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逍遥游篇一

发布时间:2021/4/28 23:00:59   点击数:

这是安装宇宙思维系统的号

前言

有的人.思想可以突破一隅,

有的人.思想可以突破一方。

有的人.思想可以突破地球。

有的人.思想可以突破银河系。

庄子的思想,突破了宇宙。

很多时候,他是站在宇宙之外看宇宙,看累了,就撇两眼地球上的蓝星人。

这就是庄子的宇宙思维观。

正文:

北冥ming有鱼,其名为鲲kun。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i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本篇主要讲上古时期宇宙观,以及上古时期的天文和历法,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种循天而行,与天为一的人生观。

而不是讲一种大鱼和一种大鸟的寓言故事。

庄子的思想问世以来,就一直被人误读。

几千年过去了,也没人能看懂庄子。

因为从第一篇就错了,后面也都会跟着全错。

“冥”字小篆

冥,指浩瀚无垠,无边无际的宇宙。

华夏族的先人,以太阳为中心建立了天体视运动,通过天文观测来确立历法。

天体视运动,可以分为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

在周年视运动体系里,以北天极为不动的拱极星,天球围绕北天极旋转。

可以把天球划分为四个区域:

北宫玄武七宿,

东宫苍龙七宿,

南宫朱雀七宿,

西宫白虎七宿。

这便是四象二十八星宿。

为什么是二十八宿呢?

因为以天球上的恒星为参照,恒星月周期为27.天,取整数为28天。

用二十八宿,环天球一周,这样就可以通过观测星象的变化,来确立四季和节气。

宿,是月球宿留之意。

春分,在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气。

通过观测天文,以定历法,通过历法,再指导农时,农时最关键的节令,就在于春分时播种。

所以中国文化里,既崇拜苍龙七宿的龙的星象,也崇拜朱雀七宿凤凰的形象。

通过对苍龙七宿和朱雀七宿的观测,都可以确立春分节气。

楚人的文化传统,是通过观测朱雀七宿来确定春分,庄子是楚人,所以在《逍遥游》中,用的是楚人以朱雀七宿定四时方位的天文和历法。

苍龙七宿,春分的时候,出现在东方的天空。

朱雀七宿,春分的时候,出现在南方的天空。

白虎七宿,春分的时候,出现在西方的天空。

玄武七宿,春分的时候,出现在北方的天空。

而在秋分的时候,四象对应的方位则刚好相反。

秋分时节玄武七宿会出现在南方的天空,朱雀七宿,会出现在北方的天空。

北冥有鱼,

指秋分时,出现在北天球的朱雀七宿。

其名为鲲,

是指处于天球中的位置比较低,如同鱼潜伏在大海里那样。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是说朱雀七宿悬浮在天球上,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看它,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化而为鸟,

并不是指海里的一条大鱼,变成了一只鸟。而是指星象的变化,朱雀七宿随着时节的变化,从北方的地平线附近,升高到天空中。

其名为鹏,

鹏在古代,和凤是同一个字。有人认为,朱雀和凤凰、玄鸟,是指三个不同的事物。

从庄子的逍遥游来看,凤凰、玄鸟和朱雀七宿,是指同一个事物。

这里的鹏是指朱雀七宿。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同样是说明,朱雀七宿看起来是非常大的。

怒而飞,

是指朱雀七宿,整体上升到了星空里。

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里的翼是指朱雀七宿里的翼宿。

翼宿非常的巨大,连绵在天球之上,如同垂天之云。

图:宋代四象二十八星宿星象图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这句说的是,朱雀七宿,运行到天球的南宫位置。

天池,指朱雀七宿中的井宿横跨天上的银河,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

我们的古人把银河系,称之为银河。

那么推而广之,全宇宙的太空星辰,就被庄子比作成了浩瀚无垠的大海。

庄子认为,日月星辰的运动都是宇宙中,波澜壮阔如大海般整体运动的一部分。

日月星辰的动力,只是来自于这种整体运动的推动。并不是自主运动。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a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齐谐》,

上古时的天官书,并不是志怪书籍。

在上古时代,我们的先人用星象给四时定方位,同时也用动物等象形,把星宿拟人拟物化。

天文和人文的互相交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特征。

比如,伏羲人首蛇身。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都是天文现象。

而不单纯的是志怪现象。只是看起来是志怪,其实并不是志怪。

《齐谐》上记载:“朱雀七宿,运行到天球的南宫,在银河击水三千里,接着升高到天球的中天之顶,有九万里那么高。这时候,节气的流变,运行到了一年中的春分时节,朱雀七宿,从北冥运行到南冥,经历了六月。正好是一个恒星年的一半时间。”

抟扶摇,

三个字,非常形象。

抟,

周而复始的圆周陀螺运动。

地球就像一个陀螺那样在自转和公转运动。我们的视觉上,地球是不动的,所以太阳视运动,看起来是,天空的星宿,在围绕北天极做圆周运动。

扶摇,是指朱雀七宿扶着苍龙七宿的角宿上升。如同扶着两只角一样。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体的运动,就如同在天上奔腾的野马一样。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就如同一颗尘埃。

随着天体的运行,推动时节的变化,在不同的时节,地球上便有不同的生物应节气而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看上去是那么的湛蓝,但是天真是蓝色的吗?

并不是天本身是蓝色的,而只是天太过于遥远,遥远得看不到边际,所以只不过是看起来是蓝色的罢了,实际上天并不是蓝色的。

这一段讲的是上古时期的宇宙论,宣夜说。

宣夜说认为,

宇宙万物,都是由气所构成的,宇宙无边无际,所有的天体,都是漂浮并运行在虚空之中。

宇宙中大部分区域都是黑暗的,因为宇宙的大部分区域,气都太过于稀薄。

而只有积气的地方,才会产生恒星,有了恒星才会发光。

这个宇宙论,和我们现在对宇宙的认识,是一致的。

甚至比我们现在的宇宙模型更完备。因为现在人根本不懂什么是气。

宣夜,

是指充斥弥漫在整个宇宙的黑暗。

宣夜的意思,类似于玄冥一词,冥,也是指黑暗的意思。

宣夜说,是从上古时期传下来的。

大概在庄子之后的时期,这一整套的天文学图法术都失传了。

庄子肯定是看过宣夜说流传下来的典籍的,所以才会写逍遥游这篇文章。

古代的天文学,关于宇宙模型,有三个主流的学说。

一个是我们刚刚说的宣夜说,

另外两个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我们现在的人,一说古代的天文学,就觉得是古人都认为天圆地方,然后就开始嘲笑古人。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天圆地方,就是盖天说。

并且,盖天说早就被古人推翻驳倒了。

古人并不认为地球是一个方块,天是一个圆罩子盖在一个方桌子上那样。

古人反驳的很有力,古人说,如果真是盖天说那样天圆地方的话,地的四个角就盖不住,就会伸出到天的外面去。

于是推导出来,盖天说自相矛盾。

浑天说:

为了修正盖天说,不至于使地的四个角,伸到天的外面去,古人对盖天说进行修正。认为天和地,都是中间隆起的。天如同鸡蛋壳,地如同鸡蛋黄,天在外面包裹着地。

这样的浑天说,已经没有天圆地方的影子了。

尽管宣夜说已经失传了,通过对整本《庄子》的解读,依然可以把它复原出来一部分。

只有理解了古人的宇宙观,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化。

逍遥游篇,北冥有鱼这一小节完了,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04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