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当求职碰上韩愈庄子孔子和李白

发布时间:2018/7/20 20:11:31   点击数:

周章坤:稀夕的本科校友~安微人,四川大学历史学硕士,准高中历史老师。爱读书、爱吹笛,是一位少见的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90后才子。内化于心,外塑于行,观其本人,就知其为不凡之人。

(花絮:稀夕问才子,如此介绍可否。才子说“如果要写毕业学校的话,自然也要写湖大,应该不用写这些吧”;满腹经纶之人,必虚怀若谷。)

那是我到武汉的第三天,离开成都的第七天,几经辗转,我终于在一间狭窄的短租房里安稳下来,等待着捉摸不定的招聘会。这是一间仅容一张床的房子,位于十四楼。床右边的墙壁上掏出了一半作为浴室,早上起床向右一脚即可进去洗掉睡意,像是脱胎换骨,迎接新的一天。床尾是张办公桌子,卡在床与前窗之间,正好以床为凳。那是一整面窗户,拉开窗帘似乎整个武汉尽收眼底。首先吸引目光的是雄楚大道高架桥,车辆川流不息,黄昏时的车子时时刹车,慢慢向前,则俨然是一条缓缓流动的红河。车声如水声,在秋意笼罩的静穆中,营造出“风雪夜归人”的温情,孤寂的心灵如同凛冽寒夜里泡在热水中的脚,因此刻的安全而欣慰。目光穿过华师宿舍群的间隙,隐约可见寒意晃荡的南湖,衬托的车流更加温暖。

侧坐在床上,一腿盘曲,一腿立起,看着窗外的世界,竟生一人独对江山的气概,九月以来四处奔波的劳累和因应聘屡屡受挫的颓唐,便也消失不见了。作为一个喜欢以理性之孤光自照的人,这种心情的变化不能不引起我的注意,一时之间,我竟不知该以何种心情面对近来的经历和难测的未来。乘着因眼前凄壮而激发的豪情,脑中竟回想起韩愈的《答崔立之书》。

(我的坐姿)

(一)当求职碰上韩愈

“仆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至于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又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时刻,四处奔波求职,以至平生身心所归之读书为学一事,无暇再顾,我自然也算是“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频繁自夸于人而一再被拒绝,“自夸”为君子之所耻,“被拒”为小人之所嘲,也可谓“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了。

其文又称:“仆始年十六七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于所亲,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及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仆诚乐之,就求其术。”大学以前,我也像韩愈一样,读了不少“圣人之书”,有理想有抱负,觉得名利没什么重要,然而当真正直面生活的负担,则不能不心羡“人多贵之”的职业,就求谋生之术,回头一想,我认识到这一点大概也是二十岁吧。

韩愈求职时,“或出礼部所试赋、诗、策等以相示,仆以为可无学而能,因诣州县求举。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四举而后有成,亦未即得仕。闻吏部有以博学宏辞选者,人尤谓之才,且得美仕。就求其术,或出所试文章,亦礼部之类。私怪其故,然犹乐其名,因又诣州府求举。凡二试于吏部,一既得之,而又黜于中书。虽不得仕,人或谓之能焉。退取所试读之,乃类于俳优者之辞,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既已为之,则欲有所成就。因复求举,亦无幸焉。”

这种求之不得的遭遇必然使自信的韩愈心生疑惑而自我怀疑,就好像曾经把求职想得很理想化的我,也因屡屡不知招聘者的录用标准何在而又自我怀疑一般。此时此刻,自然也有好友,如崔立之安慰韩愈一样安慰我,以为才识过人如我而不被赏识,有些替我可惜,可崔立之的好意,韩愈并没有接受。他究竟没有不相信自己,他引屈原、孟轲、司马迁、相如、扬雄等五子为援,认为若是五子像他一样求职,必然也会因不善“俳优之辞”而落选。

“设使与夫今之善进取者竞于蒙昧之中,仆必知其辱焉。然彼五子者,且使生于今之世,其道虽不显于天下,其自负果何如哉!肯与夫斗筲之士决得失于一夫之目,而为之忧乐哉?”韩愈以倨傲的态度安慰自己,一个作文可与“《诗》《书》相表里”的人,怎能与“斗筲之士”在匹夫眼中争优劣,并因此结果而哀乐呢?

韩愈回到了他“苦家贫”而求职的初衷,认为“求食”之道与自身之价值并没有关系,而其“汲汲于进者,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所乐于人耳。其他可否,自计已熟,诚不待人而后知。”之所以努力求职,无非两个目的,一个是赚钱养家,一个是向他人分享令自己感到快乐的事,至于此身的价值、身心之所依归,则另在别处,自己明白,无需别人认可来证明。崔立之将韩愈求职,比为卞和献玉,璞玉虽难得,究竟因未经打磨而不为人所知,而韩愈则直接否认自己献出了自己的玉,他献出的是为了养家而对世界的迁就,至于他的玉,“自计已熟,诚不待人而后知。”

(韩愈求职姿势)

(二)当求职碰上庄子

我向来也自认为有些微知识,大学以前更是意气风发,即使考试在班级里只能算中下,也有“自计已熟,不待人而后知”的清傲在,故而韩愈的遭遇与心态此刻自然能给我莫大的安慰。然而大学之后,读书日多,见识日广,反不愿以此骄人。一好读书之人,若以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那简直算是白读了书,自己的标准实不比他人的优越,我甚至不允许自己认为这么想是我的大方,而是确实如此。

因此,在世俗中受挫之时,我不能像韩愈那样,以为才识并未献出,而那些与我同在求职之人只是“斗筲之士”。因为有时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之才识于所谋的职业实在并不必要或重要。对于招聘者而言,自然会选取最有效率的招聘方式,他也实无必要为了或有或无的才识大费周章。我早已于大学弃绝了“怀才不遇”的心思,又怎能于此时借以自慰?但我究竟是个有些微知识的人,以理性之光照了一番韩愈的心思,明白自己能够跳出来,自然也不妨再躲进去安慰一番,因为我毕竟是个有些微知识的人。当我意识到我的知识于人并无用处,庄子带着《逍遥游》便又趁机而入。

其实直到这学期,我对《逍遥游》都毫无感觉,可谓不知所云,虽然历来解释也看过不少,总觉得说不透。近几月才稍有所感。《逍遥游》一开头就是鹏程万里,而雀鸟嘲笑大鹏费力飞得那么远,觉得自己飞得很低也非常快乐。后人总结为“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这实在是笨俗,虽然庄子也俗,但这种眼光配不上他的聪明。燕雀并不是不知鸿鹄之志,因为这里的大鹏并没有志。它一扇翅膀就是九万里,它也很无奈,它飞不低和燕雀飞不高一样,都不是志向作祟,而是能力不同。可燕雀不知道,它不明白即使大鹏想飞低也飞不低的无奈,更不会了解大鹏的感受。大鹏能理解燕雀吗?也不能,它会以自己为标准来想象燕雀,觉得他们志气太小,比如韩愈。

能力与事业不匹配,则虽有志向不能成功,这里重要的不是能力之大小,而是匹配与否。故而尧以才德不及许由,而请求许由代替他治理天下,许由怎么说呢?“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予无所用天下为。”他没有否认自己才德高于尧,但问题在于尧之才德足以使天下得治,自己高出的才德对于天下并无用处,反而还会有问题,因为尧与天下才是标配。

这对求职中的我,不能不有一种启示。我虽是个有些微知识的人,但若这些知识对于所求的职业并无太大用处,实不能以此自矜。自己在所求职业的能力上究竟是何水平,这个判断应由招聘者做出,才最为客观。于是你能通过哪一场招聘,那就是你的标配。庄子先提出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与理解之难,又要人找准自己的位置。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多方面的,你若选在能力欠缺处安置自己,自然只能接受与之相配的位置。你做一个职业可以,不代表做另一个也可以。看破此点,方能逍遥游,大鹏知道自己飞不低是因为做不到,雀鸟知道自己飞不高也是做不到,才能互不嘲笑,安于所遇。所以我似乎没有必要对于连日的失败斤斤计较或失望不安,这也只是我寻找标配的过程。

(知足常乐)

(三)当求职碰上孔子

但我不喜欢这样庄子,他或许认清了世界和生活,但他不算是个勇者,他并不爱这个世界和生活。一入《养生主》,此人便俗而又俗。“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你能想象以逍遥随性闻名的庄周,如此在意“保身”、“全生”吗?这简直就是一只以不动来长寿的乌龟,活着有何趣味?许由为什么不能试着治一治天下?大鹏与燕雀虽不能做对方做的事,难道真的不能互相理解吗?最起码不同程度的理解可以做到的吧。

人自然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安于所遇,但如果一早抱着这种心思,不拼劲全力、不知好歹地去找一番,又怎知自己的标配到底何在呢?追求最好的,并不代表无法接受不好的,但若是不追求,你并不知道自己是在自适还是自弃。这是庄子无法与佛祖相比的地方,更是庄子无法与孔子相比的地方。但我究竟是个有些微知识的人,既以理性之光照见庄子之弊,亦不妨暂躲进去逍遥一会儿,当我认识到追求之不可无、前途之不足畏,我就不能不想到孔子。

(哀而不伤)

或许是机缘巧合,上次翻《论语》正好翻到《子罕篇》,有两则是挨在一起的。前一则是子贡与孔子的问答,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这里的“贾”有两个解释,一个是商人,“善贾”就是“识货的商人”,还有一种解释是通“价”字,“善贾”就是“好价钱”,这两种意思其实一样,识货的商人看到美玉,自然会开出好价钱。就好像商人并不真的指商人,“好价钱”也并不一定指利禄。

孔子一生都在推销自己,急于把自己“卖出去”,他追求的事是他最擅长的吗?那可不一定,他在追求他想做的事,从不愿将自己藏起来不用。即使屡次受挫,而仍百折不回。他有“怀才不遇”之感而埋怨诸侯有眼无珠吗?没有,一向是“不怨天、不尤人”。

在与子贡对答这一则下面,是非常著名的一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他周游列国而不得其职,虽欲富贵而不可求,但宁居九夷仍欲尽力一试,而不愿随便找一个自己非常擅长的事谋生,但是如果实在去不了九夷,那也不妨“无可无不可”地换件事做,于是“六经”传乎后世。

这是他并不迂腐的坚持与认真踏实的随性。即使是受西方自由文化影响,如王小波者,也会承认孔子是个可爱的人。很多人觉得这个先秦诸子中离我们时间最遥远的一位,却是和我们最亲近的一位。他有平凡人的情绪,会为了子路的误会而着急,会因为原壤的庸碌而不忿,会因为戏言向弟子道歉,从不用高蹈的理论和说辞遮掩自己的失落和欲求。他是大鹏,但他理解燕雀,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与悲悯,而是平实的理解与共情。他有自己的自信,但只是自己的自信,而不是与人比较的资本,他一直是“下学而上达”的。

(四)当求职碰上李白

我在华师遇到过一个同在求职的学生,他说他并无意于求职,而只是希望体会求职时的紧张、焦虑,因为他觉得应该体验一番。他说的自然是一种境界,但这种境界非得先放弃不能获得,如果事先存一种“无意于求职”的心态,又怎能真的体会那种紧张和焦虑呢?所以神仙下凡渡劫,是要把自己变为前世尽忘的真正的凡人,他绝不能想着我是体验来的。他得真能把自己看做最平凡的人,不,我们本就是最平凡的人。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不要想法子拒绝承认这一点。你看高傲如李白,也可以承认自己的迷茫无措。那一首《行路难》,才是与求职时的我们最贴近的心灵。

(乐而不淫)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平时乐趣与物质条件纵然还在,但是一心皆在前程上,竟顾不得其他任何有吸引力的事物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想通过这一招聘被某个短板拦住了,想通过另一招聘又被另一原因阻挡。焦急无奈的确仍不愿就此打住,总是暗存一点侥幸希望天降好运、此举功成。依然幻想着能像垂钓的子牙一样突然遇到文王,像做梦从日月边游过的伊尹一样被成汤重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幻想总不能使自己忘记严峻的现实,深感此事之艰辛,而且选择多种多样,互有好坏,没有一样能完全满意,实不知该何去何从,但仍不能灰心丧气,而要勉励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路太难走了!)

一时之间,韩愈、庄子、孔子和李白从我脑间心头一一走过,我认同孔子、感谢李白,但我同样愿意欣赏韩愈和庄子。除了偶尔给心灵换个口味,体贴他人的心境本身也是一件美好而奇妙的事。所以你看,读书的妙处,不在于它能给你什么指导,而在于它能赋予你不同的眼光和心境,当生活能让你更懂那些书,那你也就更能欣赏生活。如果要为生活定一个目标的话,应该就是读懂那些书吧,为了读懂那些书,要“奇而法、正而葩”的活着。

注:正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稀夕:一个生活在荆楚文化、城墙脚边的小姑娘

三级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写书代写人

行者(旅行、骑行、步行)

爱写文、爱生活、爱夸白聊天……

你花一元钱买我40min活动:我来成为你的树洞

有伤心事可以向我述说,有开心事可以跟我分享

每周五预约,选取第一、第五名客官(绝对保密!!)

私聊约定下周“悄悄话”时间

(喜欢我,就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医院
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614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