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道德经第九章精读讲义知止中外经典读书
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第期精读
高松吴承恩
《道德经》第九章
(王弼本)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点击收听
讲读人
寇方墀
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书局经典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学术理事。
《道德经》第九章综述
本章译文(陈鼓应):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保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富贵而骄,自取祸患。功业完成,含藏收敛,是合于自然的道理。
刘笑敢先生在“对勘举要”(1)中大概说明如下三点:
1、在竹简本中有这一章完整的文句和分章,并且在最后一句“天之道也”的后面有标识结束的短曲线,其后大半支简为空白,说明抄写者清楚地知道这是完整的一章。
2、整体对比竹简本、帛书本与传世本的语言风格,古本惯用“也”作语气助词,传世本都已删去。
3、河上公题本章为“运夷”,意义晦涩。
河上公此处用“运夷”作本章标题,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用意,“运”当指运转、运行,施为者当为“道”;《说文》曰:“夷,平也”,用作动词则为“使平、拉平、铲平”,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夷就是铲平的意思,如果是从被夷者的角度来看,那就是遭受伤害,因而“夷”也有伤害的意思,比如《周易》的明夷卦,“明夷”就是光明受到伤害。本章河上公注曰:“言人所为,功成事立,名迹称遂,不退身避位,则遇于害,此乃天之常道也。”意思是说,功成名就而不退避,就会被道的运行所夷,自身终将遭受伤害。《周易·谦·象》说:“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意思是君子效法天道将多余的减取出来而增益寡少的,并且权衡事物的轻重,公平地施予。“裒多益寡”之意当与“运夷”相近。
憨山解此章意旨:此言知进而不知退者之害,诫人当知止可也。
“字词注释: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陈鼓应先生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注释:执持盈满,含有自满自骄的意思。
刘笑敢先生“对勘举要”对于这两句有以下几点说明:
1、“持”字在不同版本中的三种写法:a.传世本皆作“持”。b.帛书甲乙本作“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第期活动综述”。C.竹简本作“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第期活动综述”。整理者对于后两种写法,认为解读均作“殖”,《文雅·释诂一》:“殖,积也。”这三种写法,均有支持者。“持盈”是古成语,刘笑敢先生认为“老子据古语为说,甚有可能。”但“殖”和“植”也早有渊源。
除上述三种说法外,另有司马光本作“恃”,“恃”有依赖、仰仗的意思;“持”有持守、抓握的意思,《说文》:“持,握也。”“殖”和“植”有繁殖、积累的意思。就本章前后文本相关性分析,既然后面所言是“金玉满堂、富贵而骄、功成名遂”,说明此处讨论的不是在积累、繁殖的阶段,而是已经盈满,由于盈满了还持守不放,不肯退避,所以才最终导致了“莫之能守、自遗其咎”的后果,结合上下文,“持”字更符合本章意旨。
2、想尔本和伦敦藏敦煌本“盈”作“满”,当是避汉惠帝刘盈的讳而改。
在第二章“高下之相盈也(帛书)”、第四章“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帛书)”中就曾遇到“盈”字作“满”的问题。在第四章的解读中,荀悦曰:讳“盈”之字曰“满”。盖惠帝名盈,讳之必为“满”也,“盈”字是故书。朱谦之举了很多盈即满的例证。但避讳说不够充分,《老子》一书中“盈”、“满”并存,通行本中有时避“盈”,有时则不避。
3、“不如其已”的“如”字,帛书本、竹简本皆作“若”,义同。河上本作“知”乃形近而误。竹简本“不不若已”,衍一“不”字,脱一“其”字。
河上公本原文虽作“不知其已”,但其注为:“持满必倾,不如止也。”可见,是原文抄写过程中由于形近而误抄为“知”。
诸家解读,以“持”解者:
王弼:持,谓不失德也。既不失其德,又盈之,势必倾危。故不如其已者,谓乃更不如无德无功者也。
王弼将持解作“持有”,持有德不如无德。楼宇烈先生有校释中说:王弼、老了均认为持德不如无德。在对《老子》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的解释中,王弼反复强调了持德不如无德之意。
朱谦之:《后汉书》申屠刚对策曰:“持满之戒,老氏所慎。”“持满”即“持盈”也。
朱谦之解“持”为“持守”,并以《荀子·宥坐篇》中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见欹器而喟叹的典故,说明“惧其盈之易溢,不若其已也”。意思是说,惧怕盈满了容易溢出(甚至颠覆),不如早些停止(注水),含有防患于未然之意。
黄元吉以“持”解,则是坚持、持进的意思,他以修道炼丹进行言说,说明在气未充时,须千烧万炼,煅炼先天一元真气出来,当炼到火候,化为一片纯阳时,就当停止下来,如婴儿一样专气致柔,这样可以长保其气。
无论是于世间立身行事,还是养生延寿、修道炼丹,满而必溢,盈而必亏,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人往往由于贪心,亢进不已,结果适得其反,前功尽弃。
严灵峰:既盈矣,而又力持之,势必倾覆。“物或益之而损”,故莫若止之也。
水盆里的水已经满了,竭尽全力地端着,殚精竭虑,耗费心神,追求所谓的“持盈保泰”,真是一件辛苦而又危险的事,然而最终的结果难免是溢出或颠覆。《周易》中的损卦提供了防止颠覆的智慧,那就是自己主动地减损,把盆里的水舀出去一些,增益他者,自身既防止的满而颠覆之患,又有益于国家或他人,可谓是解决“盈”的好方法。
以上,虽均以“持”解,却有“持有”、“持守”、“持进”的不同。
以“恃”解者:
憨山:谓世人自恃有持满之术,故贪位慕禄,进进而不已,老子意谓虽是能持,不若放下休歇为高,故不如其已。
憨山意谓世上有些人自认为有本事持满不颠,贪婪侥幸,不肯放手,结果祸到临头,悔之不及。他例举了善于搞玩弄政治手腕、自以为长袖善舞的李斯直到临刑时才发出的悔恨之语,说明那些自恃善持盈者,最终会一次次地验证这条盈满必覆的规律。
以“殖”解者:
徐梵澄:货殖之事,自生民以来有之矣。晚周,我国经济已甚发展。而自来失政治之柄者,多往操经济之权。商人是也。或富或贵,人生必有其求,故老氏戒其盈,戒其骄。
徐先生从货殖之事讲我国古代的经济发展,认为自古以来,在政治上失去权柄的为政者,住往紧握经济权力,以把握经济命脉来行使政治权力,比如商王朝就是这样,然而,商终为周所灭,殷鉴不远,老子告诫寻求富贵的人们,要戒盈戒骄。徐先生还借用《淮南子·道应篇》所载战国时期魏武侯与李克的对话,说明吴国的灭亡正是因为它数战数胜,骄傲而且疲惫,灭亡是必然的。由此而告诫人们越是顺利收获的时候,越要有所警惕。
严遵《老子指归》:“污众趣时,以致财货,财货愈重,神明愈耗。财货累积以生患咎,不如未盈而止者矣。”(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
俗众住住对于货利趋之若鹜,为了追逐财货,耗散神明,如庄子所言,众人役于物、困于俗,却不曾意识到财货积累越多,祸患积累越重,盈满之日就是颠覆之时,因此,老子提醒不如在未达盈满的时候就适可而止,以免除祸患。
版本对照
Asforholdingtofullness,/Farbetterwereittostopintime!/Keeponbeatingandsharpingasword,/Andtheedgecannotbepreservedforlong./Fillyourhousewithgoldandjade,/Anditcannolongerbeguarded./Setstorebyyourrichesandhonour,/Andyouwillonlyreapacropofcalamities./HereistheWayofHeaven:/Whenyouhavedoneyourwork,retire!
megliononpossederenulla/chetenereunvasopieno/unalamaaffilata/nonsipuo’conservarealungo/unasalapienad’oroedigiade/nonsipuo’metterealsicuro/quandoIricchieIpotentiinorgogliscono/sirovinanodasestessi/ritirarsiamerito(opera)中医治疗白癜风方法北京治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