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散文精选吴选民三说钓鱼
我虽说不上钓鱼迷,但确实爱好钓鱼。钓鱼,在我虽说更多的是一种情调享受,但也不是丝毫不谋渔利。今天看了张莹先生的“大智慧与小聪明”,我又一次想到了钓鱼。
我常常邀一些朋友去钓鱼,往往因“不会”而被婉,我知道,那是他们没有这种爱好。那么,钓鱼究竟需不需要“会”呢?要说需要多大技巧,那是骗人的,要说一点技巧没有,那也不符合事实。不然,怎么会有放长线钓大鱼之说。技巧的掌握因人因事而异,技巧的运用也同样因人因事而异。
单看沉钓吧(钓水底鱼),先说善钓者常用的“大”技巧,它强调钩与标的绝对平衡。简单讲,就是钩刚落底,标端就现于水面(一目或两目不等,根据个人习惯),既不让砣落底,也不能让钩悬空。如遇水流较大,就用“跑砣”法,就是加重砣的分量,使砣迅速落底,钩与子线(链接钩与主线的部分)横躺水底,但又不紧紧缠牢线,鱼一旦吞饵,子线从砣的间隙中滑动,带动主线,标便做出快速反应。说得有些专业枯燥了,简单讲,就是一旦鱼吞饵,就要让标尽可能快速作出反应,亦即反应越灵敏越好。这种钓法,非常讲究标与铅砣的调整,它一般适合那些垂钓爱好者运用呢?当然首先是急性子,还有就是那些上班族或者家务多的人,他们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浪费长时间,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钓到尽量多的鱼。难听的说法就是急功近利者。其长处就是快,短处是不易钓到大鱼。就这点而言,所谓“大”技巧其实是小聪明。
同是沉钓,还有另一种善钓者,他们基本上不讲究砣与标的调整,叫“钓死砣”。天天在同一钓点投食做窝,一坐半天乃至一天,往往一无所获,空竿而归。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用的是死砣,小鱼吞钩是没有什么反应的,而大鱼,野钓毕竟稀少。在很多人眼里,他们之愚拙,比守株待兔有过之而无不及。守株者虽空守而无所失,或者说失去的仅仅是时间,而这类善钓者失去的不仅是时间,还偷鸡不成倒失一把米。人们不知,这些愚拙的善钓者,不仅具有大智慧,还具有高品位。说智慧,他们虽时常空竿,一旦有得,往往是大货,轻则几斤,重则十几斤乃至几十斤。说品位,与其说他们空守,不如说他们守空。无鱼时,他们定神秉竿,万念皆空,山水与我相融,花鸟与我一境,恬静淡定,悠然自得。乃鱼仙也。“空”则神定气清,物我两忘。空守者,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洋洋自得。“守空”者,耐得了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断修炼,自我提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寂寞阑珊的处境决定了一个人的修养与境界。“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阑珊时,“黄叶著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是一种守空,一种境界,不是空守。他作“红楼”时想不到也不会想能千古传诵。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两个人。一是姜尚,年轻时的姜子牙,因家境败落,当过屠夫,开过酒店,聊以度日。他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直到70岁满头白发,还一事无成。72岁的姜子牙,愚拙到了极点,竟然坐在渭水之滨,直钩垂钓。我不知道他是空守还是守空,但是众所周知,他钓到了姬昌,二人同乘而归,被奉为太师,终助武王伐纣以立周。另一个是孔明。和姜尚一样也是满腹才华,不遇明主。他隐居隆中待时,同样不是空守,而是守空,但我知道他的内心是淡定的。有诗为证:“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诗中流露出儒雅者的恬淡和大智者的自信。如果说把他的草堂春睡比作姜尚的渭水垂闲,他不也钓到了刘皇叔,从而一展雄才大略而功成名就?
说到钓鱼,我还想略说一下集中华智慧于一身的庄周。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面对高官显爵的诱惑,庄子持竿不顾。为什么?为其生也,生存应是每个人的首选(这里只单纯就生死而言,不涉及其它)。为了生存,他宁曳尾涂中,真真孤高清远,不染一尘,恪守心中之明月。皓皓乎光耀万壑;皎皎乎朗照千秋。我钦佩其大智!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小聪明与大智慧,各有千秋,各有所宜。所宜者,因人因事因时而已。
吴选民,祁门一中退休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常有作品在媒体发表。
徽梦文化传媒长期约稿
徽梦文化传媒是面向全国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点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