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庄子》故事之至乐(外篇三十六)原文: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注释:
至乐:最大的快乐。这里指人生解决生死问题后,而获得的大自在。
活身者:全生保身的方法。
奚:何。
为:作为。
据:依据。
避:回避。
处:安处。
善:指善名令誉。
下:卑贱。
夭:夭折。
恶:恶名。
形:谓身体。
为(wèi)形:保养形骸。
知识拓展——荣公三乐“荣公”即春秋时期的“高士”荣启期,后人简称“荣期”,“荣公三乐”典出《列子·天瑞》,讲孔子游泰山不期而遇常在郊野“鹿裘带素,鼓琴而歌”荣启期的故事。
当孔子见到路边衣不蔽体,边弹琴边唱歌,一副怡然自得模样的荣启期,就问他:“先生所以乐,何也?”荣启期回答说:“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孔子点头称是,又感慨道:“以先生高才,倘逢盛世,定可腾达,如今空怀瑾瑜,不得施展,仍然不免遗憾。”荣启期却说:“古往今来,读书人多如过江之鲫,而能飞黄腾达者才有几人?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而死亡则是所有人的归宿,我既能处于读书人的常态,又可以安心等待人最终的归宿,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孔子赞叹说:“善乎!能自宽者也。”
“荣公三乐”,亦作“荣期三乐”,用以形容达观处世,不以贫富、世贱、生死为念的人。这则故事也成为“知足者常乐”的典故出处,并且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处世态度。而荣启期也因孔子这一问而被后人熟知和颂扬,唐代著名道人吴筠作《高士咏·荣启期》,诗曰:
荣期信知止,带索无所求。外物非我尚,琴歌自优游。
三乐通至道,一言醉孔丘。居常以待终,啸傲夫何忧。
声明:截图选自蔡志忠漫画系列。
按治愈白癜风需要多少钱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3359.html