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第十册庄子选第6课贻笑大方
《庄子(选)》——贻笑大方
经典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涯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yù)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dǔ)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秋水》)
大意:
秋天的洪水,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支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自己聚集了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河神顺流东行,来到北海边,向东望去,看不见大海的尽头。河神这才改变了洋洋自得的面孔,茫然抬头,对着海神叹息说:“俗话说,‘懂得一些道理,就认为天下无人能及’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吧。而且我还曾听说,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节义不值得看重,开始不敢相信,如今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渺无边,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面前,可就危险了,我一定会被懂得大道的人所耻笑了。”海神说:“不可以与长期生活在井里的青蛙谈论大海,因为它受到空间的制约;不可以与只能生活在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冻,因为它受到时间的局限;不可以与见识浅陋的人谈论大道,因为他受到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大海,就知道自己的浅薄,可以与你谈论大道了。”
解读
有一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说在鲁班之前摆弄斧头,显示自己的手艺,讽刺小人物的自我得意,不知天高地厚。中国古代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叫做“夜郎自大”,说的是西汉的使者到达夜郎国,夜郎国君以为自己国家很强大,天下再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向汉使者问汉朝的疆域如何,一问才知道夜郎国是多么的弱小,因而成为后世的笑柄。当人类说着“地球中心论”,说着“人是万物之灵”,后来发现地球不过是太阳系里一颗小行星,人也只是这宇宙里的一种生物罢了,人们是不是想过自己也曾班门弄斧,也曾夜郎自大?
人们生命是短暂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的,宇宙也是无穷的,怎么以有限的生命与认识去了解无穷的知识与宇宙?只有放宽我们的心胸,不狂妄自大,才能知道人类的渺小,才能真正认识到世界的本质。《贻笑大方》这一段文字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其内容是描述黄河河神在秋天涨水的时候,以为天下河流的美景全在自己这儿,于是洋洋得意。当它流到海时,发现汪洋大海,烟波浩渺,无边无垠,才惊觉自己当初的肤浅,悔之莫及。海神若告诉他,万物常常受到环境的拘束,而无法有高远的见解,但你能离开河岸,来到大海,就是可以谈论大道的人了。这个故事与儒家的“求仁得仁”的意思有些接近,意指一个人如果有心改变自己的肤浅,就已经离开肤浅了,如果画地为牢,则无法超脱过去的浅陋。这段文字写得很优美,读来也朗朗上口,十分流畅,河神与海神的语言生动而有意味,两神的面目清晰,河神的知错即改,海神的宽宏大量,全在言语里流露出来了。如何理解庄子的逍遥
在《庄子》的书中,“逍遥”一词可以看出两个特点:一是它都作动词和形容词用,也就是说它本身不是一个哲学术语,而是一种行为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不能仅在“逍遥”两字的概念上求解,而应在追求逍遥的工夫上体验实践。二是它都和“无为”、“无事”相连。这显示了“逍遥”的工夫关键在“无为”,是在心性上有很深的修养工夫。
如此一来,它提供了一线契机──人能通过心性的修养工夫,体解“无为”的人生智慧,以达生命的逍遥游。体人间道中“道”,在人间道中磨炼、修养、体悟,体解无己、无为、无待的生命逍遥游哲学。
《庄子》的“逍遥”有“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的无为境界。憨山大师在注解《庄子》内篇时,便将“逍遥”视为道家的解脱境,甚至与佛教的境界类比:
逍遥者,广大自在之意。即如佛经无碍解脱,佛以断尽烦恼为解脱,庄子以超脱形骸、泯绝知巧,不以生人一身功名为累为解脱。……不得如此逍遥者,只被一个我字拘碍,故凡有所作,只为自己一身上求功求名。自古及今,举世之人,无不被此三件事,苦了一生,何曾有一息之快活哉!独有大圣人,忘了此三件事,故得无穷广大自在逍遥快活。
“逍遥游”作为一种绝对的自由,乃是主观与客观无任何分别对立的自由自在的存在,它超越一般的思维认识过程,而是当下直透万物根源“道”的直觉体悟以及一连串的修养工夫所致。这是一种理性的直觉,而且与物同体,甚至与造化同游的精神心灵的绝对自由。
庄子之“游”是一种“游心”,且是“游心于道”。“游心”是心灵冥合于道,而彰显出来的解脱与自在,不被外物所役所限,可以超然于物的世界中,以自由的形式,延展心灵的视野,这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也可说是一种超越的精神境界。
庄子对于生命无限自由、洒脱自在、人生逍遥游之祈向,是一个“至乐”、“至美”之境。人在游于无穷,遣去物累情执,人世中不起分别造作,故能意静而心恬,而灵台心不因外物而纷纭扰荡,是以冲和内保,故愉悦柔美之情亦自然而生。那“通于万物”“与物为春”的和谐,正是浑化物我、主客的心灵转化。因内心的安定与谐和,而体会那份回归后的宁静,是一种自然的和谐与美感。
庄子的“逍遥游”,是一场与“道”相会的生命体悟之旅。在勘破现象界、物界之种种限制,返回自家生命的真实,走向大化流行的道——生命有了转化、升华的无限可能,同时也将开显存在的意义及深度,超越生命的有限格局,体现逍遥自在的人生旨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