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庄子独一无二的识人智慧
怎样才能超越人的表象而认识其本质?
庄子从忠诚、敬慎、能力、智识、信誉、廉洁、节操、仪态、人际等九个标准,提出一种遴选人才的办法——“九征”。
“九征”即九种征验。
1、“远使之而观其忠。”
忠诚,从古至今都是为官之人必备的品质之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忠”指尽忠于自己的上司、君王。
而庄子的“远使之而观其忠”,是指权力中心有意疏远、冷落考察对象,看他是否依旧忠心耿耿,会不会立马牢骚满腹,由此观察他的忠诚度。
2、“近使之而观其敬。”
与“远使之”相对,庄子还有一个“近使之”的考察策略。
即与考察对象近距离接触,建立私交,观察他是否还能保持应有的礼仪与尊敬,是否就由“对事负责制”变为“对人负责制”,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恃宠而骄、得意忘形。
3、“烦使之而观其能。”
人是复杂的,又是独特的,能力总会有所偏长。
如果要达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良好工作局面,对人能力的考察不可避免。庄子的“烦使之而观其能”,即给考察对象安排很多有挑战性的工作,看他能否游刃有余,借以观察其工作能力。
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费祎,就是一位能人。
当时蜀国正值征战多事之秋,公务繁杂琐碎。费祎担任尚书令,见识过人,且有过目不忘之能。
他常在早晨和傍晚处理公事,听取大家意见,中间接待宾客,宴饮娱乐,使人人尽兴而公事井井有条。
除了天生异禀,这也是个人修养的结果。
佛教上说“定能生慧”,不能“定”,就不可能处理好繁杂的工作,更不能做出高质量的决策。而能不能“定”,主要还是靠个人的后天修养。
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智识,是为官者又一必备条件。
突然向考察对象提出其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看他是否胸怀全局、应付裕如,可以考察其对分管工作的了解程度以及相应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历史上“卒然问焉”对官员加以突击式考察的事例有很多。
公元前年,汉文帝突然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内判决案件有多少?”
周勃谢罪说不知道。文帝又问:“一年内全国钱谷收入有多少?”
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紧张和惭愧之下,周勃汗流浃背。作为领导干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每出现一个新情况可以说都是一种“卒问”。
只有对所负责的工作有详尽细致的白斑病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