对于君子,特别是对于身处高位的君子来讲,只有饮得“清露”,或者说只有立身清白才能“流响出疏桐”,才能让人信服,让人传诵啊,这不是古今一致的道理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蝉的高洁形象已经树立起来了,那接下来写什么呢?接下来是进一步的升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是议论,但是议论得真自然,自然在哪呢?它其实是直接衔接上一句的“流响出疏桐”,为什么蝉声能够穿过梧桐树呢?这不是因为有秋风暗香传送,而是因为它站在高高的树枝上,自然就能把声音传到远处。这和前两句一样,仍然是一语双关。什么是“秋风”啊?所谓“秋风”既是指自然界的长风,也可以是指人世间的各种力量啊。《红楼梦》里头薛宝钗不是说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嘛。但是呢,在虞世南笔下,蝉鸣不藉秋风送,正如那些立身高洁的君子,他并不需要见风使舵或者通关节或者傍权贵,照样能够名声远播,这是何等自信的精神、何等雍容的气度啊!“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个“自”,一个“非”,一正一反相互对照,一个君子对人格力量的高度认可已经溢于言表,写得气象高拔而又从容不迫,这就是所谓的诗眼哪。其实这首咏蝉诗啊,也是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为什么呢?因为虞世南的人生就可以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来形容。虞世南是唐太宗朝的重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能够进入凌烟阁,绝对是凭自己过人的本事和德行。虞世南本来是南方人嘛,陈朝灭亡之后和哥哥虞世基一起进入长安,马上名噪一时,时人把他们比作陆机、陆云兄弟。那后来呢,虞世基成了隋炀帝的心腹,虞世南本来可以凭借哥哥的力量平步青云,但是他坚持闭门读书,就是不沾哥哥的光。这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吧?更难得的是啊,到隋朝末年,江都之变爆发,隋炀帝被杀,虞世基也被叛军抓了起来,要就地正法。正在这个关头,文弱书生虞世南冲入法场,抱着哥哥嚎啕大哭,请求叛军让他替哥哥去死。所谓“时穷节乃现”哪,虞世南的这番义举当时就被传为美谈,这是一件事。还有一件事,虞世南后来不是又被唐太宗网罗成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嘛,唐太宗当了皇帝之后,没事儿的时候还经常跟他谈论诗歌学问,但有一次唐太宗写了一首“宫体诗”让他唱和,这可是大臣的难得荣耀啊。没想到哪,虞世南看了一眼之后讲,陛下的诗,虽然写得不错,但是内容不雅正,俗话说“上行下效”,天下人要是知道陛下喜欢这类艳诗都效法起来,那可不是国家的福气,所以我还是别唱和了。这样当面慷慨直言,就算是魏征也要服气呀。这还不够,虞世南还是唐朝初年的“最强大脑”。有一次唐太宗要在屏风上写《烈女传》来警示后宫,一时没有找到文本,虞世南站出来讲了,我记得,我来写吧。他写完了又找出文本来一对照,居然一字不差。大家要知道,《烈女传》它不是诗,不是赋,是人物传记呀,讲古代个妇女的事迹,这样的东西是最难背的呀。能把这样的东西都记得一字不差,可见虞世南的记忆力有多强大。所以后来唐太宗出行,有人说应该带几本书路上看,唐太宗说,不用了,这次我有虞世南跟着,他就是活动图书馆。这又是一件事。那再说一件事,虞世南还是唐朝初年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和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唐太宗不是也喜欢书法嘛,他就曾经讲,别看褚遂良写字好,他是要挑笔挑纸的,能够随便拿起一支秃笔就写出好字来,天下只有我跟虞世南两个人。虽然对自己的评价有夸张的嫌疑,但是对虞世南确实是由衷认可。把这些优点加在一起,其实就是唐太宗说的虞世南有“五绝”,哪五绝呢?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而且唐太宗还讲,如果所有大臣都能够像虞世南这样,天下没有治理不好的。你看能够被当朝皇帝如此看重,一般人多多少少会有点儿沾沾自喜吧?可是虞世南真的没有啊。你看他不比龙凤,不比鲲鹏,而是借小小的鸣蝉自比,托物言志,这不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高洁吗?再读一遍,“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笔下的蝉是高贵的,有贵族风范,有君子德行,那么“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笔下的蝉又是什么形象呢?下一首跟大家分享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朗诵者简介:
滔声美文: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班,主任播音员。爱好历史,喜欢古诗词,从古诗词中体会古人的情感,抚平自己的内心,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让生活的烦忧不再令自己无助。喜马拉雅专辑《唐诗品读》、《滔哥读美文》。《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苏轼: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欧阳修《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人在舟中便是仙《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客中初夏》司马光《小池》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杨万里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杨万里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江南文脉》诗词篇41杨万里《夏日杂兴》经典咏流传:杨万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夏夜追凉》杨万里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日绝句》杨万里
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插秧歌》杨万里《舟过安仁》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桑茶坑道中》杨万里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杜甫《江村》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天净沙·夏》白朴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入若耶溪》王籍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赠荷花》李商隐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晚晴》李商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日射》李商隐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李商隐《采莲曲》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采莲曲》白居易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刘方平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曲》吴均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采莲曲》张籍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采莲曲》崔国辅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西洲曲》,流传千年的相思恋曲《江南文脉》诗词篇16汉乐府《江南》
江南清如许《中华古诗词首》77汉乐府《江南》经典咏流传:汉乐府《江南》《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初夏》朱淑真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夏日六言》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初夏游张园》戴复古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题榴花》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池上早夏》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夏夜叹》杜甫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忆王孙·夏词》李重元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疏影·咏荷叶》张炎
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西湖杂咏?夏》薛昂夫
风,满座凉;莲,入梦香《纳凉》秦观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得胜乐·夏》白朴
喷鼻香十里荷花《清平乐·纤云扫迹》刘克庄
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浣溪沙·五月江南麦已稀》纳兰容若
黄梅时节雨霏微,闲看燕子教雏飞《幽居初夏》陆游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张先《蟾宫曲·咏西湖》奥敦周卿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竞渡曲》刘禹锡《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白居易《夏意》苏舜钦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皇甫松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鄂州南楼书事》黄庭坚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南歌子·疏雨池塘见》贺铸
阴阴夏木啭黄鹂《谒金门·五月雨》陈子龙《销暑》白居易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次石湖书扇韵》姜夔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苦热题恒寂师禅室》白居易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小暑六月节》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张元干《清平乐·夏日游湖》朱淑真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大热五首·其二》戴复古《诗经·豳风·七月》《子夜吴歌?夏歌》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喜晴》范成大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千秋岁·咏夏景》谢逸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夏日山中》李白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雨后池上》刘攽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大暑六月中》元稹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1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