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jaka漫谈仙侠那些过去现在和未
象这样大的题目,近几年来是越来越不敢用了,真是人越大胆子越小啊。
被某老师戴了一顿高帽子,又燃起了些许激情……
==============================================================================
仙侠小说,是网文圈里的贵族。它钱途远大,有大把的游戏制作组在期待来自小说领域的创意源头。按照在腾讯工作的某朋友话说,武侠能反映的仙侠都能反映;仙侠能反映的武侠不能反映,所以仙侠才是主流。网文创作近年来与网络游戏逐渐建立起了密切联系,仙侠小说就是其中的宠儿。小说改编游戏,围绕这个问题发生了多次事件与传说……
应该说,仙侠小说历来是文人们的宠儿。从古代到现在,文人士子和知识分子们都对仙侠情有独钟。在网文圈里,仙侠小说的作者之中涌现出了许多天才,怪才,鬼才,用他们飞扬的想象力和充满灵气的文字带领读者们神游太虚。
仙侠,是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极致。
==============================================================================
曾经的那些仙侠网文
==============================================================================
《龙魔传说》/紫天使
龙魔传说是属于网文远古时代的一部煌煌巨著。在早些年的许多人眼里,《龙魔传说》才是仙侠网文的鼻祖。
这部巨著拥有宏大的设定,多达八十多个门派,每个门派都拥有极具特色的功法、理念和人物,命名极为考究;它拥有众多的人物,每个人物都匠心独具,没有任何一个脸谱化龙套;它拥有令人震惊的想象力,将科学与仙侠的理念融为一炉,拥有独特的视角。
它也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缺点,让人万分头疼。
我看网文经历中自豪的事之一就是看完了《龙魔传说》。
《风起紫罗峡》/荆轲守
《风起紫罗峡》被认为是具有出色仙家理念的代表作,网文仙侠领域思想理念的基石之一。
在这部文笔,意境与思想并重的大作里,荆轲守教主最早提出了“仙不是人,不可能遵守属于人的思想道德”“在仙眼里,人与蝼蚁没有区别”“在长生大道上,需要勇往直前,谁阻谁就是仇敌”等等理念。
需要指出的是,教主的理念在认识“仙人”这一概念上具有先进性;然而受教主自身“权威主义”“杀伐果断”等理念的影响,风起里的仙家思想也具有偏激的一面。
教主是个很有趣的人,象这样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同时又喜欢和人交流的人在网文圈很少见,他同时也被反对者们诟病为“思而不学”“死不认错”。无论如何,失去了教主的活跃,对龙空而言是个令人遗憾的损失。
荆教主是我过去佩服的网文作者。
《飘渺之旅》/萧潜
《飘渺之旅》是最多人公认的网络仙侠开山祖师。据说萧潜写网文本为消遣,结果这一写,就成就了一代鼻祖。
《飘渺之旅》,重点在一个“旅”字。此书以高远的想象力,营造出了网络仙侠文世界的最初架构。以星球为单位的修真世界,以传送阵为工具的星际修真旅行以及以换地图为代表的拖戏手段…………《飘渺之旅》的出现,第一次让读者意识到,原来借助仙侠这个舞台演绎的小说世界,可以如此宏大瑰丽。
《飘渺之旅》的局限则是,萧潜自身想象力有余,对于古典仙家理念和作品的认识则稍有欠缺。书里功法,法宝等仙侠元素过于简单化。
《西游记之狮驼国》/神锋+《天鹏纵横》/流浪的蛤蟆
《西游记之狮驼国》是曾经的龙空主站中的精品,《天鹏纵横》则是著名的蛤蟆早期代表作。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的风格类似,都是源自《西游记》背景和精神下的妖神大战,热血武斗文。这两本书对于神通和打斗的描写位于网络仙侠的巅峰,擅于描述盖世豪杰们之间的惊天大战。如果说其他仙侠文突出思想意境,则这两本则凸显畅快淋漓。
流浪的蛤蟆至今仍然是网文圈中活跃的大神,是充满灵气与激情的天才。不过其文每一篇都是开篇到中篇极为精彩,之后则略微失色,因此赢得了“龙头蛇尾“”烂尾蛤“等外号。蛤蟆常常自豪地宣称,自己从不太监。
蛤蟆后来的作品《蜀山》《仙葫》也是才气横溢的仙侠大作(前者挂着网游皮)。
《西游记之狮驼国》的作者神锋则不知所踪。具有如此才华的人物没有继续网文写作,真是一个遗憾。
徐公子系列/徐公子胜治
徐公子是一位拥有丰富社会经验和深厚知识底蕴的作者,他的《天枢》《地师》《人欲》《灵山》等作品含有巨大的信息量,擅长描写大隐于俗世的高人。他笔下的人物富有智慧,通达世情,擅长各种来源于杂家书籍与通俗民间传说奇门秘技。窃以为,徐公子的人物们比现在那些所谓大乘仙尊们更象一个仙人。
有趣的是徐公子与荆教主这两个人。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一套思想理念,而且存在很大的分歧;这两个人偏偏又是自负傲骨,不肯低头之人。于是荆徐二人之间的争辩,也是网文圈里一则奇闻轶事。
《佛本是道》/梦入神机
谈仙侠,就不能不谈谈洪荒流的开山祖师梦入神机,身兼数个流派开创者的大才之人。梦入神机可以看成是网文圈中的一则成功神话,堪为新进作者们之楷模。
梦入神机一开始并不是以一个有才华有思想的作者面貌出现,他的《佛本是道》前半部不过是普通的小白爽文,火红一时但迅速被遗忘的那种。但这个人拥有旺盛的激情和高远的志向,他不断从古典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充实着自己的能力和思想,后来成为实力与名气并重的大神后还能不断求新求变,给人带来新的惊喜。
梦入神机的学习与创新精神,是他成功的最大法宝。
梦入神机是我当前最佩服的网文作者。
《凡人修仙传》/忘语
《凡人修仙传》是“凡人流”的开山之作,也被认为是“资源修仙流”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虽然后期洪水泛滥,但是在中期之前确实是拥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的大作,堪称认真修仙的典范,升级尺度把握的样板,文章结构的标兵,网游改编的预备役(现在都出了不止一部了)。
此书之中的许多写作技法,包括现代办公软件在网文写作中的实践,都成为后来写手们的教科书。
这些文,这些人,都是网络仙侠中的一颗颗明星。他们的才情与想象力,足以给其他作者们带来启迪。同时也证明,仙侠并不是一个低门槛的写作领域,即使在以门槛低著称的网文之中,想写仙侠,对于文笔,知识和思想的要求也是最高之一。
=============================================================================
我之仙侠理念
=============================================================================
仙侠仙侠,想写仙侠,那么首先应当对“仙侠”这个概念有所认识才是。
何为仙?
仙是古代统治阶级与文人士子们浪漫主义理想中的化身。它代表着古人幻想中超脱尘世苦难与繁琐,逍遥世外,笑傲泉林,拥有无尽的生命与大能的理想存在。
仙源于道家思想。著名的道家始祖老子,其实并不是仙的发明者。春秋战国时期大哲学家老子,代表的是战乱年看破红尘,通达世情的隐世们保命惜身,劝喻权贵的思想理念。所谓“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上青天”。
“仙”之雏形,源自道家浪漫主义哲学家庄子。庄子“逍遥游”一篇,是为千载之下文人墨客神往的至境。鲲鹏击水,列子御风,可谓逍遥。
而“仙”的形成,则要归功于中国古典本土宗教道教了。按照史家说法,道教源自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按照道教自己说法,则是上承黄帝。道教尊老子为太上道德天尊,后受封为玄元皇帝。在后来的发展中,道教进一步规范自己的神话体系,引入了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这两位大仙,与太清道德天尊并称“三清”。有趣的是,在仙侠必读教材《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为三清之首;而在南朝陶弘景所著《真灵业位图》中,元始天尊为三清之首。
道家与道教有所联系,但又有所不同。“仙”之形象,主要还是来自道教的说法。道教两大思想主张:长生不老、济世救人是对“仙”的高度概括。道教传说中的著名仙人,例如上洞八仙,王重阳,葛洪,都是先修炼功法神通有成,然后济世救人积累功德,最后飞升成仙。而另一些仙人,例如容成公,赤松子,则是出世高人,自身练气服丹,成仙而去。
所以综合来说,仙人们有的主张入世历练,有的主张出世隐居,然而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出世长生;那部分入世仙人,图的是济世救人积累功德,而绝不会胡作非为。
也有另一部分“仙人”,是人间富贵之人,通过财势聚集资源,最终成仙而去。最有名的就是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不过有趣的是,史载刘安被孙子告密,搜出谋反证据,被迫自杀;传说中他拜师获得仙药的八个老神仙,似乎原型就是他自己手下号称“八公”的八位著名门客,告密者也包括“八公”之一。
因此,我个人对于这种富贵修仙流颇为瞧不起,认为是道教神棍与痴迷长生的人间权势者妥协所编造出来的传说。所谓财侣法地修仙之说,多是人间有钱有权者之迷信,因为他们不可能抛却人间富贵,出家苦行求道。哈哈,只是个人见解,说得这么直白,未免阻了许多人之念想。不必在意。
总之,仙人是拥有大神通的长生不老存在,他们可以入世也可以出世,他们可以做好事,但没听说他们做坏事。资源是一部分仙人成仙的依据,但另一部分仙人成仙并不倚赖资源。一般认为,仙人确实没有必然的理由遵守人间的道德,不过他们确实是一些有道德的生物。
何为侠?
侠有多种不同表述。
《史记·游侠列传》,《大铁棰传》(清)等作品记载的社会下层具有勇力的人士,他们讲道义,重承诺,轻生死,负勇力,思维热血直接,是市井之豪杰。
文人理想中的侠客,如青年时代的李白,三国之徐庶。他们有文采,具武力,仗剑游江湖,既能抚风弄月又能除暴安良,是文人士子们浪漫主义理想中的另一个代表。
近代与现代武侠小说,更不必赘述。对于侠之理念,武侠小说之中也多有探讨。金庸之大侠济世,古龙之浪子高歌(与仗剑某某毫无关系!),都是其中代表。
此外,还有一派“侠”之理念。其代表思想是“侠,就是一人被夹”。喜欢进行各种文青式纠结,描述有骨气的主角面对各种黑恶势力,理念冲突之下坚强不屈的故事。代表作如《英雄志》。我对这种把“侠”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扭转为现实主义纠结的所谓侠客不以为然。
仙侠,不仅是仙,也有侠
仙侠小说,一开始可不是描述主角怎么样为了成仙不择手段,怎么杀人夺宝的小说。那是御剑飞仙,降妖除魔,弥消劫数,救助世人的小说。如果为了成仙就可以不择手段坏事做尽,那不仅称不得侠,连仙亦不可得,充其量叫作修魔小说罢了。
按照古典仙家思想,抱着这样思想去求道的人,最后不得缘法也就罢了,就算得了缘法修炼有成,也是个魔头。就算人放过了你,天也放不过你,自有劫数来招呼你。就算被你侥幸逃脱,也不过是多了一名域外魔头。从此隐匿不出也就罢了,还想入世做害,自然有正道仙人出手对抗。
网文为何偏爱仙侠?
网文偏爱仙侠,在我看来有多方面原因。
近些年来经济发展,国家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渐恢复,对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也属于国家鼓励的趋势。道家文化作为最正宗的本土文化+宗教信仰,在网文写作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西方有剑与魔法,我们有武功与仙侠。
网文写作,注重YY,要爽。仙家追求长生逍遥,肉身成圣,神通大能,戒律又不多:有的仙人戒色,有的仙人不戒色,基本看自己愿意。所以仙侠简直就是为网文YY量身定制的强化模版一样,比佛家讨喜多了。
仙侠同时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士子们普遍喜爱的题材。在中国古典思想中,“进而儒,退而道”是在文学士子们之中极为普遍的思想。天下大治好世道,就努力出仕,实现治世之理想;如果天下大乱世道艰难,或者仕途受阻此路不通,则退而求隐逸,追求修身养性甚至长生逍遥的道家理念。荆教主也是此道的身体力行者之一……
最后,游戏开发商和玩家们也偏爱仙侠,写仙侠,钱途更远大……
==============================================================================
仙侠小说发展的瓶颈
==============================================================================
当年,《风气紫罗峡》太监之时,荆教主曾向我抱怨仙侠小说的瓶颈:仙是自成体系自给自足的存在,不假外物,长生不灭,不需要参与任何纷争,对别人的纷争也不感兴趣。那小说怎么营造矛盾冲突,情节怎么发展?仙人们相互打生打死,又明显不符合道理,长生不老的存在,哪有那么不惜身,当自己烂命一条的?
因此紫罗峡就这么太监了。仙人的不争本性,与小说制造冲突营造情节之间的矛盾,是注重合理性的老一代作者们眼中的第一道仙侠小说瓶颈。
然而网络小说是不断发展的,教主难以克服的瓶颈,毕竟也被人克服了。
梦入神机克服这道瓶颈的法宝是:大劫之下,无人得脱,只争一线生机。用大劫这个坛子把仙人这些蛊虫装作一瓮,规定只有一只虫可以活着出来,于是原本相互没有冲突的仙人们也不得不打个肝脑涂地。如容成公赤松子那样的出世仙人,在域外星域隐居也不能放过,被偶然路过打成一团的主角与准提余波所灭。
自从仙人被从高高在上与世无争的神坛上拉下来之后,原本的清净道德之士们也就渐渐变质。争斗之下各种下限被不断打破,《封神演义》中少数不要脸仙人成为广大网文仙人们的榜样。
把这种局面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则是资源修仙流。平心而论,《凡人修仙传》也不算是太没下限的,主角还是有些下限,就是老搞团灭独吞副本战利品罢了……然而资源修仙流本来就是以“资源有限,成仙艰难,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修仙者们打出狗脑子”为指导思想的作品。所以各种下限进一步突破,赤裸裸的杀人夺宝食人炼魂都来了…………著名的“蝗天三魔”就是资源修仙流的三尊魔头。
有一些仙侠作者看不惯这种情况,提出“心性修仙流”,蛤蟆的《仙葫》就是其中一个代表。然而心性修仙流好是好,却需要很高的文笔,思想和知识才能写好,比不上资源修仙流的写作门槛低,终究难以光大。
所以,仙侠小说碰到了又一个瓶颈:以突破道德底限杀人夺宝为指导思想的修仙主角,与大众道德,特别是传统形象中对“仙”的描述相违背,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不顺眼。
==============================================================================
几本写仙侠小说的重要教材式读物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本身就是一本出色的仙侠小说,也是梦入神机成神汲取的养分来源。写仙侠,不读封神不行。
但由于梦入神机的大成功,越来越多的写手出于崇拜或是懒惰,喜欢采取“拿来主义”,这样是很不好的!梦入神机对封神演义的解读只是他自己的看法,许多设定,例如“混沌灵宝”“混元圣人”都是梦入神机自己的设定,而不是源自《封神演义》中的古典仙侠小说原有说法。
仰望大神,拿来主义,只能一时吸引眼球,是注定无法获得真正成功的。有志气的作者们,不该被既有的思维理念所桎梏,须知你写的是仙侠小说,求的就是长生逍遥;你身为作者要是自己就种种思维局限,不得超脱,那文章怎么会有“灵气”“仙味儿”呢?
《西游记》
西游记从某个方面来说比封神演义更出色,那就是它的人物塑造。几个主要人物,可以说韵味深刻,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体会解读。
《西游记》理念更适合妖神大战热血武斗流。现在流行的把封神和西游连结起来,作为同一个世界观来看,我必须强调,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西游记》有和《封神演义》不同的特色,把这些特色发挥好,就足以写出不亚于佛本是道的小说,不要买椟还珠啊!!
《山海经》
山海经比起前两本来参考价值小了许多。它不是一本血肉充足的古典小说,对于仙侠小说写作而言,更多的价值是在做设定时找一些太古妖神的名称参考……
《绿野仙踪》
这本著名的古典仙侠小说走的是入世路线,讲的是无心官场的儒士主角弃家寻仙,修炼有成后在人间济世除魔,扶助龙庭的故事。在这部小说里可以汲取大量古代文人士子对于仙人理念的营养,但同时也充满了以封建官场衡量仙家的思维局限。
《镜花缘》
这本著名的古典仙侠小说走的是出世路线,说的是生性自由的儒士主角游历海外,见识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海外百族风土人情,最后在不断奇遇之中成仙。这是一本充满了浪漫主义奔放幻想的优秀小说,其中可以汲取大量古典仙侠小说设定养分。
《蜀山剑侠传》
事实上,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才算仙侠小说的真正开山鼻祖。有关这部小说的分析,真是说不清道不尽。设定,文笔,人物,情节,结构……各个方面都充满令人赞叹之处,不但是仙侠小说,也是近代现代通俗小说领域里一部殿堂级大作。
这部作品上承古典仙侠之韵味,下接现代理念之开端,特别适合引领新手作者们进入仙侠世界的大门。
可读的当然不止这些,但如果真能把这些读好了,有心得了,那写本仙侠小说是绝对足够了。有心的可以再读读《老子》《庄子》。至于具体的那些道教典籍,则不是必须……太玄了,其实读者也不喜欢的。
写仙侠小说,需要努力去体会那种带有古典文学韵味的浪漫主义,然后在文字中表达出来。既弘扬了中华古典文化,又成就了个人写作之钱途,何乐而不为?
祝愿各位新老道友,群策群力,打破现有瓶颈,将仙侠小说推向新的高峰!
正是:
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日走如癫
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后记:
一些与网友之间关于本贴内容的讨论不补录。
其他内容补:
《道缘儒仙》,缺点是写用仙家手段去做官,没写好,变成直接用仙法的功能去实现治政目标,而不遵守凡间的规律,给人很不好的感觉,觉得作者对于治政的认识过于简单,金手指开太大。在这方面,《官仙》做得好很多。
《仙路烟尘》是一本很好的小说,不过其重点在“烟尘”二字,书不是太爽,文学性上比不上被列出中的几部,代表性又比不上另外几部,所以没有列出。
补2:
就说说这《济公传》吧。
我看过解放后拍摄的《济公》,也看过古典小说《济公全传》。
同是描写济公活佛这个人物,放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作品里,就蕴含着不同的意味。
电视剧《济公》里,道济和尚是一个表面疯癫其实有大智慧的高僧,使用他的智慧和佛法来扶助贫弱,劝人向善,惩戒豪强。一个佛门弟子的智慧和慈悲在济公的身上得到另类的体现,也表现了那种斩脱枷锁无拘无束,放浪形骸游戏人间的理想。
古典小说《济公全传》则比电视剧多出的许多内容。有关济公如何救助世人的,自然也是重点;不过另一个重点,则是济公与各路妖魔,以及道门弟子斗法。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和道士们的斗法。道士们认为济公“兴三宝,灭三清”,不服之下挑战。济公虽然不承认灭三清,但总体来看,整本书里还是济公压服各路道门弟子,“兴三宝”是绝对不错的了。也就是说,《济公全传》多出了许多宗教斗争方面的内容。
对比电视剧《济公》和古典小说《济公全传》的差异,也很容易理解本帖里刚才所辩论的问题。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也在发生转移。古代人关心的“三宝”“三清”之争已经不在现代人考虑之列,而济公救助世人惩戒豪强的事迹则并不褪色。
所以,就让“皇帝仙”“官员仙”们随他们的时代而去吧,属于老百姓的仙才会久远地流传下去,成为文化遗产中长久的部分。
赞赏
长按中科白癜风国庆感恩回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